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臺灣國家公園


:::

來去部落住一晚--太魯閣系列小旅行 (同場加映2018 IUCN綠色名錄國際交流工作坊)

文字:國家公園電子報編輯小組、許萓琁
圖片: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國家公園電子報編輯小組

 

 用心營造夥伴關係 推動多元化社區環境教育活動

太魯閣國家公園擁有氣勢絕倫的壯闊峽谷及太魯閣族部落文化,為讓大眾更加親近瞭解中橫山村及在地部落文化風貌,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以下簡稱太管處)結合民間團體與社區資源特色,推動主題式2天1夜的「太魯閣小旅行」環境教育活動,在當地人的熱情帶領下,深刻感受在地人文風情與自然生態。

107年太管處與同禮部落自然生態自治協進會及花蓮縣秀林鄉觀光促進協會,共同舉辦5場「太魯閣小旅行」,分別是洛韶社區3場、同禮社區2場活動。太管處表示,每場活動皆在去年底與社區居民面對面討論,由居民提出想法及需求,太管處協助活動規劃設計、新聞發布宣傳及提供宣導品等支援,用心規劃出不一樣的太魯閣體驗之旅。

今(107)年太管處亦已預定舉辦解說訓練,提供社區居民進一步提升帶隊講解技巧的機會,並朝向由社區全權主辦活動為終極目標,盼望搭建在地文化、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育之間的橋樑。

 造訪同禮社區 體驗太魯閣族部落食材、編織、樂舞文化

4月初春乍暖,箭竹筍慢慢自土壤冒出頭來,正是採收品嘗的好時機。位於太魯閣國家公園東側入口交界點的同禮社區,以原住民特色食材為主軸,策劃出「食在太魯閣」的精彩內容。白日裡安排帶領拜訪太魯閣著名景點及步道,如燕子口、布洛灣、德卡倫步道等,夜晚則住在民宿,跟當地居民一起運用有機食材玉米、箭竹筍、山胡椒等,烹飪出一道道美味晚餐。

餐後可在繁點星空下與居民同歡共舞,盡情享受部落音樂的悠揚節奏,釋放掉在都市裡累積的煩憂。隔日午餐後,主辦單位亦安排了同禮社區工坊的傳統工藝DIY,現場教導如何編織出太魯閣族的文化特色,並帶回親製的紀念品。

而10月份時值太魯閣族的感恩祭,同禮社區亦誠摯邀您前來參與祭典活動,包含各項祭獻的食物準備、向祖靈祈禱的儀式等,勢必將讓人對原住民文化與生活智慧留下雋永感動。

白日裡將安排帶領拜訪太魯閣著名景點及步道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白日裡將安排帶領拜訪太魯閣著名景點及步道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參與民眾跟當地居民一起處理箭竹筍等食材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參與民眾跟當地居民一起處理箭竹筍等食材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由當地居民介紹太魯閣族居家擺飾的文化意涵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由當地居民介紹太魯閣族居家擺飾的文化意涵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前往「猴采桃」洛韶社區 探詢中橫開拓的痕跡

陽光自雲層間灑落,位於中海拔1,117公尺山區的洛韶社區,空氣清新乾爽,是較鮮為人知的山中聚落,曾是中橫洛韶工務段的所在地。今(107)年主辦單位籌劃3場洛韶社區2天1夜活動,主題分別為猴采桃(3月)、醋釀好味(7月)、山林采風(12月)。

活動白天安排走訪天祥中橫故事館、燕子口、長春祠等與中橫築路相關的景點。入住於俗稱「小白宮」的洛韶山莊之前,可聽聞中橫築路第2代人,現身講述山居生活的點點滴滴,及社區自取名為「猴采桃」的音譯典故。 第2天行程安排跟著隱居山林的洞簫達人體驗手作水管簫,以及享用在地食材風味餐,讓山居靜謐清麗的景致,清理您的心緒雜訊,觸動且共鳴於深山林野間的慢活情趣。

太管處表示,「太魯閣小旅行」每場活動僅招收18-22人,在以小團體形式親密相處2天1夜後,不知不覺間網羅錦織不少珍貴回憶,許多參加者於活動過後仍會持續於群組連絡。太管處邀請您,下半年不妨撥空前來山林住一晚,親身體驗在地獨特面貌的深度社區旅程。

