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主題報導

友善列印 轉寄字級:

用疼惜野生動物的心來認識黑熊:「還鄉於熊 歸檔玉山 踏訪有熊國」

作者:國家公園網站編輯小組、洪佳如
資料提供: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

 國家公園保護自然生態與物種不餘遺力

多年來,國家公園為保護自然生態與物種不餘遺力,《國家公園法》第1條條文中明定「為保護國家特有之自然風景、野生物及史蹟,並供國民之育樂及研究」,因此國家公園承載保育、育樂、研究3大目標,其功能具提供保護性的自然環境,保存物種及遺傳基因;提供國民遊憩及繁榮地方經濟;促進學術研究及環境教育等。

透過團隊人員的努力,國家公園將曾瀕臨絕種臺灣特有亞種櫻花鉤吻鮭、臺灣梅花鹿、臺灣黑熊等,積極投入一系列復育計畫,讓動物美麗身影重返自然光景,多年來成績斐然,成效有目共睹。

 雪霸處:國寶魚臺灣櫻花鉤吻鮭保育之路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以下簡稱雪霸處)於民國81年成立,83年即接手辦理臺灣櫻花鉤吻鮭復育工作,並於94-102年啟動武陵長期生態監測整合型計畫,以食物鏈之關係建立武陵地區溪流生態系的生態模式,相關研究成果亦實務的應用在其保育工作上。除了原有七家灣溪及高山溪外,如今羅葉尾溪、有勝溪、樂山溪及合歡溪流域也都有國寶魚的蹤跡,族群穩定皆能夠自然繁衍,已成功建立新族群。

歸納雪霸處25年保育歷程,以「就地保育及移地保育」雙主軸併行策略,期間曾推動「退壩還水於河,退耕還田於林」活動、歷史棲地放流、4支部落護魚隊誕生等,臺灣櫻花鉤吻鮭數量從雪霸處成立之初的253尾瀕臨滅絕,至108年度已突破萬尾數量,自有調查紀錄以來創歷史新高。

雪霸處每年固定於武陵進行櫻花鉤吻鮭放流作業,本圖為108年度臺灣櫻花鉤吻鮭命名100周年活動國寶魚保育前輩參與放流工作大合照(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雪霸處每年固定於武陵進行櫻花鉤吻鮭放流作業,
本圖為108年度臺灣櫻花鉤吻鮭命名100周年活動
國寶魚保育前輩參與放流工作大合照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墾管處: 從全球最受威脅鹿種之一到保種有成

梅花鹿共有13個亞種,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及東南部,根據記載,臺灣梅花鹿(Cervus nippon taiouanus)曾活躍於臺灣平原及低海拔山區,然而,荷蘭統治之際,鹿皮為重要出口商品,臺灣梅花鹿因此遭大量捕獵,而後又因棲地開發而絕跡野外。

為保存臺灣梅花鹿之品系,自民國73年開始,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以下簡稱墾管處)於臺北動物園遷址之際,選取園內22頭臺灣梅花鹿(5雄17雌)做為復育種原,在社頂梅花鹿復育區進行臺灣梅花鹿學術研究及復育計畫。

近年來,臺灣梅花鹿復育成績有目共睹,復育過程大致可分為準備期、放養期及追蹤期3階段,107年墾管處曾委託屏東科技大學裴家騏教授團隊,調查當地梅花鹿數量,依照調查資料估計,野外約有1,500~2,000多頭梅花鹿。

梅花鹿曾被列為「全球最受威脅鹿種」,墾管處在社頂梅花鹿復育區進行臺灣梅花鹿學術研究及復育計畫(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梅花鹿曾被列為「全球最受威脅鹿種」,
墾管處在社頂梅花鹿復育區進行臺灣梅花鹿學術研究及復育計畫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玉管處:臺灣黑熊研究重要據點

臺灣黑熊自民國78年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列為瀕臨絕種保育類動物,現存野外數量初步估計約200~600隻,考量臺灣黑熊於生態系中扮演保護傘的角色,照顧好一物種棲地,其他共域動物都能因而受惠。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以下簡稱玉管處)成立於民國74年,自民國85年始,即成立「黑熊專案保育小組」,進行臺灣黑熊野外族群研究,10幾年來的研究積累,使之成為國內保護區唯一長年持續追蹤黑熊研究的重要據點,調查資料也最為豐碩。

臺灣黑熊為「瀕臨絕種保育類動物」,民國85年玉管處成立「黑熊專案保育小組」,進行臺灣黑熊野外族群研究(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臺灣黑熊為「瀕臨絕種保育類動物」,民國85年玉管處
成立「黑熊專案保育小組」,進行臺灣黑熊野外族群研究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認識臺灣黑熊的家鄉

