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報導:臺灣國家公園電子報編輯小組、程品璿
照片提供: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保育課
「手護」中橫,太魯閣步道志工師法自然
民國45年正式開工的中部橫貫公路,歷時3年9個多月的艱辛工程,串連臺中、南投和花蓮,總長共277公里。沿途景觀隨四季變化,尤其是險峻的太魯閣峽谷,世界級的陡峭壯觀景致,是太魯閣國家公園最響亮的招牌。太魯閣地區林礦資源豐富,日治時期相繼開發了軍用道路、理蕃道路、攬勝道路、發電道路等,民國75年太魯閣國家公園成立後,管理處也規劃建置各類型步道,讓遊客親近園內特殊的自然景觀。
目前,太魯閣國家公園內有多達72條各類型的登山、健行步道,為了讓民眾可以融入自然並推廣生態永續發展教育,太管處特別借鏡國外志工制度及步道維修經驗,99年與千里步道籌畫中心合作「山岳環境維修志工中心建置培訓計畫」案,招募並訓練志工投入協助步道維護工作,用最貼近土地的方式,認識太魯閣的水石之美,以及境內的原住民文化資產。
借鏡阿帕拉契志工模式,參與國家公園保育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保育課長陳俊山表示,以美國的國家公園為例,太管處師法自然的步道志工模式,是借鏡阿帕拉契山徑的步道志工營運活動,透過招募志工參與手作式常態修護步道工作,善用民間力量讓國家公園的保育工作被認同。國家公園是最佳的環境教育場域,步道志工不僅是一種勞動服務、回饋山林大地,也是另類的生態旅遊模式之一,從親近大自然中產生環境保育的觀念與省思。
環境教育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體驗大自然,進而對環境產生感情,步道志工即是以手作方式常態修護步道,透過雙手運用現地材料、製作階梯步道,重復歷史古道的風貌!太魯閣國家公園是臺灣首座國家公園引進步道志工的做法,太管處與千里步道籌畫中心合作,於99年招募步道志工,完成初階培訓的志工共計有127名,未來將開始服勤工作,投入歷史古道的整建與維護。
成立維修志工中心,營造友善的登山步道
中橫公路沿線的洛韶山莊,是建築大師漢寶德早期的設計作品,運用幾何線條的極簡工法,外觀新穎、特殊,又有「中橫小白宮」之稱。過去救國團舉辦的中橫健行活動必定造訪的洛韶山莊,現在則轉型為太魯閣步道志工的培訓基地之一,融合各項環境教育課程,透過志工們的力量,循著百多年前的工法,一段一段地修復國家公園內舊古道的風貌。
太管處為執行園區內步道長期維修養護工作,委託千里步道籌畫中心辦理步道志工招募事宜,培訓手作式步道志工。透過實際參與山林步道的維護,以使用者的角度讓每個喜愛登山的遊客走的更安全、更愉快。太魯閣步道志工計畫以洛韶山莊為基地,展開一系列基礎課程與戶外實作課,包括手作步道工法、洛韶山莊修復、中橫行腳、建立志工之家等各項推動工作。今年則以綠水登山學校為訓練中心,規劃3梯次志工服勤工作,規劃綠水工法示範步道、合歡越嶺道及其支線等沿線區域範圍。
培訓志工領隊,深耕推廣永續環境目標
太魯閣園區內步道資源豐富,透過志工人力修護自然步道,能讓民眾深入體驗由低海拔到3000多公尺高海拔的高山環境、巧奪天工的山川美景。太管處前瞻性的透過公私部門合作的制度,以培訓志工的方式修復古道、重現歷史空間,密切且長期的合作,使國家公園的保育事業有所成就,而且提高民眾對環境的責任與保育。
|
雄偉壯觀的峽谷地形,吸引許多遊客駐足太魯閣國家公園,尤其是布洛灣、長春祠、燕子口、天祥等遊憩區,但假日人潮車潮眾多,陳俊山課長希望透過步道志工的生態步道旅遊模式,借鏡國外志工制度及維修經驗,長期投入協助步道維護工作,更多元的步道能讓遊客可以自在的欣賞太魯閣水石之美,不用在中橫上人車爭道,可以得到更好的遊憩品質。
重現百年古道,推動合歡越嶺道發展研究
步道志工的建立推廣,目標就是「永續環境」發展,在美麗的峽谷山區推動手作式步道,太管處委託千里步道籌劃中心舉辦步道志工培訓,為步道維修建立良好的基礎,希望能重現合歡越嶺古道的歷史。透過步道志工的服勤受訓,讓登山者有機會回饋步道、體驗山林,另一方面,結合登山技巧應用在步道志工進階培訓課程設計,是發展戶外探索課程的一種型態。
太魯閣國家公園境內的古道,交疊了清代、日治以及國民政府築路的歷史,中橫開通後,古道便漸漸淹沒在荒煙漫草間。千里步道籌劃中心協助太管處的古道修護培訓,用手作式工法修繕、復原步道與週邊自然文史特色。手作步道志工模式重建人與自然、土地,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特別是保障原住民的權益,提升自然與人文相互依存型態的國家公園經營思維。
步道志工展望,建立生態旅遊模式
太管處手作步道志工計畫以自然工法現地材料維修步道模式,除修護、重現歷史古道外,民眾可親身參與保育、深度體驗太魯閣國家公園的高山峻嶺,美麗峽谷,以及建立負責任、低承載量的生態步道旅遊模式。而太管處成立步道志工系統共分為三級:參加培訓成為實習志工、完成服勤成為正式的步道志工,以及資深的指導志工,未來也希望透過國際志工的交流,促進服務的交換與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