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主題報導

友善列印 轉寄字級: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特展巡禮

採訪報導:臺灣國家公園電子報編輯小組、程品璿 
照片提供: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特展巡禮,領略海域多樣性

臺灣擁有「寶島」的美稱可不是浪得虛名,美麗的景觀涵蓋壯麗山岳、優美海岸與歷史史蹟,匯集了豐富的自然、人文力量。不同的生態環境、地質景觀和民情風俗造就了8座風采各異的國家公園,每一座都具有代表性的自然或人文地景。在這8座國家公園中,則以暫不開放觀光遊憩的東沙環礁國家公園最富神秘色彩!

珊瑚礁區為魚類棲息場所(海管處提供)
珊瑚礁區為魚類棲息場所(海管處提供)

與臺灣本島相距400多公里的東沙島,數百年來一直都是漁民在南海捕魚或採集珍貴海產的重要基地。近年來,政府為了配合全球海洋生態保育的倡議與國際潮流,將東沙島所在的東沙環礁及其周邊水域劃為東沙環礁國家公園,展開我國海洋保育的新紀元與珊瑚礁復育的新契機。為了彌補大多數國人無法親臨東沙的遺憾,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特別與屏東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合作,於今年101年2月份起舉辦了「南海指環-東沙環礁國家公園特展」;本次特展展場選在該館最受歡迎的「珊瑚王國館」出口廊道區,讓民眾在欣賞海生館的珊瑚展示之餘,也能同時認識東沙的資源特色,並進一步以擁有這座世界級的環礁景觀為榮。

回顧南海開發歷史,設立國家公園復育生態

東沙環礁位在南海北部海域,面向廣達350萬平方公里的南中國海,是這片浩瀚汪洋中最大也最完整的環礁地形;其中位於環礁西側礁台上的東沙島,則是整個南海百餘座島礁中少數能維持人類生活和居住的島嶼,不但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也因位處於印度洋與東亞間重要的航海路線上,水下保存了許多過去不幸船難留下的沈船遺址。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徐韶良秘書一方面詳述東沙島的地理區位,同時也談到從史籍上,「東沙」最初係由清乾隆時期航海家謝清高所命名,以其為一「海中浮沙」並位於廣州外海萬山群島之東而得名。近代歷經日本人西澤吉次(治)佔領採礦,及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洗禮,東沙島上陸域生態倍受摧殘;而原本美麗的環礁潟湖生態環境也因為鄰近國家漁民長久以來越界大量毒魚、炸魚,又遭遇87年全球氣候異常造成的珊瑚大白化事件影響,使其海域珊瑚及海洋生物受到嚴重破壞。

東沙海草床,是東沙魚類重要的孵育場所,也具備重要的碳吸存能力(海管處提供)
東沙海草床,是東沙魚類重要的孵育場所,
也具備重要的碳吸存能力
(海管處提供)

東沙環礁是南海海洋生態的關鍵棲地,91年在陽明山國家公園舉行的「國際自然保育聯盟世界保護區委員會東亞地區第四屆會議」,與會各國專家決議促請臺灣政府將東沙海域建立為我國第一個海洋保護區;93年起,內政部即開始規劃「東沙環礁國家公園」,並於96年1月正式公告實施,同年10月於高雄成立「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負責經營管理。從此,宣告東沙開展保育、復育與環境監測等工作,也象徵臺灣海洋保育邁向永續經營的重要里程碑。

南海指環特展,六大主題體驗東沙生態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擁有臺灣海域唯一發展完整的環礁,包含一座完全由珊瑚碎屑及貝殼風化形成的東沙島,是非常特殊珍貴的自然景觀。整個國家公園以面積約500平方公里的東沙環礁為核心,再由環礁外圍向外延伸12海浬(22.2公里),總面積廣達3,536平方公里,是目前臺灣面積最大的國家公園!今年舉辦的「南海指環-東沙環礁國家公園特展」,以「南海瑰寶、環礁之心、東沙島嶼風光、鬼斧神工、海洋寶藏、永續東沙」等六大主題循序鋪陳,讓民眾得以認識這座歷經千萬年才難得形成的珊瑚環礁。特展活動中,最令人矚目的就是以3D動畫模擬東沙環礁形成的歷程,總是吸引不少民眾駐足欣賞這大自然的神奇律動。

達爾文的珊瑚礁沉降學說連外國遊客也聽的入神(海管處提供)
達爾文的珊瑚礁沉降學說連外國遊客也聽的入神
(海管處提供)

活動預定至10月14日結束,在7、8月暑假期間的週末及國定假日,都有志工在現場導覽解說,不需預約申請,隨時都可領略東沙之美。徐韶良秘書表示,海生館的「珊瑚王國」展示設施,原本就是模擬南海的珊瑚礁生態環境設計而成,在館內甚至還巧妙地陳設了一艘長滿了珊瑚的沉船,正好符合東沙環礁周邊許多沈船的水下景觀特色,可與本次特展相輔相成。遊客經歷活生生的「珊瑚王國」展示後,再配合東沙特展的說明,就更可以領會東沙環礁的魅力了!

