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為灰棕色的毛髮,尾部極短,長度不及0.2公分,故骨間膜也只有在腿側邊緣。耳型寬大,具有迎珠,鼻部特化呈葉狀,可分為上、中、下鼻葉,下鼻葉的兩側各有一個側鼻葉。母臺灣無尾葉鼻蝠具有明顯假乳頭,可供幼蝠攀附於其身上。
臺灣無尾葉鼻蝠 Coelops frithi formosanus
科名:葉鼻蝠科
俗名:臺灣無尾葉鼻蝠、無尾葉鼻蝠
保育等級:珍貴稀有之野生動物
形態特徵:
全身為灰棕色的毛髮,尾部極短,長度不及0.2公分,故骨間膜也只有在腿側邊緣。耳型寬大,具有迎珠,鼻部特化呈葉狀,可分為上、中、下鼻葉,下鼻葉的兩側各有一個側鼻葉。母臺灣無尾葉鼻蝠具有明顯假乳頭,可供幼蝠攀附於其身上。
生物習性:
臺灣無尾葉鼻蝠通常居住於天然或人工的洞穴中,夜行性且數量稀少,有群聚性,但是族群數量不大,常與臺灣小蹄鼻蝠、摺翅蝠及高山鼠耳蝠共棲。三月為懷孕期,五月到七月為育幼期,皆以昆蟲為食。
棲地分佈:
臺灣無尾葉鼻蝠分布於中低海拔森林,臺灣東部、南部、中部的中低海拔有少數記錄。於墾丁國家公園、雪霸國家公園等地,皆有臺灣無尾葉鼻蝠零星的蹤影。
保育現況:
臺灣無尾葉鼻蝠體型纖弱,對於外界環境變化與突如其來的壓力威脅,感受相當敏銳,容易因此受影響而死亡,又因母蝠每年只產一胎,一胎僅產一子,是目前臺灣已知洞穴型蝙蝠群集數量最少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