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生態櫥窗

友善列印 轉寄字級:

穿山甲

穿山甲
世界上穿山甲共有8種,分布在非洲及亞洲的熱帶與亞熱帶地區,分為樹棲型與地棲型。臺灣穿山甲屬於中國穿山甲的一支,是臺灣特有亞種。體長44~56公分,尾長30~40公分,體重約3~6.5公斤。頭部呈圓錐狀,吻部較尖。眼小,虹彩為黑色,腹面淡紅色。口無牙,具長型舌頭,舌長可達20公分。除鼻部、腹面及四肢內側外,全身布滿灰色鱗片,遇敵時會蜷縮成球狀。

穿山甲 Manis pentadactyla pentadactyla

科名:穿山甲科

俗名:臺灣鯪鯉

保育等級:臺灣特有亞種,珍貴稀有

形態特徵:

世界上穿山甲共有8種,分布在非洲及亞洲的熱帶與亞熱帶地區,分為樹棲型與地棲型。臺灣穿山甲屬於中國穿山甲的一支,是臺灣特有亞種。體長44~56公分,尾長30~40公分,體重約3~6.5公斤。頭部呈圓錐狀,吻部較尖。眼小,虹彩為黑色,腹面淡紅色。口無牙,具長型舌頭,舌長可達20公分。除鼻部、腹面及四肢內側外,全身布滿灰色鱗片,遇敵時會蜷縮成球狀。

生物習性:

穿山甲以螞蟻及白蟻為主食,以長舌黏取吞食。善挖掘,夜行性,白天休憩於洞穴中,夜晚覓食。穿山甲除了繁殖季節雌雄會同居一穴外,其他時間都獨居生活。其在體重超過2.4公斤後開始性成熟,主要發情期長達6至8個月,而懷孕期約4至5個月。小穿山甲出生後會攀爬在母體上,約5~6個月大後獨立生活。

棲地分布:

為臺灣特有亞種,棲息地從山麓到2,000公尺之高山,而以中低海拔300~500公尺之闊葉林或次生林較常見。因為獵捕及棲地破壞,目前已極為稀少,全省僅零星記錄。目前分布於陽明山國家公園、雪霸國家公園、太魯閣國家公園、玉山國家公園、墾丁國家公園等地。

保育現況:

早期臺灣皮革產製發達時,曾大量獵殺穿山甲,一年的捕殺量近6萬隻。目前臺灣在生態保育的推動之下,濫捕的狀況已不復見,但由於人為開發加上棲地被破壞,穿山甲的數量仍然相當稀少。根據統計,在路上被發現救治的穿山甲,多半是被獸夾創傷。穿山甲並不好醫治,能夠康復重返山林的約占60%,但餘下的個體多半會面臨死亡或是安樂死。也有許多受傷的穿山甲因為傷勢嚴重,無法野放,只好接受長期收容。2004年臺北市立動物園曾經邀集各方學者針對穿山甲召開相關會議,在以電腦程式模擬之後,發現若再不針對穿山甲的生活環境做改變,臺灣穿山甲將於20年後消失。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