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主題報導

友善列印 轉寄字級:

歷史的道路-琅嶠-卑南道



撰文/攝影:顏士傑、林瓊瑤


舊稱「阿朗壹古道」的琅嶠-卑南道,位於恆春半島東北隅、台東縣最南端,依山臨海,沿太平洋海岸而行,路線是由恆春經滿州至太平洋海岸,沿海岸經八瑤灣、牡丹灣北上至達仁鄉後直達卑南,全程約203公里。因台灣環島公路網(台26線省道安朔-旭海段)在此中斷未修通,且離最近都會區屏東市及台東市交通均在80公里以上,是台灣平地陸路交通最不發達最偏遠的地區之一,沿途人煙罕見,景觀自然原始,有「海角天涯」之稱。至21世紀初,安朔至旭海以及港仔至佳樂水這段,仍是台灣環島公路的唯一缺口。2006年公路局推動「台26線安朔至港口段公路整體改善計畫」,著手開闢南田段的公路,引起登山界和環保團體的危機意識,也使得沉寂許久的「阿朗壹古道」成為新聞的焦點。


古道歷史沿革

有「海角天涯」之稱的古道
有「海角天涯」之稱的古道

  遠在十六世紀外來民族尚未進入臺灣之前,臺灣南部中央山脈的東西兩側,即有魯凱族、排灣族、卑南族及阿美族活動其間,這條古道自古即為先民來往台灣西南平原、恆春半島與後山(泛指今台東、花蓮兩縣)地區重要陸路交通要道。(文獻記載荷蘭人在台時期即有通行記錄..)。初為原住民族部落間打獵、商貿、婚嫁、聯盟、遷徒、移民..之濱海小徑,1874年日軍侵台牡丹社事件後,清廷始積極開拓治理,1877年起至1885年清法戰爭前夕,一度成為清廷駐台官吏、軍隊及多數漢族(閩、客籍)墾民前往後山唯一且最重要官道。琅嶠卑南古道是清領末期所闢聯絡台灣東西部交通最早貫通官道(1877~)之一。可惜在清法戰爭後,台灣政軍中心從台南北移台北城,加上路程較近及行旅較安全的三條崙古道(今稱浸水營古道,起至屏東枋寮至台東大武)開通後,逐漸荒廢棄置。


  二次大戰末期,日軍為防美軍跳島戰術從牡丹灣(旭海村)登陸,自行炸毀附近部分古道路基,目前僅剩旭海漁港經牡丹鼻、觀音鼻至台東縣界塔瓦溪約4公里海岸,因過去長期軍管影響而仍保留部分古道殘基及較原始風貌。(註:阿郞壹為台東縣安朔村舊稱,阿郞壹古道為琅嶠卑南古道恆春半島至安朔村段泛稱)


古道人文風貌


  旭海、觀音鼻內陸山區曾發現有石板屋遺址數處,又旭海村附近也有一處年代達1000年的「旭海遺址」(南仁山金屬文化層),證明此地人居歷史久遠;加上在歷史上已知有排灣族、阿美族、卑南族知本群、馬卡道平埔族、清領時期以來陸續來台移墾的閩客籍漢人等,經此遷移或在古道沿途周遭定居,這些族群及社群間層曾發生過衝突、結盟、融合、商貿、租墾..等互動關係,除可從歷史文獻及健在耆老口述分享知悉外,尚可從可見的傳統建築、祭祀風俗、生活風貌、及產業活動觀察加以了解。