臺灣黑熊的自然棲息環境地處偏遠且交通不便,當時的研究人員黃美秀教授,上山考察往往耗費一個半月,過程相當艱苦辛勞。為了將實際研究成果與相關法令宣導,更清楚的讓民眾悉知,玉管處與臺灣黑熊保育協會及屏東科技大學黃美秀教授團隊合作,以「還鄉於熊 歸檔玉山 踏訪有熊國」為名辦理特展;希望藉由此次特展,讓大眾瞭解玉山黑熊多年的科研成果,並轉化成民眾容易瞭解的展覽方式,希望能夠有效傳達及影響民眾並激發起珍愛玉山獨有的布農族原民風采與自然生態環境,共同守護自然資源與臺灣黑熊這珍稀物種之理念。

米亞桑(Miasang)為布農族語,具有「老家、家鄉」的意義,以此為名,蘊含著認識黑熊家鄉的本意,展覽以靜態形式搭配導覽影片方式,回顧玉管處研究成果與歷史脈絡,期許透過黑熊的生態習性、人熊關係及與熊共處的知識介紹,向民眾傳遞瀕危物種臺灣黑熊的正確保育觀念。

「還鄉於熊 歸檔玉山 踏訪有熊國」特展活動海報展期時間自4月9日至12月31日止(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還鄉於熊 歸檔玉山 踏訪有熊國」特展活動海報
展期時間自4月9日至12月31日止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時代演進,挑戰不同,公部門與民眾攜手努力

玉管處表示,隨著時代演變,不僅公部門的挑戰越來越多樣化,經營管理方式需採滾動式調整外,民眾的保育觀念同樣需要與時俱進。過去,臺灣黑熊面臨的困境多為盜獵、誤中獵人陷阱,導致斷掌、斷肢等危機。如今,我們所需要面對的新課題,則是因為玉山園區周邊人與動物的棲息地重疊,以及山區的遊憩活動增加後,人類在山區的遊憩活動頻繁及衍生的不當行為,除了使得人熊相遇機會增加外,也進而影響到牠們的行為──臺灣黑熊為機會主義的覓食者,若山屋廚餘處理不當,容易衍生出野生動物食性改變,發生競爭、疾病等疑慮,人類不當行為往往成為人熊衝突的導火線。

 推廣無痕山林,避免人熊衝突

國家公園提倡無痕山林(Leave no trace(LNT))行之有年,便是希望能減少人熊衝突發生的機會。玉山園區範圍內為臺灣黑熊核心族群的重要棲息地,也是臺灣黑熊出沒的熱點區域,不僅數量最多,族群也最為穩定。若是棲地保育得當,不僅臺灣黑熊數量有回升的可能性,也能夠保護臺灣水鹿、山羌、黃喉貂等野生動物;但是臺灣黑熊活動範圍幅員遼闊,可廣達558平方公里,除了園區能夠保護的範圍外,黑熊也有可能走出山區,活動於園區的周邊範圍,因此極需要仰賴各單位與民間團體共同合作,攜手落實保育工作。

 願人熊和平共處與自然共生共榮

「還鄉於熊 歸檔玉山 踏訪有熊國」展場主要分為3大區域,首要介紹臺灣黑熊與世界上8種熊科動物的地理分布,接著陳列有玉管處4大時期的研究歷程以及臺灣黑熊的介紹。實體展示包括:臺灣黑熊的頭骨、排遺等標本,牠們的主食──包括植物莖葉與果實,以靜態展示搭配玉山黑熊的野外研究器材展示、紅外線相機的拍攝到的黑熊影像紀錄、巡查員目擊黑熊的影像,以及玉山遇熊的環教影片,在動靜之間進行環境教育推廣,傳遞保育理念外更重要的是進入山區活動時,應注意之登山禮節、與野生動物共處的正確觀念,及遭遇野生動物之正確應對等資訊。

配合110年4月9日的開展,屆時將有專人為民眾提供導覽解說,現場亦提供1000本導覽手冊與5款紀念章,供民眾索取與蓋章留念,現場亦精心布置讓民眾能互動打卡,以平易近人的方式,引導大眾用一顆疼惜野生動物的心來認識黑熊,朝人熊和平共處,人類與大自然共生共榮的願景邁進。

「還鄉於熊 歸檔玉山 踏訪有熊國」特展活動於玉管處辦公大樓1F水里遊客中心辦理(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還鄉於熊 歸檔玉山 踏訪有熊國」特展活動
於玉管處辦公大樓1F水里遊客中心辦理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還鄉於熊 歸檔玉山 踏訪有熊國」特展活動介紹熊熊家族,您不可不知的熊知識!(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還鄉於熊 歸檔玉山 踏訪有熊國」特展活動
介紹熊熊家族,您不可不知的熊知識!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還鄉於熊 歸檔玉山 踏訪有熊國」特展活動介紹玉管處對臺灣黑熊所做之保育研究歷程(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還鄉於熊 歸檔玉山 踏訪有熊國」特展活動
介紹玉管處對臺灣黑熊所做之保育研究歷程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還鄉於熊 歸檔玉山 踏訪有熊國」特展活動臺灣黑熊的頭骨、排遺等標本展示區域(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還鄉於熊 歸檔玉山 踏訪有熊國」特展活動
臺灣黑熊的頭骨、排遺等標本展示區域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