跳到主要內容區

臺灣國家公園


:::

台灣櫻花鈎吻鮭

台灣櫻花鈎吻鮭台灣櫻花鈎吻鮭係為冰河時期之孑遺物種,是台灣的特有種,亦為世界上陸封型鮭魚分布的最南界,50年前台灣櫻花鈎吻鮭的分布遍及大甲溪上游的各流域,然而後來的農業活動、攔砂壩建立與颱風等造成棲地破壞,導致目前僅分布於武陵地區的七家灣溪、高山溪、桃山北溪與桃山西溪。良好的經營管理計畫有賴於良好的生態基礎研究,因此雪霸國家公園自81年成立之初起,每年便持續進行櫻花鈎吻鮭的族群調查,並於95年起開始進行「武陵地區長期生態監測暨生態模式建立」計畫。

台灣櫻花鈎吻鮭 Oncorhynchus masou formosanus

科  名:鮭科最大體長40cm

瀕危狀態: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

形態特徵:
體紡錘形而側扁。口端位,口裂大,可達眼睛後緣直下方;上頜口緣由前頷骨和上頜骨所組成,上頜骨較寬,後緣蓋及下頜骨;雄魚口裂更大,上下頜稍具鉤形。鰓被架12-16。體被細小的圓鱗,頭部裸出無鱗。背鰭單一,軟條數12-15;背鰭稍後方有一脂鰭;臀鰭軟條數11;腹鰭具腋突;尾鰭叉形。背部黑青綠色,腹部銀白,體側中央有9個橢圓形雲紋斑點,終生不褪,側線上方散佈約10-30個小黑點。

棲所生態:
陸封型魚種。原本為溫帶冷水性魚類,適宜生活的水溫在16℃以下,推論是冰河時期遺留在台灣高山溪流的特殊魚種。性兇猛,以水生昆蟲及小魚等為食。

地理分布:
本種是台灣特有亞種,目前只有在嚴格保護的七家灣溪、高山溪、桃山西溪及桃山北溪份流域中才可見到少數族群。

保育現況與監測成果:
台灣櫻花鈎吻鮭係為冰河時期之孑遺物種,是台灣的特有種,亦為世界上陸封型鮭魚分布的最南界,50年前台灣櫻花鈎吻鮭的分布遍及大甲溪上游的各流域,然而後來的農業活動、攔砂壩建立與颱風等造成棲地破壞,導致目前僅分布於武陵地區的七家灣溪、高山溪、桃山北溪與桃山西溪。良好的經營管理計畫有賴於良好的生態基礎研究,因此雪霸國家公園自81年成立之初起,每年便持續進行櫻花鈎吻鮭的族群調查,並於95年起開始進行「武陵地區長期生態監測暨生態模式建立」計畫。此一大型的整合性計畫共包含12個子計畫,由中興大學林幸助教授為計畫主持人進行整合。計畫內容除涵蓋逐年進行的鮭魚族群監測外,亦包含與鮭魚生存棲地相關的領域:藻類、水文與物理棲地、水質、硝酸鹽、水生與濱岸昆蟲、兩生爬蟲與溪流鳥類等方面的監測,並將調查結果彙整建置於資料庫。本項計畫除強調逐年計畫性的累積資料外,更藉由統一各計畫的調查樣點、調查頻率等,強化各個領域間的橫向連結,以期建構出台灣櫻花鈎吻鮭棲地—武陵地區的生態模式。
截至96年底,「武陵地區長期生態監測暨生態模式建立」重要成果包括:
  1. 建構武陵地區溪流食物網結構與能量流
  2. 建構武陵地區溪流水質指標 WWQI(Wulimg Water Quality Index)
  3. 確認水溫為是影響鮭魚群聚分布的重要因子,颱風洪水流量則為武陵地區溪流生物豐度與棲地環境的主要驅動力
  4. 確認農業活動對於水質、鮭魚族群之影響
  5. 估算武陵地區台灣櫻花鈎吻鮭的生態承載量(4600尾)
  6. 利用河流流量建構台灣櫻花鈎吻鮭族群的預測模式
  7. 颱風嚴重影響地區水生昆蟲、兩生類幼體及溪流鳥類族群之波動
  8. 整合原始生態調查資料,建構資料庫進行數位典蔵http://wlterm.biodiv.sinica.edu.tw/,亦可與國家生物多樣性入口網TaiBIF整合。目前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國內外學術期刊,總計國內學術期刊5篇,國外SCI學術期刊5篇,成果豐碩,對提升國家公園之研究水準幫助極大。另於96年9月號的「科學發展」月刊第417期亦有全刊性的專題報導。

雪霸處依據研究成果提出之建議持續辦理武陵地區濱岸果菜園廢耕工作,植樹造林護溪,與規劃拆除可能阻礙鮭魚族群擴散的攔砂壩或斷木殘材等工作。未來,除持續進行計畫之監測外,更將利用監測之成果進行妥適之生態系經營,以期讓台灣櫻花鈎吻鮭在七家灣溪流域能有穩定、健康的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