崖頂上遠眺古道彼方
崖頂上遠眺古道彼方

  以旭海村為例,旭海村有兩部落,靠牡丹灣海岸的「漁港村落」居民,以擅長捕魚之阿美族為主,而位均居河口平原內陸的「溫泉村落」居民,則為清領末期著名琅嶠十八社大頭目潘文杰的兒子潘阿別」「加上清領末期以來陸續移墾的閩客籍漢人,帶領斯卡羅族來此拓墾而成(註:斯卡羅族原為牡丹社事件後,本來在恆春半島活躍的排灣族社群被清廷的圍堵政策,圍堵在四重溪之北的山村地帶,也因此給古道所經滿洲鄕(旭海村舊屬滿州鄕)河谷及河口平原地帶留下了一些空間給從屏東平原南遷而來的馬卡道平埔族人;他們有一部份和排灣族人以及恆春阿美族,再加上南遷而來的知本社卑南族人通婚以後,形成了一個新生的融合民族,在日治時期開始被稱之為斯卡羅族)。加上清領末期以來陸續移墾的閩客籍漢人,及1949年來台被政府安置在此的外省人,形成人口僅400餘人的旭海村同時擁有排灣族、恆春阿美族、閩南人、客家人及外省人及融合之斯卡羅群後裔,組成一個典型的多族群併存的村落,是民族學者眼中研究島內族群融合及民族遷移足跡的瑰寶之地。


  旭海漁港至觀音鼻海岸過去因政府海防政策及位於軍事管制內,長期軍管,人為開發及活動干擾較少,意外成為目前阿郎壹古道唯一保持較原始風貌的路段,除了一些軍事碉堡和電線桿,以及鄰近的椰子園農作和部分山坡木麻黃人造林外,平日幾無人煙。踩過似是古道殘基的濱海小徑及嘩啦啦作響的綿長鵝卵石灘及崩落巨石群,來到時常充滿驚濤駭浪的觀音鼻陡急海崖前,遙想昔日先民如何冒著隨時被巨大海潮吞噬的危險,危步穿過海崖下的滾動圓石到彼端的希望之地,還不時要保持更深刻的警戒,以防背後有來自山崖上排灣族最凶悍的馘首部族可能的無情偷襲與殺戮,所以這是一段被移民者稱為「禁語之地」、危岩奇石橫陳的傷心海岸。


古道地理環境


  本區地形上位於台灣東部斷層海岸南段,背依陡峭的中央山脈東坡諸山,由於山頭稜線離海岸很近,地質又屬於年代較新(數百萬年前)的中新世海相碎屑(礫、砂及泥)沉積而成的砂頁岩互層(潮州層及牡丹層),且鄰近環太洋地震帶中的菲律賓海板塊與南中國海板塊接縫處(展望可見的綠島與蘭嶼即為兩板塊碰撞岩漿上衝所形成的火山島),地震十分頻繁且劇烈,易形成破碎及崩塌地形。由於鄰近太平洋面有黑潮通過,緯度地近熱帶,氣候上屬於冬暖夏熱且夏秋及冬春吹相反風向的東南亞熱帶季風區,盛行季風發達,尤以每年九到翠年四月溫度較低(有時可低於20℃),且常夾雜間歇細雨與海面巨浪鹽沫的東北季風尤烈。五、六月梅雨期因位於山脊背風面,易有可達35℃以上乾熱焚風發生,加上每年夏秋颱風期在附近登陸或海面通過的颱風超過十個以上,降雨豐沛,是主要雨期與最大降水來源,但同樣強風、暴雨及巨浪帶來的機械性破壞也最大,與冬春強烈東北季風同樣對此段海岸地形與生態系構成產生巨大的影響。

