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報導:臺灣國家公園電子報編輯小組、蔡儷彤
照片提供:墾丁國家公園南仁山管理站、里德社區發展協會、蔡儷彤
墾丁國家公園位於臺灣南端的恆春半島上,為臺灣首座國家公園,範圍涵蓋恆春鎮、車城鄉及滿州鄉,為亞洲東部候鳥遷徙路線中重要的一站,墾丁地區因處於重要地理位置以及溫暖的氣候環境,成了候鳥過境臺灣與留下度冬的棲留地,每年均有大量的各種鷹鷲類猛禽候鳥來訪,秋日鷹季期間,猛禽優美翱翔的身影,將恆春地區的天空點綴得落「鷹」繽紛!
「十月天,清爽爽。國慶鳥,遊南方。過寶島,來朝貢。里德橋,舞秋風。鷹仔翅,滿天空。」在「滿州歌謠」這一曲恆春傳統民謠的歌詞裡,已將恆春滿州地區的鷹季特色展露無疑,其中,赤腹鷹是墾丁國家公園過境數量最多的猛禽,最近20年的秋季過境數量都有上萬隻。另外,過境數量次多又名灰面鷲的灰面鵟鷹,因為於秋季十月上旬至中旬過境,時間點適逢雙十國慶,故又名「國慶鳥」,夜間主要棲地在滿州鄉附近山區。鷹季期間,還有蜂鷹、林鵰、蒼鷹、大冠鷲、白肩雕、鵟、毛足鵟、鳳頭蒼鷹、花澤鵟、臺灣松雀鷹、灰背隼、黑冠鵑隼、熊鷹、黑鳶等各種猛禽,抬頭望向天空,以肉眼直接就可以見到「鷹柱」、「鷹河」、「鷹海」等壯麗的生態奇景,墾丁國家公園不只是臺灣本島猛禽種類紀錄最多的地區,也是過境數量最多的地區,墾管處與一同進行調查研究和生態旅遊的滿州鄉公所、里德社區發展協會、屏東科技大學社區林業研究室,以及相關的鳥會社團,致力推廣賞鷹活動的生態旅遊,亦加強宣導護鷹護鳥的保育觀念,讓生態保育與環境教育的理念精神,得以內化於人人心中。
|
與社區建立良好的夥伴關係,推動生態保育事半功倍
今年101年墾管處規劃的「鷹該這樣玩」秋日賞鷹系列活動,參加名額於活動報名訊息一發布時立即爆滿!可見近幾年來,墾管處經營與耕耘賞鷹活動有成,已建立吸引力十足的良好品牌形象。今年活動首次由墾丁滿州鄉里德社區的社區生態解說員擔綱,進行生態旅遊的解說教育與服務,墾管處南仁山管理站的陳玄武主任,是推動社區轉型與社區生態旅遊的幕後推手,認真熱情的陳主任表示:「經由輔導社區推動生態旅遊,讓當地居民知道管理處不是為了限制大家而設,是要與大家一起攜手做好生態保育。」透過生態旅遊的推廣訓練與課程,大家從中學習到更正確豐富的知識,再結合在地居民實際的生活體驗,甚至是老一輩的智慧結晶。推動的過程中當然免不了有反對的聲音,但是經過墾管處誠心、細心及耐心的溝通與宣導後,社區漸漸凝聚共識,同心齊力攜手向前,目前里德社區生態旅遊能有如此亮眼的成績,得來實在彌足珍貴!
墾管處與相關單位也積極輔導當地社區健康的成長轉型,在生態保育的最高原則之下,也能達到休閒遊憩、經濟發展的雙贏,陳玄武主任說:「與當地居民建立良好的夥伴關係,對於推動生態保育與任何的政策措施,其實都能事半功倍。」這些訓練合格的社區解說員,除了帶領遊客進行生態旅遊的解說教育,也要輪班進行保育、巡守及監測的工作,如此才是完整且合格的生態旅遊!他們肩負著生態保育的重責大任,替我們守護著寸草寸土的生態環境,實在勞苦功高!
|
環境教育不用外求,透過生態旅遊落實於生活之中
這些親切熱情的在地社區生態解說員,在墾管處與相關單位的輔導與陪伴下,經過十個月的專業訓練課程,再經過無數次的會議與演練,完成生態解說員的考試認證,經由他們高品質的專業解說,讓遊客親近自然、體會自然、懂得自然,進而愛護自然。過程中,任何環節皆是環境教育的落實!陳玄武主任表示:「所有的集會與會議,皆由場地單位燒煮白開水,提供杯皿,禁用瓶裝水,於社區間的短程路途騎乘單車節能減碳,我們從小地方到大地方,都在執行環境教育。」生態旅遊與遊客約定集合地點,再換乘接駁車前往目的地,一來是推廣搭乘大眾交通工具,也免去停車空間不足的情況;二來是希望經由接駁車前往,管處可以控管訪客人數,評估環境負載量,而且,遊客不清楚確切的目的地,可以減少自行前往的機會,大大降低了環境遭受破壞的發生率;解說的過程中,傳達正確與專業的知識,也準備好解說的道具,重複利用,不是解說一次就摘採一次;一起享用風味餐,減少免洗餐具的使用,選用當地時令食材,自產自銷的過程也最能節能減碳,遵循自然與環保,這些看似簡單的道理,卻都是環境教育最重要及核心的精神!
墾管處與社區解說員用心良苦的推廣生態旅遊,目前的欖仁溪生態旅遊路線規劃已臻完善,展望未來發展藍圖,希望能夠開發與建立更多生態旅遊的適宜地點,經由合格認證解說員帶領的生態旅遊區域,等同於積極落實執行保育、巡守、監測的工作,這無形中強化守護環境與生態保育的工作與責任,期望經由建立與推廣生態旅遊完善的機制,讓生態保育、環境教育與社區發展互相攜手成長,為生活環境盡最大的心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