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主題報導

友善列印 轉寄字級:

三代幸福同遊台江國家公園: 探索時空膠囊的秘密,潟遊台江體驗養蚵文化 (同場加映: 臺灣高山型國家公園山域保護與管理機制專家研討會議)

文字:國家公園電子報編輯小組、洪佳如、許萓琁
圖片: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國家公園電子報編輯小組

 

為鼓勵民眾走出戶外、親近國家公園,內政部營建署號召各國家公園管理處推出「三代幸福同遊國家公園」系列活動。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以下簡稱台管處)擁有國際級濕地生態、先民移墾歷史及漁鹽產業文化等3大豐富資源,藉此舉辦一系列專屬在地且寓教於樂的活動,讓親子三代成員共享天倫之樂,徜徉於國家公園的生態與人文之美,共創難忘的家族旅行記憶。

  上下一脈,傳承台江歷史故事

台管處於今(107)年4月14日(星期六)以「發現台江時空膠囊的秘密」為主題,為三代同遊活動拉開序幕,輕輕揭起台江在地四百多年的神秘面紗。「大家好,我是身高比較矮的荷蘭人,大家知道我為什麼要來臺灣嗎?」頭戴紅色假髮的說書人,以輕快活潑的節奏開場,瞬間吸引大小朋友的目光。台管處透過戲劇說書、小劇場演出,搭配闖關猜謎、古蹟踏查及對戰解題等方式,讓三代家人在輕鬆愉悅的氣氛中,逐步認識台江的歷史脈絡與史蹟文化。

「發現台江時空膠囊的秘密」 由頭戴紅色假髮的說書人輕快開場  (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發現台江時空膠囊的秘密」 由扮演荷蘭人
的說書人逗趣開場
(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透過闖關解謎方式, 讓三代家人自然而然產生興趣, 想要好好瞭解台江的歷史脈絡  (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透過闖關解謎方式,讓三代家人自然而然產生興趣,
想要好好瞭解台江的歷史脈絡
(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重遊先人歷程,遙想當年景況

台江地區,過去曾為先民渡臺的重要航道入口及登陸地,為了讓親子深刻體驗當年先民活動場域遍及鹿耳門溪口、鎮門宮與四草砲臺等地,台管處帶領親子探訪遺址,追憶當年鄭成功渡海來臺的歷史軌跡,及認識清朝建築砲臺的工事。 

數百年來,台江歷經荷蘭、明鄭、清領、日治等時期,明鄭時期因戰略考量,鄭成功軍隊自鹿耳門港道進入台江內海,以躲避荷蘭軍艦攻勢,開啟漢人主政時代。當地人為紀念鄭成功於鹿耳門溪口建了鎮門宮,主祀鄭成功及供奉鄭成功之母田川氏。清領時期,因中英鴉片戰爭而建的四草砲臺(又稱鎮海城),滄海桑田變化之下,過去砲臺的城牆現已成為鎮海國小圍牆的一部分,牆上還長了大榕樹,顯得綠意盎然。

藉由造訪歷史場域,讓民眾親身經歷並遙想當年景況。考量長輩的體能,以輕鬆踩點方式,細心體貼地規劃行程。當活動進入尾聲,台管處將活動場域拉到鎮海國小廣場,進行攻防戰遊戲。以丟沙包、搶答方式回顧當日所知所遊,創意趣味的安排,連82歲的長輩也玩得不亦樂乎!台管處期許大小朋友的參與,傳承豐富的人文歷史,攜手寫下上下一脈傳承的生命故事。

拜訪鎮門宮,瞭解當時鄭成功選擇 鹿耳門溪登陸的歷史脈絡  (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拜訪鎮門宮,瞭解當時鄭成功選擇
鹿耳門溪登陸的歷史脈絡
(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四草砲臺的城牆, 現已成為鎮海國小圍牆的一部分 (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四草砲臺的城牆,
現已成為鎮海國小圍牆的一部分
(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在鎮海國小廣場進行攻防戰遊戲, 針對當天的導覽總複習 (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在鎮海國小廣場進行攻防戰遊戲,
針對當天的導覽總複習
(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三代同堂幸福出航,造訪七股瀉湖