嘩啦啦作響的綿長礫灘
嘩啦啦作響的綿長礫灘

  地質、氣候、河流、波浪及地震,甚或部分生物性作用(如生物造礁、沙丘和海岸林植物的定砂、固灘作用)及晚近的人為活動,共同形塑了此地的地形及地景面貌。原本就鬆軟易蝕的年輕砂頁互層地層,在地震、雨水、溫差、強風、波浪、溪水沖刷的物理作用與海鹽、雨水、地下水及植物根系分泌的酸鹼物的化學共同作用下,快速地被風化崩解,直接形成碎屑岩或崩落巨石堆積在被海浪侵蝕出的海崖基腳(牡丹鼻及觀音鼻崩崖下可見)和河口沖積三角洲(旭海溪口最發達)上,或者被溪水(雨季時的女仍溪及乾溪)及波浪、海流直接帶入太平洋深淵裡重新沉積起來。當然有些較硬質砂岩或變質岩碎塊可能在海流及波浪作用下逐漸形成卵狀或圓盤狀的光滑圓石,再度被地震或颱風巨浪帶回海岸邊堆積,這就形成台灣東海岸常見的綿長礫石灘(礫石灘中常可發現此地兩種特有圓石:「南田石」和「西瓜石」,是分別由摻有石英岩理的硬砂岩及礦粒、紋理色彩豐富變質岩塊經海浪雕琢所形成)。礫石灘後或溪口、海灣處也常會有砂丘或砂堤(若堆積在河口則溪流在枯水期生成沒口溪,如冬春季的旭海溪、乾溪、女仍溪)、沙灘生成,這主要是東北季風和海浪的貢獻,也有部分是溪流帶來河口、海灣處的,所以這些砂成地形有可能是風成、水成及兩種大地營力共同作用出來結果。另在牡丹鼻附近,因崖腳地層多為較硬厚層砂岩,上層較軟頁岩質逐漸被海浪給蝕走,有較發達的波蝕平台生成,這裡海蝕地形單元最為豐富,除波蝕平台及海蝕洞、海蝕溝、壺穴、棋盤石..外,夾雜生成或堆積在岩盤上的各種奇岩及上所附著生物礁(珊瑚礁、藻礁、岩蠣、藤壺..),亦有著可媲美佳樂水一帶豐富的海蝕景觀可賞。


古道生態資源


  由於地形險峻、常年氣候條件惡劣、交通僻遠、人煙稀少、過去長期軍管限制影響,所以此段海岸幾無開發或開發度較小(僅牡丹鼻附近有部分椰子園、木麻黃造林、軍營、碉堡、電桿及碎石路等設施),人為干擾遠少於古道它處早被開發的路段(此段海岸目前列屬林務局「2456號海岸防風林」及國防部「海軍觀音鼻岸轟靶場」,配有巡山及海巡人員定或不定期巡邏),所以森林區(溪流河谷深處及海崖內陸避風處)及海岸原始植被保存極為良好,野生動植物孕育種類及數量豐富,亦有不少特有、瀕絕或珍貴稀有保育類生物生存其中,極具台灣特有生態系保存價值。


  在植被類型分布上,內陸及溪谷森林屬恆春半島特有終年濕潤(東岸迎風面)的「熱帶常綠季風雨林」(代表生態系如南仁山生態保護區);牡丹鼻及觀音鼻崖頂則因受常年強風影響,不易成林,形成「草原」植被(牡丹鼻崖頂即本地熱門旅遊景點「旭海大草原」);沿岸向海山坡陡峭,甚或形成崩崖直接入海,且地質破碎,終年受來自海面含鹽強風吹拂,森林植被發育受影響,林木常形成樹形低矮、樹幹扭曲、樹冠偏向下風、質地變硬,而呈現硬葉林、硬葉灌叢景觀。在海崖基腳、河口沙洲、濱線(海水與陸地交界處)的臨海岸邊,因地形複雜變化及受人為干擾(旭海漁港至牡丹鼻附近)影響,植被類型較為龐雜,有「人造植被」如菜圃、椰子園及防風林之墾植;「次生林相」源於被破壞的原始海岸林,多一般常見陽性樹種或先鋒草本植物,也有殘存海岸林樹種散生其中,這裡需注意外來優勢植物入侵對原生生態系干擾之影響,如銀合歡、馬纓丹、長穗木..道路兩旁已十分常見。「原始海岸林」靠旭海端因被破壞嚴重,沿途僅零星殘存,直到觀音鼻附近才有發育較完整林相,但樹種及森林組成複雜度仍低於一般成熟海岸林;牡丹鼻至觀音鼻海岸間分布較廣的其實是「潮蝕棚及礫石灘後硬地植群」及「砂丘植被」,這兩種植被由於土壤化育不良,前者基質透水性差,後者保水性鬆散易動,植群多呈耐風、耐鹽、耐貧瘠及根系較發達之低矮木本、灌木、草本及蔓藤植物,植物種類與台灣本島常見同一類型海濱植物相似。至於易直接受潮水和波浪衝擊影響的「潮間帶植群」則更為單調,礫石灘及沙灘因滾動及漂移不定,其上毫無植物生長;潮蝕棚及受潮礁岩上,則有季節性(冬春季較發達)藻類(綠藻、紅藻類為主)生長,僅有少數耐鹽草本能在高潮線附近生長。古道沿線可見較有生態代表性、重要及特有植物如下:林投、黃槿、欖仁、瓊崖海棠、海檬果、毛柿、連葉桐、白水木、草海桐、蔓荊、馬鞍藤、台灣海棗、台灣蘆竹、血桐、稜果榕、海岸擬弗蕨、銀合歡、馬纓丹、長穗木、可可椰子、瓊麻、木麻黃。


