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臺灣國家公園


:::

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成為公民科學家--2020年國家公園生物多樣性主流化暨公民科學研究研討會

作者:國家公園網站編輯小組、許萓琁
圖片:國家公園網站編輯小組、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研討會起源

2010年日本名古屋展開的第10屆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國大會,訂定了20項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其中生物多樣性主流化是首要的策略及目標,期盼在2020年前,所有人都認識到生物多樣性的價值並知道能夠採取哪些保育措施。

10年過去了,全球政府將針對愛知目標進行階段性總檢討,並提出下一階段目標,因此聯合國視今(2020)年為面對挑戰與改變的重要一年,並稱之為「全球生物多樣性的超級年」。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以下簡稱玉管處)於9月4日(五)辧理「國家公園生物多樣性主流化暨公民科學研究研討會」,內容除了讓一般大眾了解生物多樣性主流化的重要性外,也展現玉山園區生物多樣性如何結合相關保育機關、學校與一般民眾,共同參與園區生態研究及科學探索教育的合作;此外,還有目前網路上的公民科學平臺(如eBird、iNaturalist等)如何應用在臺灣國家公園各項生態監測工作上。

期待能透過本次研討會,讓志工夥伴、國家公園同仁乃至於一般社會大眾能夠對國家公園生態保育、保護自然資源的使命產生共鳴。民眾可透過參與保育、自然觀察或戶外科學探索活動,充實生態知識。並且在學習體驗過程中,了解自然資源的重要性及其存在的價值,進一步希望大家能踴躍參與國家公園公民科學監測行列,一起守護這片土地。

國家公園生物多樣性主流化暨公民科學研究研討會議程(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國家公園生物多樣性主流化暨公民科學研究研討會議程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營建署國家公園組張維銓組長蒞臨致詞
 (國家公園網站編輯小組提供)
營建署國家公園組張維銓組長蒞臨致詞
(國家公園網站編輯小組提供)
全體來賓大合照(國家公園網站編輯小組提供)
全體來賓大合照
(國家公園網站編輯小組提供)

 何謂生物多樣性主流化

特生中心楊正雄研究員開場介紹去(2019)年進行的「生物多樣性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國人有68%聽聞過生物多樣性等名詞,但僅有13.8%完全正確理解。所幸,生物多樣性已被放入108年課綱,學生將從小開始接觸相關知識。

簡單而言,「生物多樣性」是由不同基因、物種、棲息的各式各樣生命,彼此組成相互依存的生態系。而聯合國推廣的「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則是在現有產業裡加入生物多樣性永續概念,讓每個人在生活中推廣實行。

例如,進行捕魚之前,若有保護鳥類的概念,便能改良魚網設計,避免捕撈過程中造成海鳥受傷。或在進行礦業開發之前,先針對造成生態保護區的影響進行規劃。甚至是每個人選擇採買綠能家電或用餐自備環保筷,都是將生物多樣性永續概念融入日常生活運用的良好舉動。

楊正雄研究員介紹「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即是在現有產業裡加入生物多樣性永續概念,讓每個人在生活中推廣實行(國家公園網站編輯小組提供)
楊正雄研究員介紹「生物多樣性主流化」,
即是在現有產業裡加入生物多樣性永續概念,
讓每個人在生活中推廣實行
(國家公園網站編輯小組提供)

 生物監測因網路大躍進

嘉義大學許富雄主任闡述了因3C產品和網路發展,讓生物監測一夕之間產生巨大變化,以往10幾年才累積1萬多筆資料,如今一天可增加2,000筆。這些資料量的增加,等於見證了公民參與的強大力量。但進行生物監測需有嚴謹的取樣和調查方法,才能成為有效數據。許主任認為資料基礎要相等,才有可比較性,且資料正確度及精確度要高,才能互相連立加成,擁有可附加性。公民參與生態監測,將為整體帶來大量資料,讓調查努力量擁有長期穩定的提升。

臺中科技大學何昕家教授說明戶外教育的重要性,而國家公園擁有成為科研基地的自然資源及環境,能夠帶領學子走入真實世界,領略豐富的自然與人文資源;並藉由科學調查發展抽象能力,成為臺灣不同學習階段的學子最重要的學習與研究基地,進一步甚至可以與國際學子合作,共同進行跨領域及文化交流。

樟湖生態國中小學陳清圳校長表示,與其直接將知識告訴孩子,不如讓孩子從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將知識自然而然吸收進去。他發現透過親自參與探索、調查的過程,能引發孩子主動學習的動機,從中學會團隊建立及小組合作,且未來觀察自然環境,將不只是用感情描述,還能運用科學思維看到不一樣的視角。

嘉義大學許富雄主任闡述了因3C產品和網路發展,讓生物監測一夕之間產生巨大變化,如今收集資料變得快速又便利(國家公園網站編輯小組提供)
嘉義大學許富雄主任闡述了因3C產品和網路發展,
讓生物監測一夕之間產生巨大變化,
如今收集資料變得快速又便利
(國家公園網站編輯小組提供)
樟湖生態國中小學陳清圳校長表示,
與其直接將知識告訴孩子,不如讓孩子從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將知識自然而然吸收進去(國家公園網站編輯小組提供)
樟湖生態國中小學陳清圳校長表示,
與其直接將知識告訴孩子,
不如讓孩子從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
將知識自然而然吸收進去
(國家公園網站編輯小組提供)

