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臺灣國家公園


:::

人猴距離拿捏好,臺灣獼猴有生機!

作者:國家公園網站編輯小組、洪佳如
圖片: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

喜歡登山健行的您,是否曾在野外看過臺灣獼猴(Macaca cyclopis)的敏捷身影,甚至遭遇搶奪食物的意外事件呢?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臺灣獼猴目前所面臨的艱難處境,並邀請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以下簡稱陽管處)、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以下簡稱玉管處)、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 (以下簡稱自管處),分享防人猴衝突的策略方針,一同反思如何創造人猴和諧共處的新世界。

 活動範圍高度重疊 導致人猴衝突事件頻傳

臺灣獼猴是在臺灣島上除了人類以外唯一的靈長類,也是臺灣特有種,主要活動範圍分布於海拔3,000公尺以下中低海拔森林地區,主食為果實、嫩葉等天然植物。野生臺灣獼猴悠遊生活於野地環境,當棲地能提供多少天然食物,便能孕養多大的族群。由於臺灣獼猴的外表、特性部分與人類相近,易使許多民眾倍感親切。

然而,由於牠們主要的自然棲地與部分農業開墾或遊憩活動範圍重疊,加上部分民眾的不當餵食,讓牠們的食性與行為受到這些人為因素而發生改變。獼猴學習能力強,很快演變成與人搶食的情形,人猴衝突也因而發生。

無形中,臺灣獼猴因人為影響改變後的行為受到汙名、標籤化,導致民眾對牠們觀感普遍不佳,但野外環境本來就是臺灣獼猴的活動空間,為了生存而採取最便利的方式覓食──因為有人餵過我、因為我吃過這個可以吃──實屬天性,使得人猴之間的衝突事件越來越多,關係也越來越緊張。

臺灣獼猴(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提供 陳韋佑攝)
臺灣獼猴
(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提供 陳韋佑攝)

 陽管處4大人猴衝突防治策略

為了避免人猴發生衝突,危及遊客與獼猴安全,陽管處近年來積極推行4大人猴衝突防治策略:

1. 由保育巡查員及跟志工於餵食熱點加強巡查。
2. 架設自動相機監測如錄得民眾餵食證據,將依國家公園法處分。
3. 園區內多處設置告示牌及警示布條。
4. 加強志工駐站進行環境保育宣導,同時實施以漆彈驅猴的防治措施。

陽管處特別強調,漆彈為水溶性明膠環保材質,可自然分解於環境中,目的在於將群聚於路旁等待餵食猴群趕回森林,而非傷害,請民眾不用擔心。

隨著時代與時俱進,生態保育觀念逐漸深植人心,曾有志工目睹一對祖孫在園區內不當餵食,反而是小孩向大人勸說,避免因餵食對獼猴產生不良影響,讓人看了相當欣慰。

除了致力減少人猴衝突外,陽管處更建造了臺灣首座生態廊道,提供小型哺乳類動物相對安全的通道,以避免發生路殺(roadkill)事故,讓小動物們能夠安心通往去處。

據統計資料顯示,生態廊道完工後,野生動物於各車撞熱點的車撞數量減少約35%,可見對動物生存安全有一定的助益。無論是教育宣導,或是硬體設施上的提升,陽管處均希望提供動物一個安心生存的自然環境,也希望國人一起共襄盛舉,為野生動物的處境多一份關心。

園區內“愛牠就不要餵牠。請勿餵食野生動物”的警示布條(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園區內“愛牠就不要餵牠。請勿餵食野生動物”的警示布條
(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臺灣獼猴於陽明山國家公園園區內樹上歇息(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臺灣獼猴於陽明山國家公園園區內樹上歇息
(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生態廊道提供小型哺乳類動物相對安全的通道,以避免發生路殺(roadkill)事故。圖為白鼻心經過的影像紀錄(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生態廊道提供小型哺乳類動物相對安全的通道,以避免發生路殺
(roadkill)事故。圖為白鼻心經過的影像紀錄
(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在野外遇到獼猴怎麼辦?玉管處4大守則報你知

玉山國家公園塔塔加遊憩區,每年吸引近70萬人次的遊客到訪,而塔塔加進行臺灣獼猴保育宣導工作已行之有年,早在20年前開始實行,主要提倡無痕山林,同時主動深入校園及周邊阿里山住宿旅遊業,推廣環境教育及生態保護的觀念,避免因人為不當餵食,使獼猴產生競食、逗留等狀況。

曾有民眾致電請求協助「怎麼辦?前方有一群猴子,我們不敢過去。」為此,玉管處建議,在野外如果遇到猴子,可以採取以下的應變4大守則:

1. 若開車或騎車,請務必將車窗關閉或機車上裸露之物品收妥入置物箱,再帶著相機手機下車觀察獼猴。
2. 請與動物保持距離,我們體型比牠大很多,太靠近牠會害怕緊張。
3. 不要直視獼猴眼睛,容易被視為挑釁,請將眼神自然往下垂,並用餘光觀察其動作。盡量以正面面對獼猴,不要奔跑,避免驅動獼猴的本能追逐。
4. 如果擔心獼猴太靠近您,若身邊有雨傘或棍子,千萬不要打在獼猴身上,只需敲打在地上發出聲音即可。