  在動物資源方面,雖然本段海岸生態破壞較少、植被原始完整、種類及植型變化豐富,但因常年氣候條件惡劣、腹地狹小,平日在步道兩旁可見的種類和數量均不多。在古道所經的旭海地區一帶,曾發現較有生態代表性、重要及特有動物如下:哺乳類以赤腹松鼠較常見,台灣彌猴、台灣野豬偶可在晨昏於林緣發現,至於夜行性之麝香貓、鼬獾、白鼻心..生性隱蔽,不易發現。大型鳥類以鷺科及猛禽類較易於空中或空曠原野、河口及漁塭附近發現,以黃頭鷺、小白鷺、大冠鷲..最為常見,偶亦可發現黑鳶掠過;中小型鳥以烏頭翁、紅嘴黑鹎、五色鳥、小灣嘴畫眉、山紅頭、繡眼畫眉、竹雞、黑枕藍鶲、樹鵲、藍磯鶇、赤腹鶇、大卷尾、麻雀、洋燕、小雨燕..較常出現,因此地並非台灣候鳥主要遷移路線;季節性候鳥種類不多,較易發現者且重要者為冬候鳥「紅尾伯勞」及夏候鳥「筒鳥」;由於地處物種及食物豐富的溫暖潮濕的類熱帶雨林型環境,爬蟲類及兩棲類種類和數量十分豐富,台灣低海拔森林及溪流常見或稀有種類在此地幾都可發現,較常見蛇類為龜殼花、赤尾青竹絲、眼睛蛇、過山刀,特有種以有混合毒性的「鎖蛇」較需留意;蜥蜴以地棲性的印度蜓蜥和樹棲性的斯文豪氏攀蜥較常見。較普遍常見的兩棲類為澤蛙及小雨蛙;森林溪流附近則以日本樹蛙和艾氏樹蛙較常發現。淡水域生物(旭海溪為代表)較重要動物為有經濟價值之「台灣絨螯蟹」(俗稱「台灣青毛蟹」)、「貪食沼蝦」(俗稱「過山蝦」)、「鱸鰻」、「鰻線」(以「日本白鰻」仔稚魚為主)、「虱目魚苗」等..,但因過度撈捕有滅絕之虞。蝶類以琉球青斑蝶數量最多,全年均可見,其他種類則以青斑蝶類、粉蝶類及鳳蝶類較為容易觀察發現。


