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臺灣國家公園


:::

跟小夥伴們組隊認識觀霧! 2024年雪霸國家公園暑期 Youth Camp 觀霧森林生態探索營

作者:國家公園網站編輯小組、許萓琁

資料提供: 國家公園網站編輯小組、內政部國家公園署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陳彥臻

前往海拔2千公尺的觀霧

2024年7月30日上午9點半從新竹火車站出發,搭乘遊覽車前往雪霸國家公園的觀霧山椒魚生態中心,還要歷經2個半小時,忍耐著沿途山路彎曲、雲霧繚繞、能見度更是只有不到5公尺的漫長車程。

但他們還是來了! 這裡面有未來考慮要考昆蟲系、森林系的高中生,有聽聞學校老師熱情介紹,前來一探觀霧之美的學員,當然也有家長鼓勵參加,想體驗不一樣森林夏令營的孩子。

以5人一隊,一共4隊的組合型態,暫時放下沉甸甸行李,肩背簡易行囊,準備迎接3天2夜的暑期密集挑戰。

本次森林生態探索營活動地點,多設在觀霧山椒魚生態中心附近
(國家公園網站編輯小組提供)
本次森林生態探索營活動地點,多設在觀霧山椒魚生態中心附近
(國家公園網站編輯小組提供)
暑期營隊活動以5人一隊,一共4隊的型態,形成小而美的親密互動
(國家公園網站編輯小組提供)
暑期營隊活動以5人一隊,一共4隊的型態,形成小而美的親密互動
(國家公園網站編輯小組提供)

3天2夜的真人實境探索活動

觀霧的早晨多半呈現豔陽高照,伴隨清脆爽耳的鳥鳴蟲叫、蝴蝶飛舞的天然美景,但中午過後,雲霧會悄悄襲來,將遼闊景觀一點一滴渲染成白牆。導師們帶著學員踏上雲霧步道,一邊介紹雨與霧的差別,一邊讓大家盡快熟悉觀霧的天氣變化。

為維持活動秩序與安全,營隊的每場活動都以小組形式進行,白天讓學員實地探訪觀霧遊憩區附近的生態環境,有時領著紙本地圖,搭配手機GPS闖關、尋覓特色動植物,有時又跟其他隊伍聯合,一起做攀樹訓練及樹冠層抖落調查。

營隊活動設計讓學員親自走入森林,打開五感體驗大自然魅力(國家公園網站編輯小組提供)
營隊活動設計讓學員親自走入森林,打開五感體驗大自然魅力
(國家公園網站編輯小組提供)
導師帶領學員進行樹冠層抖落調查,
  並用透明盒放入掉落的昆蟲以便後續觀察
(國家公園網站編輯小組提供)
導師帶領學員進行樹冠層抖落調查,
並用透明盒放入掉落的昆蟲以便後續觀察
(國家公園網站編輯小組提供)

活動進行中,導師們會鼓勵學員將遇見的動植物拍照記錄,更引導認識野外生態發現及記錄APP—iNaturalist,將動植物照片上傳並獲得專家解答,將學員訓練成嶄新一批公民科學家,激發他們保持對戶外探索的熱情。

夜晚則利用觀霧地區現有的科學調查器材,如蝙蝠巢箱、豎琴網、薛爾曼式活捕捉器等,手把手教導學員如何認識雪霸區域內的蝙蝠、觀察蝙蝠生態,以及講解觀霧區域的鱗翅目昆蟲、運用強光辦別趨光性昆蟲的賞蛾行程。

第一晚夜間觀察,導師教導學員如何認識雪霸區域內
的蝙蝠並觀察蝙蝠生態(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第一晚夜間觀察,導師教導學員如何認識雪霸區域內
的蝙蝠並觀察蝙蝠生態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第二晚的夜間觀察,則是利用山屋外的燈泡強光,辦別趨光性昆蟲的賞蛾行程(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第二晚的夜間觀察,則是利用山屋外的燈泡強光,
辦別趨光性昆蟲的賞蛾行程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一場又一場既包含真人實境解謎、認識特色動植物,又能體驗科學調查的精彩活動,讓學員直呼難忘,使出渾身解數積極參與。活動後則安排回顧時間,讓學員透過GPS記錄行徑圖、拼貼繪製印象觀霧生態大地圖等不同形式,將所見所聞分享給現場所有人。透過實際行動與思考反芻的過程,讓活動體驗變得更加深刻。

除了欣慰學員們的用心分享,導師們更根據現場狀況給予機會教育,例如提醒每次外出行動,都須確保有將保命的雨具、手機、水壺帶在身上才行。雖然周圍森林看似單純無害,但意外隨時都可能發生,每個人須為自身安全負起最大的責任。

導師邀請學員上臺分享,形成GPS路徑圖的決策過程及探索心得
(國家公園網站編輯小組提供)
導師邀請學員上臺分享,形成GPS路徑圖的決策過程及探索心得
(國家公園網站編輯小組提供)