上述的建議是考量到動物天性而定,若遇到獼猴向您靠近想拿取您手上或車上食物時,希望您在第一時間不要驚慌,明白野生動物並非存有蓄意攻擊人類的心,進而克服恐懼,理性冷靜的面對牠們,透過觀察牠們社群的互動,會慢慢發覺臺灣獼猴溫馨靈動之美。

時至今日,塔塔加遊憩區內仍保持良好的人猴之間的距離,過去更曾舉辦「與獼猴散步」的活動,在保持一定的距離之下,與獼猴悠閒漫步在山林之中,觀察牠們食用山櫻花果實的可愛模樣,富有寓教於樂的教育意義。

近年來,玉管處更與路殺社合作(全名為「臺灣野生動物路死觀察網」Taiwan Roadkill Observation Network),將塔塔加石山停車場獼猴出沒地點,設定為「百大路殺熱門地點」,同時也是向大眾提倡公民科學家的精神,讓每一筆因路殺死亡的資料有所價值與意義。

其中原因在於,野生動物容易被道路的特性所吸引,例如,鳥類會撿拾屍體吃,狗則是偏好在森林和道路邊緣巡視、覓食,這些都會造成潛在2次甚至3次路殺的機率,對道路交通與動物產生致命的危險。透過前述路殺資料的彙整並轉化為警示,便能產生極大的安全保護效用。

長年服務於玉山塔塔加地區,擔任解說員一職的印莉敏,時常在下班後,拍下多幅珍貴照片、記錄野生動物的點點滴滴,並在網路上引發網友的廣大迴響。她始終相信,多讓民眾參與動物的生命故事,看到其艱困的生命過程,能夠喚醒眾人的共鳴,期許大家能成為寂靜的入山守護者,尊重大自然永久的住客。

玉山國家公園園區內「你真的愛牠嗎?」臺灣獼猴告示牌(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玉山國家公園園區內「你真的愛牠嗎?」臺灣獼猴告示牌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疫情期間遊客無法前往玉山國家公園,臺灣獼猴們紛紛出來逛大街(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疫情期間遊客無法前往玉山國家公園,臺灣獼猴們紛紛出來逛大街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臺灣獼猴正幫忙為同伴理毛,小猴靜靜地依偎在身邊(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臺灣獼猴正幫忙為同伴理毛,小猴靜靜地依偎在身邊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欣賞紀錄片了解壽山獼猴處境

臺灣獼猴在全臺各地均可見蹤影,其中,又屬壽山地區的獼猴與人之間的近距離接觸,最廣為人知。這是由於棲息地破碎,加上生活範圍高度重疊的緣故,使得壽山人猴衝突事件頻傳。近幾年,由於不當餵食的行為仍持續存在,民眾以食物引誘獼猴靠近的行徑,深深影響了臺灣獼猴的行為模式。

為此,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蘇秀慧教授呼籲國人,臺灣獼猴屬於野生動物,動物的行徑改變取決於人類的行為,我們必須回到野生動物立場為其思量。

只要是野生動物,都受到「野生動物保育法」保障,需遵守法令規範,即使臺灣獼猴自保育類調降為一般類野生動物,但仍得遵循相關規定,民眾不能隨意私養,不能任意獵捕或宰殺,以免觸法。同時應遵守「不餵食、不挑釁、不接觸」3不原則,避免高度接觸與互動,以免傳染人猴共通的疾病。

疫情期間,由於防疫封閉各奉茶站及休憩據點的緣故,大幅減少民眾足跡,還予園區內野生動物自由自在的空間。

想念大自然懷抱的您,可以在家欣賞獲得「第53屆休士頓國際影展」雷米白金獎國際殊榮的影片《猴諧和諧》,此片由自管處委託導演楊湘文拍攝,獲得國內外一致好評。

另外一部由國內知名生態紀錄片導演廖東坤所拍攝的《野性壽山》,也相當適合全家和樂觀賞。

相信每位熱愛山林,喜歡自然的好朋友,皆無比思念昔日時光,期盼在這段防疫期間停課不停學,給自己在家沉澱的機會,用心吸收豐富生態知識,就是為生態環境保育、人與大自然和諧相處,貢獻一分心力,也希望透過生態教育與媒體傳播的力量,能夠讓民眾對臺灣獼猴多一分了解、少一分誤解。

園區出入口人潮聚集處設立人猴如何和平共處的告示牌(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提供 本圖為資料照片,非近期拍攝)
園區出入口人潮聚集處設立人猴如何和平共處的告示牌
(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提供
本圖為資料照片,非近期拍攝)
疫情期間,臺灣獼猴一家人出沒在國家自然公園園區內活動(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提供)
疫情期間,臺灣獼猴一家人出沒在國家自然公園園區內活動
(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