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臺灣國家公園


:::

輕鬆點一點,解鎖國家公園解說員線上解說新趨勢

作者:國家公園網站編輯小組、許萓琁
圖片: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

如果沒辦法親自到國家公園現場,近距離觀察迷人的動植物生態,該如何透過網路了解和學習相關的保育知識呢? 國外觀光客能藉由網路連結,跳脫時空背景的限制,在線上一覽臺灣國家公園的壯闊美景嗎?

營建署曾於民國100年推出101支行動解說員影片,方便遊客隨時點擊欣賞各國家公園著名景點。107年更為了提高臺灣國家公園能見度,選擇18處特色景點,拍攝「國際行動解說員」導覽影片,讓國外觀光客也能享有專屬解說的福利。

而今,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以下簡稱太管處)承襲先前行動解說員的影片基礎,110年起著手拍攝新的解說短片,將解說員精彩的解說內容上傳到YouTube 「Way Wild太魯閣」頻道,內容生動有趣,值得一看。

 解說員變身YouTuber 深度走訪太魯閣

這項由太管處解說教育課解說員組成的拍片團隊,從解說主題內容規劃、拍攝到後製影片都一手包辦。每個月利用休館日進行拍攝作業,期盼能透過多元化主題,讓大家在輕鬆有趣的氛圍裡,領略太魯閣當地特色。

今(110)年1至6月已依序上傳「從黃藤到藤籃」、「山月吊橋」、「漂洋過海來的長春橋」、「榕樹的終身大事」、「到九曲洞走走」、「太魯閣族的織布」等6部作品。若從第1集觀看到第6集的朋友,肯定會發現無論在解說形式或內容層面,每一部風格都有些微不同。

太管處資深解說員林茂耀說明,這是團隊持續磨合及修正的過程。一開始遵循傳統單人解說的形式,卻發現單獨面對鏡頭容易吃螺絲,或剎然斷句接不下去的狀況,影片靈活度也較不足。後來改由一人提問一人回答的對話,反而讓整體情境顯得自然。且拍攝現場有時會激發出臨場反應,更是可遇不可求的閃亮點。

林茂耀舉例,在「太魯閣族的織布」拍攝前,大家討論如何順暢地介紹解說員出場,剛好現場擺設有太魯閣族人蠟像,便臨場提出不如讓解說員模仿蠟像暫停不動,假裝不經意跟扮演遊客的夥伴望對眼,作為出乎意料的過場,著實增添了觀看影片時刻的驚喜感。

「Way Wild太魯閣」頻道的影片,從解說主題內容規劃、拍攝到後製影片,皆是太管處團隊親自完成(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Way Wild太魯閣」頻道的影片,從解說主題內容規劃、
拍攝到後製影片,皆是太管處團隊親自完成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拍攝團隊利用每月休館日,到實景進行拍攝工作,本圖為拍攝「從黃藤到藤籃」的側寫鏡頭(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拍攝團隊利用每月休館日,到實景進行拍攝工作,
本圖為拍攝「從黃藤到藤籃」的側寫鏡頭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官方角度深度解說,增添多層次的教育意義

此次拍攝影片,不只為了呈現給一般遊客觀賞,提供豐富的解說內容,還具有解說員自我訓練,能力提升解說能力的意涵。正式開拍前,團隊成員會相互討論,事先自行練習,以確保有將重點納入,經過一次次演練,不僅影片內容及質感提升,參與其中的解說員對每個主題的認識也更加深刻。

影片上架後雖沒有開啟留言功能,但仍收到太管處志工們的私下反饋,紛紛表示喜歡,並已成為忠實觀眾。而另一個意想不到的收看族群,則是旅行團客及導遊。林茂耀表示,早年曾參與拍攝行動解說員影片,有時走在園區,還會遇到遊客上前打招呼,說在遊覽車上看過導遊播放他的片段,作為著名景點的介紹。可以想見,未來「Way Wild太魯閣」頻道的影片,也將陸續在遊覽車上跟遊客們見面。

除此之外,團隊成員本身也從拍攝過程裡受益匪淺,團隊裡有願意站在幕前為大家專業解說的夥伴,也有喜歡拍攝及後製剪輯加工的同仁,眾人凝聚一心,處理原本業務以外還抽空拍攝影片,靠的就是能一邊做著自己喜歡的事,一邊享受影片持續進步的成就感,方能長久的堅持下去。

「太魯閣族的織布」影片,解說員以對話的方式帶領大家,認識及體驗織布文化。本圖為布洛灣太魯閣族文物展示館的太魯閣族人蠟像(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太魯閣族的織布」影片,解說員以對話的方式
帶領大家,認識及體驗織布文化。
本圖為布洛灣太魯閣族文物展示館的太魯閣族人蠟像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榕樹的終身大事」影片中,解說員介紹的景點,即是太魯閣國家公園知名的砂卡礑步道。本圖為步道旁的溪流景象(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榕樹的終身大事」影片中,解說員介紹的景點,即是太魯閣國家公園
知名的砂卡礑步道。本圖為步道旁的溪流景象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聖稜線上見,優秀解說志工披掛上陣