南海指環-東沙環礁國家公園特展(海管處提供)
南海指環-東沙環礁國家公園特展(海管處提供)
沉船殘骸中棲息著金鱗魚(海管處提供)
沉船殘骸中棲息著金鱗魚(海管處提供)

維護東沙環礁生物多樣性,樹立環境保育典範

東沙環礁的海洋生物豐富多樣,過去曾吸引眾多海鳥聚集東沙島,造就了令英國博物學家柯林烏驚艷的「鰹鳥雲」,也引起日本人覬覦當地由鳥糞形成的磷礦;東沙島係由珊瑚碎屑與貝殼砂所組成,雖沒有土壤,但植物相從水下的海草床、高潮線以上的海岸灌叢到島內側的熱帶海岸林,呈現多層次分佈;島內的小潟湖是孕育許多海洋生物的溫床;環礁海域無論珊瑚覆蓋率或魚種數量都逐年增加,近期更紀錄到全世界體型最小的珊瑚礁底棲魚種--正小磨鰕虎,在在顯示國家公園的保育成效!回顧當初成立東沙環礁國家公園的目的,最主要就是保育與復育這片難能可貴的海洋生態,雖然初期暫不開放一般民眾觀光,但管理處目前正著手評估未來如何在東沙進行有限度的環境教育體驗活動,準備將東沙環礁國家公園打造成為一座最好、最生動的海洋教室。

為了落實東沙環礁國家公園的保育研究計畫,徐韶良秘書表示:未來國家公園將持續在既有與國立中山大學及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簽訂合作協議的基礎上,擴大與相關研究單位的合作。特別是近兩年與國科會密集協調,共同成立「東沙海洋研究站」的計畫如果能夠順利推動,將可大大改善東沙的研究環境,降低學者們到東沙現場研究的困難度,提高學者投入東沙相關研究的意願與效能。「每個國家公園都有自己的資源特色,也應該有不同的目標,在東沙雖然我們短期內還沒有機會提供遊客服務,但初期可以先為研究人員提供一個良好的研究環境。」以東沙獨特的環境生態,如能加強現場研究工作,應可展現豐碩研究成果,在全球海洋研究與珊瑚礁保育工作上取得一席之地。「希望未來世界各地對珊瑚礁生態有興趣的海洋學者,都會想要到東沙來從事研究」,讓東沙在現今略顯緊張的南海局勢中,以海洋研究及生態保育為特色,創造一種經營管理的新典範。

海管處生物多樣性保育成果發表會合照(海管處提供)
海管處生物多樣性保育成果發表會合照
(海管處提供)

推動海洋生態永續發展,重現環礁耀眼光芒

東沙環礁的魅力與自然奇景,牽動許多人對這國境之南有著渴望與想像,雖然不能親往參訪,但藉由「南海指環」這場特展,民眾可以有不同的環礁體驗;除了六大主題展出東沙豐富的海洋資源和特殊的環境生態,展出期間還有手機打卡和東沙相關出版品優惠等活動,讓有興趣的民眾可以延伸閱讀。除了這個特展活動之外,為了讓國人對海洋環境有更多的認識,進而喜愛海洋、保護海洋,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在網站中也提供了虛擬實境體驗東沙環礁國家公園(網址:http://marine.cpami.gov.tw/)。另外更針對高雄市國民小學,舉辦了海洋保育校園宣導巡迴列車計畫,主動到校園推廣海洋生態教育,以激發學子對海洋臺灣的情懷與認同;100年共辦理了67場次,服務了8300餘位師生,由於受到了各學校熱烈地迴響,101年預定的60場次幾乎在開放報名的第一天就已額滿。

東沙島上岸產卵的綠蠵龜(海管處提供)
東沙島上岸產卵的綠蠵龜(海管處提供)
犁鰭檸檬鮫悠遊於海草床中(海管處提供)
犁鰭檸檬鮫悠遊於海草床中(海管處提供)

就在這個季節,東沙附近海面開始吹起了西南風,強勁的南海季風流將東沙海域各種海洋生物一波一波,源源不絕地往北輸送。研究顯示,東沙海域的魚類組成與墾丁相類似。或許我們可以想像,在墾丁潛水所看到的繽紛魚群,有一部分魚兒可能是幾個世代前來自東沙的移民!海洋是一個整體。當你在海生館參觀了珊瑚生態與南海指環特展之後,不妨走到海邊,朝西南方向遠方的東沙望去,那裡有一群國家公園的夥伴正在為海洋保育辛勤工作著。天氣好時,他們多半出海採水調查或下水培育珊瑚;海象不好,則留在島上定期物候巡查或復育原生植物。我們雖站在不同的島上,但可以一起為這片共同的海洋許下美好的未來。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