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國家公園網站編輯小組、洪佳如
資料提供:內政部國家公園署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
兼具嚴謹學術精神與高度可讀性
內政部國家公園署台江國家管理處(以下簡稱台江處),近年來積極將各類生態保育、人文研究的豐沛成果,轉化成適合大眾吸收、閱讀的教育文本,讓嚴謹的學術調查精神,有了活潑且生活化的形式展現成果。
例如於112年出版《神行台江:神祇與厭勝物傳說》一書,榮獲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獎勵出版「推廣性書刊類」佳作,就是因為兼具嚴謹的學術精神,以及流暢的高度可讀性,獲得各界好評。
成書的契機來自台江處邀請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學研究中心戴文鋒教授團隊,展開台江地區無形文化資產調查,團隊夥伴耗時2年研究時間,累積多達5百多頁豐厚可觀的成果,最後由戴文鋒教授偕同研究助理楊家祈先生,兩人共同執筆。
厭勝物,體現萬物皆有靈精神
由於台江因其獨特的地理、歷史環境,先民們為了在洪患、勁風等艱難的環境中生存,發展了富有在地特色的民間習俗與信仰,如何讓民眾更加貼近台江一帶的聚落拓墾史,由「在地神祇」及「厭勝物」的故事,將會是很好的切入點。
然而,相信每位大小朋友都會對書名格外好奇,究竟什麼是「厭勝物」呢?楊家祈老師曾解釋道,厭,有鎮壓、壓制的意思;勝,具有克制、制服的蘊含,厭勝物意味著具有守護村莊或家宅的辟邪之用途的器物,時常會出現在廟宇與聚落周遭,像是台江流域就有許多因應水患而衍生的厭勝物,戴文鋒教授親切的以「神奇寶貝」來稱呼,真正體現了萬物皆有靈的精神。
為了讓每位讀者擁有親臨現場的閱讀體驗,台江處用心設計書中的每一個細節,不僅有精彩的拉頁設計,還能掃描QR Code,輕鬆看到書中介紹到的儀式與現場畫面,除了書籍出版外,台江處也著手舉辦「台江好神―台江厭勝物與在地信仰特展」,在策展過程中,台江處精選書中的精華內容,轉化成富有互動與創意巧思的設計,讓民眾走進展場,在極短時間以豐富的視覺內涵,掌握書中欲傳達的概念,進一步認識在地信仰與具驅邪避凶作用厭勝物。
認識匠師獨到工藝之美
延續書籍與展覽所帶來的體驗感動,台江處於於112年度11月、12月接連舉辦2場次,名為「尋找台江神奇寶貝」─台江厭勝物走讀之旅。精選書中提及的台江特色厭勝物,像是土崙、七星榕、寶塔、石碑、劍獅、石象、箕水豹等標誌物,希望在走讀過程中,能引領民眾認識蘊含神奇力量的在地「寶貝」,透過認識在地環境與歷史交錯影響之下的產物,欣賞當年每位匠師匠心獨具的工藝手法,相當具有在地意義。
在地居民就是最佳解說員!
不過,由於厭勝物所在位置不容易發現,範圍更擴及國家公園園區以外等多元、複雜因素,使得走讀行程規劃極富挑戰性。為了策畫更加深刻、扎根的在地導覽解說,台江處邀請共同作者之一的楊家祈先生,親自為志工夥伴舉辦行前走讀,希望能將團隊辛苦田調的研究成果,轉化成第一線工作人員生動的導覽素材,形成豐沛解說能量。
在走讀活動與解說的過程中,最令台江夥伴印象深刻的,莫過於公親里里長與里民們對於在地文化的了解以及團結一心的凝聚力。由於長年來,面對水患挑戰,使得當地居民擁有防汛、防洪的共患難精神,並保留了完整的「拜溪墘」溪神儀式信仰,安置石獅、石象等厭勝物守護村莊的安寧。
這些信仰的精神原本都是為了守護鄰里的安全,後來更進一步成為凝聚當地鄰里的力量,因此每一位居民信手捻來都是引人入勝的故事,在他們的帶領之下,使志工夥伴對當地的厭勝物有更深刻的了解,日後更能生動的轉述這些深富情感的信仰故事,在地居民無疑是最佳解說員
永不停止的神奇寶貝探索之旅
「尋找台江神奇寶貝」─台江厭勝物走讀之旅,成功以在地神祇與厭勝物拉近與民眾之間的距離,也讓在地的居民們,有機會透過活動的策劃,分享他們對家鄉土地的了解,述說專屬在地人的故事。
台江處由衷期待,未來走讀企劃能持續開枝散葉,除了將書中的4個主題篇章推廣運用外,更可結合相關文史研究,規劃出多條深度走讀遊程,帶領更多感受台江的歷史與人文之美,讓感動在內心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