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臺灣國家公園


:::

長耳鴞

長耳鴞
雌鳥與雄鳥體色特徵大致相似,凸出於臉部的角羽向頭頂上方延伸,是長耳鴞的最醒目的特色,因此得名「長耳」。眼睛很大,眼球黑色、眼睛虹膜是橙紅色的。面盤黃褐色,盤緣白色,外緣暗褐色。嘴喙黑色,先端有彎鉤狀。背面大致黃褐色,有暗褐色縱斑及灰褐色蟲蠹斑。飛羽、尾羽有暗紅色橫斑。胸至腹淡黃褐色,混雜暗褐色縱橫交錯斑。腳、趾密佈淡黃色羽毛。
 

長耳鴞Asio otus

科名:鴟鴞科

保育等級:珍貴稀有II

形態特徵:

雌鳥與雄鳥體色特徵大致相似,凸出於臉部的角羽向頭頂上方延伸,是長耳鴞的最醒目的特色,因此得名「長耳」。眼睛很大,眼球黑色、眼睛虹膜是橙紅色的。面盤黃褐色,盤緣白色,外緣暗褐色。嘴喙黑色,先端有彎鉤狀。背面大致黃褐色,有暗褐色縱斑及灰褐色蟲蠹斑。飛羽、尾羽有暗紅色橫斑。胸至腹淡黃褐色,混雜暗褐色縱橫交錯斑。腳、趾密佈淡黃色羽毛。

生物習性:

臺灣稀有冬候鳥。夜行性猛禽,白天常停棲在濃密的樹林,通常是靠近樹幹的地方。出現於闊葉林、草生地。主要食物為囁齒類動物或昆蟲、蜥蜴。典型的繁殖季在3到4月,屬於一夫一妻制。本身不築巢,通常以天然的樹洞當作窩。幼鳥屬於晚熟性,剛孵出的幼雛只有白色絨毛,眼睛未開,無法自行保溫與進食,需要倚賴親鳥提供保暖與食物。

棲地分佈:

主要棲息於平地到低海拔闊葉林的中層,靠近丘陵地的開闊地農村,甚至都市公園都有其蹤跡。全世界有3個亞種,分別為北美洲北部、歐洲以及亞洲。在臺灣的過境數量相當少。目前在玉山國家公園與墾丁國家公園皆有發現過蹤跡。

保育現況:

農村平原為長耳鴞的繁殖區,早期開發少,高大濃密的闊葉林多,因此族群多數量大。近年來農村都市化、農藥噴灑、人為開發以及低海拔森林減少,間接造成長耳鴞的生存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