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臺灣國家公園


:::

國際觀點,打造臺灣國家公園更美好願景

採訪報導:葉俊甫

國際研討會全體與會人員合照
國際研討會全體與會人員合照

八月,來自歐洲、美國、澳洲等地的14位國際著名學者,聚集在花蓮,在太魯閣國家公園的秀麗景緻伴隨下,參與了由營建署、東華大學、逢甲大學聯合主辦的「世界國家公園視野與策略」暨「世界各國國家公園面臨的管理問題」國際研討會,透過不同國家的觀點激盪,為臺灣國家公園系統規劃出未來的願景。

此次研討會的主辦人、東華大學觀光休閒遊憩學系教授許義忠表示,研討會中各國學者提出很多建議,從管理的角度來看,首先是在中央層級的營建署,對於國家公園的管理應當要有願景、制定策略,接下來執行管理的行動跟方法就不會亂;而未來將成立的國家公園署,如何在人力與財力,以及縱向與橫向的聯繫暢通也是很重要的課題。

另外,許教授也指出,國外學者觀察到,臺灣的國家公園目前看來是「人少事多」,各個國家公園執行自己的預算,但學者建議可以發展共同的「管理架構」,整合出一種公園間的橫向聯繫,同時也要關照牽涉中央機關各自的機制。

許教授再指出,此次研討會中,來自奧地利BOKU大學的Ulrike Pröbstl將「阿爾卑斯山的珍珠」觀念帶到臺灣來,阿爾卑斯山橫跨歐洲許多國家,每個國家公園在旅遊、生態、文化等不同面向上,打造出專屬特色,猶如珍珠般閃耀奪目,外國人到歐洲旅遊,就直接去看這些已經被打造出來的珍珠,譬如像是以城堡、燈塔或是乳酪等不同的觀光模式,透過串聯與規劃,讓遊客經歷主題之旅。

奧地利學者認為臺灣也可以朝這方向努力,建構尋找出「臺灣國家公園珍珠」,建立起國家公園的意象與商標很重要,讓每個國家公園的特色可以被具體化,讓遊客來臺灣可以有更多的特色選擇,未來國家公園署可以去思考如何建立起不同的「珍珠」。

許教授也表示,臺灣應當全面進行「管理架構」的執行,簡單來說就是要在每個國家公園中訂出指標,譬如像是蝴蝶的數量、美麗景觀的變化或是遊客滿意度等,然後進行監測,經過兩年後看指標有無改變,若有改變就必須有行動,這就是管理架構的基本意義。

許教授表示,國外學者強調管理架構很重要,這包括「遊客管理架構」及「管理效能評估架構」,也就是必須要建立出一套評估機制,了解某個國家公園預算的執行是否花費在應該花的地方以及是否有效運用;此外國家公園發展(Park Development)與區域發展如何連結,因為國家公園有自己的發展策略,但是要如何與當地區域發展做有效的連結整合,許教授舉例:太魯閣國家公園的發展勢必與花蓮台東的區域發展有非常緊密的關聯性,如何兩造相互配合,才能產生最好的成效。

不過,許教授也提出,臺灣各個國家公園還是要量身訂做自己的管理架構,目前管理架構僅有玉山跟太魯閣在做,但更重要思考的議題是:我們要為臺灣國家公園未來的十年或廿年描繪出一幅怎樣的藍圖?自然生態、遊憩品質、遊憩分區的情況未來將如何配置?未來的國家公園的願景是什麼?

許教授強調,國家公園發展計畫應當聚焦在永續觀光或是自然觀光,這部分包括經濟、文化、環境,否則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育要達成平衡幾乎是不可能的。許教授表示,這部份可以借鏡芬蘭國家公園Matti Tapaninen報告中的寶貴經驗,當下應當發展的是訂出臺灣國家公園系統的永續觀光的原則,在原則中運作國家公園的發展,同時搭配訂定永續觀光發展策略,策略中包括指標、標準、監測與管理行動,並隨時調整,進而建立綠色目的地品質網 (Green Destination Quality Net) 和綠色目的地管理網 (Green Destination Management Net),才能有效的將在地觀光產業和自然保育團體結合,共同推動永續觀光。

眾人聚精會神聆聽研討會
眾人聚精會神聆聽研討會

經過一年的聯繫,促成此次多國學者聚集臺灣的許教授說,以往研討會往往被認為過於學術性,但這次他特別花了三個多月的時間與這些學者溝通,原本安排他們上玉山一窺臺灣之美,但是因為下雨作罷而轉戰太魯閣,不僅聽太管處的簡報,同時實地踏查,也跟當地居民、遊客接觸,放下國際學者的身段謙卑地更深入了解臺灣,同時進一步希望給臺灣更多誠懇的建議。

許教授還說,在研討會舉辦前一天所舉行的論壇,這些外國學者提出許多研究計畫譬如「臺灣賞鳥觀光步道計畫」、「臺灣地質觀光計畫」等具體的計畫提供營建署參考。他還說在三個多月的反覆溝通中,不僅將臺灣的國家公園現況讓更多國外學者了解,最後也發表激盪出了許多在實務與理論願景上,能夠對臺灣未來有意義的成果。

八月,來自各地的學者用他們的用心與理論關照了臺灣國家公園的未來發展,他們留下的許多建議,將深刻影響臺灣的國家公園政策發展,進而打造出更好的未來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