除了太管處解說員拍攝影片外,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以下簡稱雪霸處)則是讓解說志工站在直播鏡頭前,跟網友來場無法NG喊卡的線上解說。

活動發想於雪霸處副處長林文和,有鑒於5月中旬疫情升級,民眾無法前往國家公園景點遊覽,便建議解說課同仁是否能在線上另闢蹊徑,不僅能持續推廣生態保育觀念,還能跟網友即時交流、增進互動機會。

於是便有了6月24日-7月23日,每週1次,共5場的「聖稜線上見」Facebook直播活動。活動內容為邀請長期擔任環境教育活動的解說志工披掛上陣,為要播放的影片「鮭魚之夢」、「暗夜謎禽-黃魚鴞」、「尋找侏儸紀孑遺」等,進行約20分鐘的介紹,並與線上粉絲即時互動及抽獎說明。每場次平均進行約50-60分鐘左右。

擔任2場「暗夜謎禽-黃魚鴞」主講的解說志工李金柱表示,一般機關團體來到汶水遊客中心欣賞影片時,解說志工都會為其做3-5分鐘的開場介紹,因此對形式並不陌生,只是要延長至20分鐘左右的解說時長,很考驗內容的紮實程度。

於是,李金柱將「暗夜謎禽-黃魚鴞」同名著作翻閱了5遍以上,影片觀賞了10次以上,並查閱了國內外新聞,整合成口語化好吸收的內容,並在家裡對著鏡頭反覆練習。此時他發現,雖然準備充分,但面對鏡頭講解,有時會突然停頓,忘記接下來的重點,於是額外製作大字報,直播時放在鏡頭下方,以便隨時低頭一瞥,不會破壞直播的流暢度。

而負責布袋戲「鮭魚之夢」影片的解說志工林鳳吟,在第2場則幫布袋戲戲偶縫上口罩,一起到臺前來跟網友互動。雪霸處說明,布袋戲「鮭魚之夢」,一般是機關團體來到汶水遊客中心進行環境教育課程,才會安排的特殊劇碼,如今首次展示於網路直播,也穫得不少觀眾喜愛。

同樣負責「尋找侏儸紀孑遺」的解說志工黃麗卿,上場前讀遍了雪霸處官網所有關於山椒魚研究報告,做了充足準備。3位解說志工對活動的重視及用心準備,才有辦法將最好的解說內容呈現給線上觀眾。

「聖稜線上見」FB直播畫面,本圖為「暗夜謎禽-黃魚鴞」場次(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聖稜線上見」FB直播畫面,本圖為「暗夜謎禽-黃魚鴞」場次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解說志工李金柱額外製作大字報,直播時放在鏡頭下方,以便隨時低頭一瞥,不會破壞直播的流暢度(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解說志工李金柱額外製作大字報,直播時放在鏡頭下方,
以便隨時低頭一瞥,不會破壞直播的流暢度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聯合課室合作,攜手打造成功的線上直播

好的直播活動,當然不僅僅是靠優秀的解說人員,臺前幕後的準備必不可少。雪霸處本次動用了3大課室攜手合作,方能打造一場成功的線上直播。

活動分工是由企劃課操作Facebook帳號及整理網友留言;資訊室控制網路訊號、綠幕更換畫面,並確保聲音傳導正常;解說課除了招募解說志工上臺,還製作各種展示小卡。除了第1場有點小狀況以外,經過調整其餘皆是運作順暢。

網友留言回饋,很開心參與這麼有意義的線上活動,讓小孩在防疫期間還能學習生態知識,每一場都有按時收看。感謝雪霸處工作人員的用心付出,讓臺灣美好珍貴的自然資源生生不息。

至於未來是否還會繼續線上解說的直播活動?雪霸處表示,經過本次5場活動的打磨經驗,已經對線上直播活動的技巧掌握的很好,未來若有機會,雪霸處將保持靈活與彈性,為國人帶來更多精彩的線上解說。

「聖稜線上見」FB直播畫面,本圖為「鮭魚之夢」場次,解說志工林鳳吟帶著布袋戲布偶上陣,並為其縫製口罩(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聖稜線上見」FB直播畫面,本圖為「鮭魚之夢」場次,
解說志工林鳳吟帶著布袋戲布偶上陣,並為其縫製口罩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雪霸處FB直播活動的成功,來自於3大課室的攜手合作,本圖為綠幕下的直播舞臺側寫鏡頭(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雪霸處FB直播活動的成功,來自於3大課室的攜手合作,
本圖為綠幕下的直播舞臺側寫鏡頭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