有別於以歷史為主軸,5月12日(星期六)台管處所辦理的「潟遊台江」親子活動,則是結合台江國家公園濕地生態與人文產業,由當地船長領銜出航,前往七股園區乘船遊潟湖、賞蚵田、登沙洲、觀生態。 

七股潟湖是臺灣目前最大的潟湖,不僅身為環境敏感區域,更是陸上魚塭跟七股海域之間的緩衝水域。當天來賓用心聆聽當地養蚵的甘苦談,了解此地因水深不同,發展出浮棚、吊棚、倒棚等3種養蚵模式。搭船出遊不僅能近距離觀察浮棚,更有趣的是親子還在船上烤蚵,進行了一場與產地距離最短的食農教育。

當天活動除了詳細的生態解說,台管處更安排參與民眾一同參與淨灘活動,讓親子由實作當中,親眼目睹環境遭受的危機傷害,增強生態保育意識。

搭船遊七股潟湖,認識養蚵文化  (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搭船遊七股潟湖,認識養蚵文化
(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三代家人登上網仔寮汕(沙洲) 觀察濱海動植物與沙丘地形  (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三代家人登上網仔寮汕(沙洲)
觀察濱海動植物與沙丘地形
(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當天安排淨灘活動,透過實作增強生態保育意識  (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當天安排淨灘活動,透過實作
增強生態保育意識
(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原台管處三代同遊系列尚有「好食光-鹽來如此」活動,然而今夏遭遇颱風重創,台江一帶鹽田受到重創,鹽友多年心血付之一炬,故將另擇期辦理。

台管處透過活潑有趣的遊戲模式,喚起長輩兒時回憶,讓親子同遊拉近彼此距離,共享天倫之樂。多年來定期用心舉辦多元主題與類型的精采活動,歡迎您密切追蹤台管處粉絲專頁與官網公告,並有機會偕同家人參與,共同延續這份家族同遊的美好感動!

  同場加映: 臺灣高山型國家公園山域保護與管理機制專家研討會議

內政部營建署委託中華民國永續發展學會辦理「臺灣高山型國家公園山域保護與管理機制」專案服務案,邀請國內專家學者、政府單位及相關從業人員蒞臨107年11月9日(星期五)舉辦的專家研討會議,冀望共同研商臺灣高山型國家公園各項保護與經營管理措施。

國家公園組組長張維銓開幕致詞表示,臺灣島嶼範圍不大,卻密集地擁有許多3,000公尺高山,造就臺灣生物多樣性的豐富多元程度。即便不若國外大陸地形,擁有充足腹地可發展附屬設施,國外方案未必能全面性適用國內環境,但藉由案例分享交流,仍有值得參考啟發之處。

新觀點看待登山活動 串聯文化景點及森林療癒

本次專家研討會議共分4大議題進行。第1項議題「國際趨勢與前瞻思維」邀請中國文化大學景觀學系主任郭瓊瑩分享,自世界保護區趨勢談「高山型國家公園經營管理之新思維」,並以太魯閣國家公園為例。演講中郭主任舉例美國、加拿大、德國、瑞士等國的高山管理機制,建議我國可參酌登山活動與當地文化地景結合,如在日本拜訪完黑部立山,可下山入住合掌村民宿的方式,創造更多串聯當地文化地景的體驗機會。

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教授袁孝維以「國家公園森林療癒與自然體驗」為主題,講述各國正在進行的森林療癒活動及相關科學研究依據。研究指出,進入森林3天2夜吸收芬多精可促進身體健康,效果能維持1個月之久。而森林療癒活動跟一般解說活動不同在於,不強迫聽講,不強迫進行活動,較自由專注地體驗大自然的靜謐美好。袁教授另建議邀請心理學專家加入森林療癒活動小組,讓參與者身心靈各方面獲得抒發成長。

來自國內專家學者、政府單位 及相關從業人員參與專家研討會議  (國家公園電子報編輯小組提供)
來自國內專家學者、政府單位
及相關從業人員參與專家研討會議
(國家公園電子報編輯小組提供)

國家公園組組長張維銓致詞強調, 國外案例雖未必能全面適用國內環境, 仍有值得參考啟發之處  (國家公園電子報編輯小組提供)
國家公園組組長張維銓致詞強調,
國外案例雖未必能全面適用國內環境,
仍有值得借鏡之處
(國家公園電子報編輯小組提供)