 3月是上山欣賞桃花搖曳的好時節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3月是上山欣賞桃花搖曳的好時節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參與民眾可在洛韶社區參觀中橫施工紀念碑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參與民眾可在洛韶社區參觀中橫施工紀念碑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活動中可盡情享用在地食材風味餐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活動中可盡情享用在地食材風味餐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同場加映: 2018 IUCN 綠色名錄國際工作坊

內政部營建署於今(107)年5月14日至15日在國立臺灣大學理學院思亮館國際會議廳舉辦『IUCN Green List綠色名錄國際交流工作坊』,邀請來自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IUCN)的4位國外專家學者蒞臨講述關於IUCN新計畫—綠色名錄(Green List)的設計概念及施行細則。

內政部次長林慈玲於開幕致詞表示,目前臺灣正處於國土保育的重要變革時刻,包括今(107)年4月底甫公布的全國國土計畫,以及即將通過的政府組織改造法案,國家公園系統即將升格為國家公園署。內政部期望透過讓國家公園體系率先申請綠色名錄,積極連結國外最新保育知識網絡,讓臺灣保護區的優秀成果被世界看見,實現國家公園V2.0的願景目標。

內政部次長林慈玲於開幕致詞, 期望透過讓國家公園體系率先申請綠色名錄, 讓臺灣保護區的優秀成果被世界看見  (國家公園電子報編輯小組提供)
內政部次長林慈玲於開幕致詞,
期望透過讓國家公園體系率先申請綠色名錄,
讓臺灣保護區的優秀成果被世界看見
(國家公園電子報編輯小組提供)

工作坊第一天來自IUCN WCPA東亞區的副主席Yoshitaka Kumagai教授,介紹綠色名錄是IUCN於2014年澳洲雪梨世界公園大會,為表揚全球妥善經營的保護區,所發布的保護區衡量標準,目前包含亞洲地區--中國6個及韓國3個保護區,已有8個國家24個保護區登上綠色名錄。他更進一步講述亞洲地區保護區所面臨的挑戰,與經營管理效能評估的重要性,並強調申請綠色名錄絕非登榜即止,IUCN仍會透過後續檢核以確保保護區運作得宜。

IUCN WCPA東亞區的副主席 Yoshitaka Kumagai教授講述亞洲地區保護區所面臨的挑戰,與經營管理效能評估的重要性  (國家公園電子報編輯小組提供)
IUCN WCPA東亞區的副主席 Yoshitaka Kumagai教授
講述亞洲地區保護區所面臨的挑戰,
與經營管理效能評估的重要性
(國家公園電子報編輯小組提供)

而IUCN全球保護區計畫/綠色名錄計畫的經理Deviah Aiama,則分享綠色名錄計畫的精神內涵與參與效益,以及創新主導概念的「國內評議委員會」(Eagl, National Expert Assessment Group for Green List )組成原則及申請相關程序。他更講解了2016年公告的4大衡量標準「有效的治理」、「妥善的回應」、「成功的保育成果」、「合理的設計及規劃」等50項指標,讓與會者能清楚了解相關的評估準則。

IUCN全球保護區計畫/綠色名錄計畫 經理Deviah Aiama分享綠色名錄計畫 的精神內涵與參與效益 (國家公園電子報編輯小組提供)
IUCN全球保護區計畫/綠色名錄計畫
經理Deviah Aiama分享綠色名錄計畫
的精神內涵與參與效益
(國家公園電子報編輯小組提供)

工作坊第二天則邀請到IUCN全球保護區計畫的Trevor Sandwith主席,從愛知目標與雪梨承諾再次強調保護區公平正義治理的重要性。最後由韓國的IUCN WCPA地質襲產專家Kyung Sik Woo教授,介紹了IUCN在地質公園與地質襲產保育面向的努力。

本次國際交流工作坊,透過4位國外專家學者的詳細介紹,以及國內專家學者的綜合交流討論,讓與會者包括國內重要的保育主管機關如農委會林務局、林試所、交通部觀光局及內政部營建署國家公園同仁,充分認識國際保育新趨勢與綠色名錄的操作細節。與會學者認為我國國家公園經過30餘年的經營管理,各方面已符合綠色名錄之規範,期盼未來薦舉出合適之國家公園,經過指標在地化與籌組評議委員會的過程,開啟申辦綠色名錄並讓臺灣保育成果傲然立足於世界保育版圖中。

與會嘉賓合照,中間為內政部次長林慈玲  (國家公園電子報編輯小組提供)
與會嘉賓合照,中間為內政部次長林慈玲
(國家公園電子報編輯小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