 兩大類公民科學主流APP

9月4日研討會當天下午4位演講者,則針對不同的國內及國外研發的生物監測APP進行詳盡解說。

首先,創辦臺灣動物路死觀察網(亦稱路殺社)的特生中心林德恩研究員,介紹過往民眾協助提供資料所累積出的成果,經過分析後讓研究人員可以了解路殺的相關熱點。除了提供做為道路改善的參考資料外,更逐步推廣至車輛導航系統使用,讓民眾於車輛行駛間能獲得路殺熱點警醒效果。

此外,在累積多年經驗後,現在也將相關理念推展至由各機關團體,讓他們能自行發展想知道的問題,並進行更細緻的調查;如同現正與玉管處合作進行的塔塔加路段雙月調查,除藉此了解園區重要路段的遊憩壓力,有利於及早發現問題及積極因應外,也提升志工和職員對園區的認同和敏感度。

嘉義大學蔡若詩教授則展示以「賞鳥者」為出發設計,自2000年康乃爾大學鳥類研究室及奧杜邦學會建立的生物監測網站「eBird」。擁有專屬帳號及賞鳥動態等個人化界面的eBird,不只提供鳥類生物多樣性線上開放資料,更使用視覺化頁面設計,讓使用者更清楚的觀看物種分布區域,並隨時下載作為研究資料。

目前eBird Taiwan 中文化網站於2015年上線,總觀察筆數已有5,680,979件。蔡教授表示,由於eBird的圖像化界面清晰易懂,相當適合解說員運用跟遊客介紹今日鳥況,並隨時下載鳥況地圖供遊客自行觀察使用。

特生中心林德恩研究員將120,237筆路殺資料,逐步推廣至車輛導航系統使用,讓民眾於車輛行駛間能獲得路殺熱點警醒效果(國家公園網站編輯小組提供)
特生中心林德恩研究員將120,237筆路殺資料,
逐步推廣至車輛導航系統使用,
讓民眾於車輛行駛間能獲得路殺熱點警醒效果
(國家公園網站編輯小組提供)
嘉義大學蔡若詩教授展示以「賞鳥者」為出發設計的「eBird」,視覺化頁面設計,讓使用者更清楚的觀看物種分布區域,並隨時下載作為研究資料 (國家公園網站編輯小組提供)
嘉義大學蔡若詩教授展示以「賞鳥者」為出發設計的「eBird」,
視覺化頁面設計,讓使用者更清楚的觀看物種分布區域,
並隨時下載作為研究資料
(國家公園網站編輯小組提供)

相較於必須先積累多年,且需要有專家級知識協助檢核才能使用上手的路殺社及eBird Taiwan,特生中心柯智元研究員所提的「TBN臺灣生物多樣性網絡」及嘉義大學林政道教授介紹的「iNaturalist公民科學平臺」,則將觸角伸向普羅大眾。APP只需觀察、拍照、上傳等3大步驟即可運作,貫徹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成為公民科學家的理念。

他們鼓勵民眾拍下周遭發現的動植物照片上傳,詢問「這個生物叫什麼?」,讓AI及專家看圖解惑。不僅給與一般人主動發現周遭環境奧妙的驚喜,詢問後又能新增知識的破關感受,促使更多人更踴躍地參與到公民科學調查裡。林政道教授說,一般人藉由認識自己拍過的生物,會升起一股認同感,更願意參與後續保護牠們的行動。

玉管處目前也在iNaturalist上建立「玉山國家公園開花植物物候監測專案」,邀請來園區欣賞自然美景或登山健行的民眾,參與玉山園區的研究調查,並由專家學者協助後續分析的所得到的調查成果資料,經長期累積之後,所收集的大數據資料,未來都會納入臺灣國家公園生物多樣性資料庫(NPGIS),讓國家公園的資源分布資料在國際科研上能貢獻一分心力,提升臺灣國際能見度。

另外,這些科研資料後續也可轉化作為科普教育之素材或影音出版,讓更多人能夠對全臺灣各國家公園的自然資源與地景、地貌有更多的認識。

本次研討會演講簡報檔可至活動網站下載,影片可前往臺灣國家公園Youtube平臺欣賞。

特生中心柯智元研究員提出的「TBN臺灣生物多樣性網絡」APP,只需觀察、拍照、上傳等3大步驟即可運作,貫徹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成為公民科學家的理念(國家公園網站編輯小組提供)
特生中心柯智元研究員提出的「TBN臺灣生物多樣性網絡」APP,
只需觀察、拍照、上傳等3大步驟即可運作,
貫徹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成為公民科學家的理念
(國家公園網站編輯小組提供)
嘉義大學林政道教授說,一般人藉由認識自己拍過的生物,會升起一股認同感,更願意參與後續保護牠的行動。(國家公園網站編輯小組提供)
嘉義大學林政道教授說,一般人藉由認識自己拍過的生物,
會升起一股認同感,更願意參與後續保護牠的行動
(國家公園網站編輯小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