  古道附近海岸及海洋動物調查記錄較闕如,種類和數量常易因季節性(東北季風及流經黑潮的強弱)影響有較大變化,其中岸上動物以夜行性、主食林投「果」的「椰子蟹」及林投「葉」的「津田氏大頭竹節蟲」較重要,兩種均為頻絕或珍貴稀有保育類。大型海洋動物方面,曾見綠蠵龜及鯨豚於岸際洄游;又透過對附近漁港(「旭海漁港」)及海面漁撈活動觀察,可見春夏之交的「飛魚季」期中主角「飛魚」和其追捕魚類如鬼頭刀、旗魚、鮪魚、鯊魚、鯨豚..,以及東北季風期被「標旗魚」船追捕於激浪中各類鮪、旗魚類..等漁獲。潮間帶的動物相一般比較穩定,沙丘及沙灘上常見動物以「沙蟹」類為主角;滾動礫灘多數動物無法依靠、隱蔽,但仔細尋找仍可發現「寄居蟹」類小動物;在有穩定基底的潮蝕棚、礁石上容易聚集較多岩岸型潮間帶動物,如藤壺、海葵及蜑螺、結螺及青螺之類軟體動物,同時也同樣有為數不少螃蟹横行其中,以「藍色細螯寄居蟹」最為普遍;在少數貯水較多的潮池裡,除了以上礁石上可見動物外,更多的蝦虎、雀鯛類..等熱帶魚及不耐乾燥離水的潮間帶生物在池中能被輕易發現。


台26號公路的開闢


  1960~70年代,林務局經營管理的墾丁公園(今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是南部著名風景區,並與台灣最南的鵝鑾鼻燈塔為恆春半島重要觀光地點;後來滿洲鄉佳樂水開闢,成為新旅遊據點。台26號公路,從屏東楓港延伸至佳樂水,按全台濱海公路系統中,公路局規劃路線預定路線台26線擬由屏東楓港至台東縣安朔,與台9線連接,完成全台環狀濱海公路系統。

觀音鼻前必須攀崖方能到古道彼方
觀音鼻前必須攀崖方能到古道彼方

  1982年9月墾丁國家公園計畫公告,滿洲鄉東海岸佳樂水至九棚段長14公里,位於墾丁國家公園南仁山生態保護區及海岸特別景觀區,多年來公路局以本路段為全台濱海公路未全線貫通之路段,長期影響東部與恆春半島之聯繫,地方民眾多年陳情改善為由,多次實地踏勘,並與墾管處屢次協商,墾管處堅持以生態保育為由反對開闢。1996年國家公園計畫第一次通盤檢討計畫,並擴大計畫範圍南仁山生態保護區北端九棚沿海自然保護區納入國家公園轄內。


  1999年台灣歷經921大地震後,中部著名旅遊據點風景區受創,旅遊人潮轉換到屏東墾丁及台東知本遊樂區,為便利兩遊憩據點最近速便利之交通,公路局再提出開闢道路計畫,原反對單位國防部海軍總部(台東縣達仁鄉觀音鼻海軍射擊岸轟靶場)、中山科學研究院九棚基地(屏東縣滿洲鄉旭海至港仔飛彈、火箭試射基地)不再持反對立場,因此台26線從既定路線即台東縣安朔至旭海延伸至港仔,唯墾管處仍堅持一本初衷不同意經濱海由港仔開闢到佳樂水路段,但同意以屏200、200甲線既有道路拓寬至港口(佳樂水),開發單位鑑於旭海至港仔路段,因國防需要中科院九棚基地試射飛彈必須交通管制,因此以山線旭海沿縣道199甲、199線新開闢屏172線到分水嶺,連接屏200縣到港口為主要道路。


古道現況


  2006年「阿朗壹古道」成為新聞的焦點之後,想要一窺古道秘境的遊人漸多,各個登山、戶外、環保、人文團體組織,經常辦理「阿朗壹古道」的探秘活動。至於古道的現況,就讓2007年11月11日墾丁國家公園解說志工聯誼會「阿朗壹古道」活動的照片來說明吧!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