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提供: 臺灣國家公園組、flickr
資料提供:國家公園組黃希儒、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
人手一機的智慧型時代,為大家的生活帶來了許多意想不到的便利性。而您可曾想過,當科技產業與生態環境邂逅,又會產生哪些美好連結呢?
啟動 隨侍在側的自導性服務
近幾年來,追求生態旅遊的旅客逐年增加,也隨之帶動觀光產業的需求機會。因應全球行動科技運用的普及與國內ICT產業的熱絡發展,營建署已於102、103年陸續完成「智慧國家公園ICT共通平臺資料庫」與「國家公園行政資訊管理平臺」的建置。共通平台整合的資源涵蓋組織,除了既有的9個國家公園、1個國家自然公園、2個都會公園外,也另規劃預留給未來其他國家公園相關體系單位參與的擴充空間,透過共通平台整合各單位資源並規劃採用Web Service對外發布。除此之外,亦開發國家公園App行動應用程式,讓來往的遊客能自由使用自己的載具,享受如同量身打造般的客製化專屬服務。
在短期的發展規劃上,由各國家公園資料特性、共通性以及各單位資訊化現況等依據來先行規劃開發「臺灣國家公園共通平臺資料庫」資料整合與展示功能,藉以展示Open Data的概念與精神,目前已收納近3萬餘筆資料,並初步完成具資料整合管理維護及提供資料檢索服務的功能。另外,也針對「國家公園行動嚮導」及「愛上國家公園」二項APP所需之資料項目,開發Web Service網路服務進行資料介接,以提供國家公園資訊服務整合。
未來,將持續收納各單位主題與檔案資料,加速擬訂資料流通供應辦法或草案,並進行內容正確性的檢核,以活化資料、加值再利用等多項目標完成相關配套功能,如Web Service網路服務擴充、應用服務功能API的開發與流通供應機制等相關管理功能,藉以提升國家公園資訊加值及產業活化的應用。
藉由科技的輔助,讓遊客在參觀國家公園時能與在地風貌有更豐富及趣味的互動。圖為大屯山。((引用自flickr//創用 CC (Creative Commons),攝影ynes95)) |
友善環境 從科技貼近人心
不知您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到一個觀光景點,解說員前面人太多擠不到最前面、園方導覽PDA不是被借光光,就是即使借到了也充滿前人使用的手澤。
透過Open Data的發展運用,這樣的情形將能逐漸改善。目前已將國家公園地質地形、遊憩據點、步道、注意事項、環境教育設施認證場所、國家公園特色等資料集放置於內政資料開放平臺,後續經資料確認後將如人文歷史、行動解說員、旅遊行程、資源介紹等資料集陸續放置於內政資料開放平臺供民眾下載運用。
以陽明山國家公園為例,在通訊環境方面,協調通訊業者增設基地台等改善擎天崗、二子坪、大屯等處通訊不良狀況;同時提昇各遊客服務站的網路效能。在系統設置方面,則為減緩各解說牌誌量體對自然生態環境的衝擊性,於園區重要遊憩據點及步道系統設計發展「解說樁」型式牌誌,以10種手繪意象圖示貼覆於解說樁上,遊客可利用智慧型行動裝置讀取手繪意象圖示內的二維條碼(QR Code)獲得與該解說樁標題相符之解說圖文內容,提供民眾更友善及更豐富多元的自導式遊憩環境,也能改善過往因租借PDA掌上型導覽機而導致的不便與毀損等經營方面的窘境。
墾丁國家公園亦發展「智慧行動墾丁」的創新運用,建立如鵝鑾鼻公園科技步道、生物物種、恒春古城行動解說,以及生物物種墾丁分佈圖、墾丁國家公園範圍內土地使用分區圖門牌地址服務、生態景點、行動虛擬實境等地理資料庫服務。
運用ICT等智慧科技已是全球趨勢,透過相關系統的運用,讓民眾不論在家或實際到國家公園,均可隨時獲得必要資訊也能領會更多自然美學的體驗,對經營管理者而言,則能更有效地發揮觀光導覽、教育解說以及生態研究等各領域之資料加值效益,亦可避免資源重複建置,並達成多目標應用服務的理想實現。
陽明山國家公園解說椿現場設置情形(陽明山國家公園提供) | 解說椿上的解說主題意象圖示及二維條碼QR Code(陽明山國家公園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