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 文:汪文豪
圖片提供:內政部營建署
如果台灣的形狀像是懷孕的母親,那麼刻正籌設中的台江國家公園其位置就好比是孕母所挺的大肚子,外貌突出,且內在孕含著豐富的生命力!
台灣所有的國家公園中,台江國家公園是唯一將河海交界的濕地生態系,作為保育標的與特色的國家公園。濕地生態系可說是所有生態系當中,物種最多元,生命最活躍的環境。曾文溪像是一條孕母的臍帶,經年累月源源不絕地供輸營養給濕地裡的微小生命,並形成食物鍊,吸引著包括黑面琵鷺在內,無數的鳥類前來棲息。
歷史上,台江國家公園的所在地,則是開啟四百年來台灣近代史的起點。西元1661年,鄭成功入台的第一場戰役即在台江內海開打。鄭成功不但驅走荷蘭人,創下近代亞洲最早擊退西方殖民者的紀錄,也在台灣建立起第一個漢人政權。
文化上,台江國家公園依然保存了四百多年來台灣的常民生活形態,包括全台灣最早的鹽業、最早的養殖漁業等。
眾多生態、歷史與文化上的台江特色,透過內政部營建署規劃國家公園現地保存,就像是一部不斷播放的紀錄片,忠實地向全世界展現台灣的原汁原味。
台江國家公園的範圍涵蓋海陸域,計畫總面積為39,310公頃,其中陸域面積約4,905公頃,包括台南市鹽水溪至曾文溪沿海公有地、台南縣的黑面琵鷺保護區及七股潟湖等範圍。海域範圍面積則約34,405公頃,以沿海等深線20公尺及漢人先民渡台主要航道之東吉嶼至鹿耳門段為參考範圍。
「台江國家公園的規劃,展現了許多創意,」台大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助理教授盧道傑表示,台江案是國內少數由政府部門透過不斷舉辦說明會的方式,積極與在地社區居民互動,消弭居民疑慮,進而獲得民意支持的保護區規劃案。
「從一開始只有一名涉及區域範圍的里長贊成,到今天只有一名里長反對,台江國家公園推動設立的模式,是其他個案可以學習的典範經驗,」盧道傑分析後指出。
台江國家公園的規劃緣起為民國90年11月台南市市長許添財競選時提出「安南起飛」計畫,規劃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為國家公園的構想。初期規劃範圍原本限於台南市,並於規劃過程中,面臨在地居民不斷陳情,擔心劃設國家公園後,其土地及漁撈養殖的權益會受到限制的挑戰。
但在內政部營建署的協助之下,台南市政府的規劃團隊在社區辦理相關徵詢、研討、勘查及座談等各種活動,終於與當地民眾取得共識而順利劃設。台南縣的範圍,也透過內政部營建署與台南縣政府及交通部觀光局協商,在台南縣縣長蘇煥智的大力支持下,將七股潟湖、黑面琵鷺保護區及海寮紅樹林保護區等地納入國家公園範圍,保存當地重要文化及自然資源。
回首來時路,台南市市長許添財在公開場合指出,為了維護大台南地區的生活環境,當時認為唯有設置國家公園,才能達到永續發展的機會,所以在當立法委員時就大聲疾呼,等到獲選擔任市長後,就把設立國家公園當成政策目標。當然,剛開始推動會受到抵制,「但我採取民主的方式去做溝通,舉辦好幾十場的協調會,也特別安排地方的代表參觀其它的國家公園,雖然花的時間比較長,但最後結局卻非常令人滿意。」許添財表示。
從小在鹿耳門長大,平日熱衷於台江地區生態與文史保存工作的四草大眾廟管理委員會總幹事黃徙有感而發地表示,「台江國家公園的設立,是產官學界攜手合作推動生態與文化保存的最佳典範。」他說,「還好台江國家公園及時成立,可以適時阻止人為的生態浩劫,保住目前的台江『動物三寶』─黑面琵鷺、反嘴鴴、高蹺鴴及『植物三寶』─海茄苳、欖李、五梨跤。這比任何學者專家高聲疾呼來得實際有效。」
過去,大家常以為經濟發展與自然保育是截然對立的,但台江國家公園推動設立的過程,卻告訴我們只要有心溝通,凝聚集體共識,永續發展不是口號,而是可以開創出經濟與保育雙贏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