活動宗旨在讓大家認識觀霧

設計營隊活動內容的森之形自然教育團隊 (以下簡稱森之形團隊) 表示,Youth Camp活動契機乃因創辦人服役期間來到觀霧,走遍了觀霧並為之著迷,後來逐步發展成規劃環境教育活動的團隊,藉由各種活動機會,跟內政部國家公園署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 (以下簡稱雪霸處) 建立合作默契,最終形成了由雪霸處解說志工擔任小隊輔,由森之形團隊擔任活動策畫及導師的營隊型態。

最終目的是想讓學員透過實境解謎、認識科學調查的方式,在3天2夜短暫時間裡,盡可能最大化地認識觀霧的多元豐富,繼而愛上觀霧。

暑期營隊第一天破冰遊戲,導師運用問答讓小組討論,
使得學員對雪霸國家公園和觀霧遊憩區有初步認識
(國家公園網站編輯小組提供)
暑期營隊第一天破冰遊戲,導師運用問答讓小組討論,
使得學員對雪霸國家公園和觀霧遊憩區有初步認識
(國家公園網站編輯小組提供)

森之形團隊進一步說明,其實營隊的活動內容經過多次變化,從一開始偏向科學調查意味更濃厚的「野生動物調查營」,藉由接收學員反饋和活動進行中的觀察,才慢慢演變成現在以小隊解謎為主的「森林生態探索營」。雖然不是每個人未來都是森林動植物調查員或從事相關職業,但只要讓大家打開五感、用心體會森林的一切,這份種子就會留存心中,變成難能可貴的寶物。

而由於觀霧天氣變化多端,時有放晴不久又隨即下雨的狀況,多虧森之形團隊對該地區地形地勢的充分瞭解,能夠第一時間做出應變對策,適時地修改路線和活動順序,讓學員在安全無虞狀況下,獲得充分體驗森林環境的機會。

戶外觀察過程中,時常有意外驚喜,本圖為木棧道偶遇的金翼白眉
(國家公園網站編輯小組提供)
戶外觀察過程中,時常有意外驚喜,本圖為木棧道偶遇的金翼白眉
(國家公園網站編輯小組提供)

雪霸志工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除了森之形團隊規劃富含趣味的解謎及探索活動以外,伴隨學員進行活動的雪霸志工,更是不容忽視的存在。他們是長期支援雪霸處辦理環境教育活動、熟悉觀霧環境的資深解說志工,甚至還有懷抱特殊專長,如協助操作樹冠調查的專家類型。

於是,學員們不但一路有人相伴,更被引領從看似平凡無奇的日常環境,不斷挖掘並獲取保育新知,無形中從走過的一步一腳印,累積實際觀察所得。例如俯看廣場水池,除了小蝌蚪悠遊其中,雪霸志工亦指出已經變化成形的青蛙,會躲在能製作最大聲響共鳴的石塊裡,積極發聲吸引注意。

路過廣場小花園,亦會帶領學員觀察瀕危植物,如3種臺灣原生鳳仙花特徵,並指出由於花朵倒掛的特殊構造,通常只有吻器較長的蝴蝶和大型蜂才能吸吸吮花蜜。倘若在活動過程中,看到獨坐發呆的隊員,雪霸志工們也會上前關心問候,是串聯整體小隊氣氛的重要角色。

熟悉環境的雪霸志工,一開始便為學員介紹環境。觀霧山椒魚生態中心種植了許多原生種植物,是快速認識觀霧特色的好所在
(國家公園網站編輯小組提供)
熟悉環境的雪霸志工,一開始便為學員介紹環境。觀霧山椒魚
生態中心種植了許多原生種植物,是快速認識觀霧特色的好所在
(國家公園網站編輯小組提供)

本次擔任小隊輔的解說志工表示,雪霸志工和雪霸處承辦人員之間擁有深厚的信任關係,彼此很願意嘗試、創造不一樣的環境教育活動,有些成功、有些失敗,但都會檢討並吸取教訓,不斷推陳出新。這也造就了雪霸處環境教育活動特色—年輕創新、做中學的體驗感受。

歡迎高中、大專院校的年輕學子在考量暑期營隊時,給自己一次機會來體驗雪霸國家公園的Youth Camp。除了親臨見識高聳蔥綠的山巒之美,更能領會觸動人心的溫暖照顧,認識更多有志一同的小夥伴,攜著學習的種種心法,繼續朝向未知的道路冒險、前進。

雪霸處志工各個身懷絕技,本圖為引領學員
使用繩索升降,做攀樹調查的場景
(國家公園網站編輯小組提供)
雪霸處志工各個身懷絕技,本圖為引領學員
使用繩索升降,做攀樹調查的場景
(國家公園網站編輯小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