每場議題後的綜合座談會, 在場人士皆踴躍發言回應。 本圖由左而右為:國家公園組組長張維銓、 中國文化大學景觀學系主任郭瓊瑩、 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教授袁孝維、 中華健行登山會理事長黃一元  (國家公園電子報編輯小組提供)
每場議題後的綜合座談會, 在場人士皆踴躍發言回應。
本圖由左而右為:國家公園組組長張維銓、
中國文化大學景觀學系主任郭瓊瑩、
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教授袁孝維、
中華健行登山會理事長黃一元
(國家公園電子報編輯小組提供)

荒野地經營與原住民歲時祭儀利用 登山安全與遊客服務並重

第2項議題「荒野地經營與原住民歲時祭儀利用」,則由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教授宋秉明,娓娓道來這些年觀察到的「美國國家荒野保存系統與荒野地經營」現象,他講述美國少部分曾因遊憩行為干擾,將國家公園降級的退場機制,亦值得國內思考。

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教授裴家騏,則以自身研究經歷闡明「原住民族歲時祭儀野生動物利用之探討」,他指出現行野生動物保育法21條之1管理辦法,與原住民族基本法有不一致之處,盼未來能通過立法修正。而原立法當時未周延考量原住民對祖靈信仰的戒慎恐懼,原住民唯恐提前申請狩獵會引惹祖靈生氣,故實際執行容易碰到瓶頸。他舉例在遵行現有制度前提下,縣市政府若願意尊重原住民信仰,採納折衷的「裁量性狩獵自主」申請方案,可達到雙贏效果。 

第3項議題「登山安全與遊客服務」,邀請臺灣山岳文教協會顧問吳夏雄,以外國友人投稿文章論點切入,搭配日本實地走訪高山山屋經驗,進行「以遊客服務面向探討登山安全管理」講述各種議題,如規劃設計山屋構造原則、包含搜救費用為主的登山保險改善、高山垃圾及排遺處理等。他期許未來能成立跨部門的「登山事務委員會」,結合山域嚮導制度,扶植高山合作產業,為山友們組織提供一系列更好的服務。中華健行登山會理事長黃一元,則由「人口結構」看臺灣「中高齡登山」,他提倡輕登山(親山廊道、自然步道)、養生登山(禪坐、打太極、泡溫泉)、健行教室等方式,讓登山成為中高齡退休人口的日常遊憩健身活動。

最後第4項議題「國家公園步道分級與從業人員專業訓練」,則邀請中華民國景觀學會副理事長張宇欽,從「國家公園步道分級規範與登山能力指標之建構」談起,盼出版的國家公園步道設計準則系列叢書,能有效提供從業人員相關設計示範參考。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教授王鑫講述「高山型國家公園從業人員專業訓練課程規劃之芻議」,列舉美國國家公園署以基礎課程、專業課程、領導課程3大訓練項目,讓新進人員透過統一訓練,獲取工作使命感的案例。他期盼未來國家公園署成立後,能考量增強人員訓練機制,讓國家公園從業人員除了獲得學習專業知能的渠道,亦能繼續維持國家公園並非一般行政機關的崇高榮譽感。

第2項議題的綜合座談 本圖由左而右為: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處長曾偉宏、 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教授宋秉明、 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教授裴家騏  (國家公園電子報編輯小組提供)
第2項議題的綜合座談 本圖由左而右為: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處長曾偉宏、
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教授宋秉明、
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教授裴家騏
(國家公園電子報編輯小組提供)

第3項議題的綜合座談 本圖由左而右為: 臺灣山岳文教協會顧問吳夏雄、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處長楊模麟、 中華健行登山會理事長黃一元  (國家公園電子報編輯小組提供)
第3項議題的綜合座談 本圖由左而右為:
臺灣山岳文教協會顧問吳夏雄、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處長楊模麟、
中華健行登山會理事長黃一元
(國家公園電子報編輯小組提供)

第4項議題的綜合座談 本圖由左而右為: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處長鍾銘山、 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教授王鑫、 中華民國景觀學會副理事長張宇欽  (國家公園電子報編輯小組提供)
第4項議題的綜合座談 本圖由左而右為: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處長鍾銘山、
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教授王鑫、
中華民國景觀學會副理事長張宇欽
(國家公園電子報編輯小組提供)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