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臺灣國家公園


:::

食蟹獴

食蟹獴
食蟹獴體長約36~47公分,尾長約16~28公分,因喜食螃蟹而得名,其頭部細長、吻端突出、體型修長具流線型且略為膨大,四肢細短為暗褐色,各具5趾,趾間略有呈現新月形的蹼。全身體毛與尾毛均長,毛質膨鬆而堅硬,大致呈土灰色且末端稍白,嘴角至臉頰有一道明顯的白色鬃毛。又因外形像披著一件簑衣,故俗稱棕簑貓。
 

食蟹獴 Herpestes urva

俗名:棕簑貓

科名:獴科

保育等級:珍貴稀有野生動物

形態特徵:

食蟹獴體長約36~47公分,尾長約16~28公分,因喜食螃蟹而得名,其頭部細長、吻端突出、體型修長具流線型且略為膨大,四肢細短為暗褐色,各具5趾,趾間略有呈現新月形的蹼。全身體毛與尾毛均長,毛質膨鬆而堅硬,大致呈土灰色且末端稍白,嘴角至臉頰有一道明顯的白色鬃毛。又因外形像披著一件簑衣,故俗稱棕簑貓。

生物習性:

食蟹獴以清晨或傍晚為其出沒活動的高峰時段,平時棲息於溪流附近之森林中,以岩洞或自掘之洞穴為居所,善於游泳與潛水。覓食時常會移至溪流附近,主要偏肉食之雜食性,除螃蟹外亦會捕食魚類、鳥類、鼠類、蛙類等。

棲地分佈:

食蟹獴主要分布於低海拔至中海拔山區森林之溪流附近,於雪霸國家公園、太魯閣國家公園、玉山國家公園及墾丁國家公園皆有分布。

保育現況:

食蟹獴可以說是評估溪流環境的指標物種之一,有著食蟹獴棲息與活動的溪流區域,代表該區環境污染程度低、開發建設較少。但是由於人為開發、污染或獵補等因素,造成其生活環境的破壞,棲地減少,目前已列為珍貴稀有之野生動物。

【參考資料】
1. 國家公園生物多樣性資料庫與知識平台
2. 臺灣生命大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