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鴞為中型的貓頭鷹,身長約38至42公分左右,具有相當明顯的臉盤,臉盤為心形且呈灰白色。草鴞外緣有一圈黃白色條紋。其背面大致呈暗褐色,頸及上胸則呈黃白色,有暗褐色細斑。胸部以下則為白色,也有暗褐色細斑。
草鴞 Tyto capensis
俗名:花面梟、草原猴子梟
科名:草鴞科
保育等級:瀕臨絕種野生動物
形態特徵:
草鴞為中型的貓頭鷹,身長約38至42公分左右,具有相當明顯的臉盤,臉盤為心形且呈灰白色。草鴞外緣有一圈黃白色條紋。其背面大致呈暗褐色,頸及上胸則呈黃白色,有暗褐色細斑。胸部以下則為白色,也有暗褐色細斑。
生物習性:
草鴞為留鳥,夜行性猛禽,偶爾在白天活動,白天隱藏於較高草叢底部的空間休息,會將草叢略為搭造形成似掩蔽帳的形狀。其嘴爪彎曲銳利,主要食物為小動物。
棲地分佈:
草鴞出現於闊葉林,海拔分布於0至500公尺。為臺灣特有亞種,局限分布於臺灣本島彰化以南的西部平原,總數約100隻以下,種群數目有下降趨勢,於墾丁國家公園亦有分布。
保育現況:
臺灣特有亞種被列為瀕危,是因為族群數量很少且逐年下降,主要危機來自於棲息地的消失或改變,由於人口數增加、荒地減少,使其繁殖的地區變少,檳榔的大量種植,及山坡地開發取代了原有環境,造成其食物的減少。另外野生動物保育法訂立之後,獵補的情況已得到改善,但被獵補的壓力仍然存在,這些因素都對草鴞的生存,造成一定的壓力。
【參考資料】
1. 國家公園生物多樣性資料庫與知識平台
2. 臺灣生命大百科
2. 臺灣生命大百科
圖片來源:李文化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