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國家公園電子報編輯小組、洪佳如、許萓琁
圖片: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籌備處
從全球最受威脅鹿種之一到保種有成
梅花鹿現今至少有13個亞種,分布在亞洲東南部,這當中,臺灣梅花鹿(Cervus nippon taiouanus)為體形較大亞種,根據記載,梅花鹿曾活躍於臺灣平原及低海拔山區,然而,荷蘭統治之際,鹿皮為重要出口商品,臺灣梅花鹿因此受到大量捕獵外銷至海外。
根據美國野生動物學者─馬卡拉博士,早在1973年於臺灣所進行的調查報告顯示,野生梅花鹿可能早於1969年在臺灣野生環境中絕跡(Extinct in the Wild),翌年,1974年臺灣梅花鹿被國際自然生態保育聯盟列為「全球最受威脅鹿種」。
藉由豐富多樣性的活動安排認識大自然
為保存臺灣梅花鹿之亞種品系,自1984年始,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以下簡稱墾管處)於臺北動物園遷址之際,選取園內22頭臺灣梅花鹿(5雄17雌)做為復育種源,在社頂梅花鹿復育區進行臺灣梅花鹿學術研究及復育計畫。除了完全徜徉於野外的族群外,目前社頂復育區所圈養的部分梅花鹿,主要目的為進行保種與實驗生殖控制。
今(107)年度,墾管處於11月3-4日(星期六-日),秋高氣爽之際,假社頂梅花鹿復育區辦理「路盡、鹿境、碌靜」環境教育活動,營隊內容包含鹿境搜秘、變身大自然、我是追蹤師、循跡識鹿及群雄逐鹿之拼出我的鹿、夜間觀察等多樣化活動安排。
全程開放式討論,喚醒民眾保育意識
解說老師們帶領學員們步行至路的盡頭,進入梅花鹿的生活領域,從路盡通往鹿境的過程中,以開放式並搭配圖卡的討論方式,引導學員為自己取自然名,利用自己所代表的物種,以及在大自然中所扮演的角色,換位思考並喚醒學員對生態的認識與關懷。
2天1夜的營隊中,不僅有詳盡的解說與討論,學員們更同時以實際行動認識這片土地,如徒步行至復育區內景觀高臺,領略晨曦光影變化,聆聽第一聲鳥鳴與鹿鳴,全程靜默無聲,敏銳打開身上所有的感官,沐浴在自然天地之間的純粹感動當中。
解說老師們細心解說各種生物排遺與低海拔植物種類,教導學員如何辨識鹿群的生活足跡,以及從脫落鹿角的角分岔,判斷梅花鹿的年齡與習性等等。在「我是追蹤師」的活動中,讓學員們思索若身為獵人,該如何從蹄印、排遺判斷獵物的蹤跡;假若身為動物,又如何靈活閃避獵人銳利的追蹤?
在忙碌的現代社會中,墾管處用心連年安排環教活動,幫助民眾沉澱紊亂心思,同時以開放式討論,深入認識生態議題,取代給予單一標準答案的侷限性,同時身體力行,實踐無痕山林運動。
生育控制及保護農作多管齊下
近年來,臺灣梅花鹿復育成績有目共睹,復育過程大致可分為準備期、放養期及追蹤期三階段,幾年前,墾管處委託屏東科技大學教授裴家騏團隊,調查當地梅花鹿數量,依照原始資料估計,目前約有1,500~2,000多頭梅花鹿。
若以單一物種來看,梅花鹿仍有瀕臨絕種的危機,然而,臺灣梅花鹿產生問題的癥結點在於密度高,集中於社頂地區一帶。加上目前梅花鹿在野外環境缺少天敵,容易造成部分農業損失,墾管處持續以生育控制及保護農作方式多管齊下,運用短效型避孕疫苗,針對圈養與野外的公、母鹿注射,希望能區域性降低族群密度,同時改良既有的防護農作措施保障農民權益。
約莫10年前起,墾管處積極培訓在地社區人員,引領遊客認識家鄉生態環境,同時,為確保梅花鹿棲息地,社區更成立社頂部落發展文化促進會,讓生態保育與社區工作協力進行,讓自然議題在地扎根。
當人與動物的生存空間交疊時,對彼此都會產生一定影響甚至衝突,如何讓民眾退一步換位思考臺灣梅花鹿的艱難處境,同時也是歷年辦理「路盡、鹿境、碌靜」環境教育營隊最純粹的初衷。
同場加映: 近距離領略山和海之美: 第18屆志工聯盟大會在壽山
今(107)年第18屆的志工聯盟大會於11月16日-18日(星期五-星期日)在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熱鬧登場! 來自全國8大國家公園管理處及臺中、高雄都會公園的志工夥伴、行政長官、志工保母等300餘人,歡欣齊聚在一年一度的重大盛會,為彼此熱情奉獻的志工們交流打氣。
自去(106)年11月在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手中接下志工聯盟大會印記起,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籌備處(以下簡稱壽山處)志工們全體動員,認真籌劃置辦各項行程事宜直到最後一刻。壽山處表示,本次志工聯盟大會是以志工們為主軸,壽山處從旁協助處理行政事務,相互合作操辦而成,雖然過程中突發狀況多,如遭遇選舉造勢封路,或臨時調整人員動線等,幸而仰賴工作人員臨場應變的積極態度,一切得以順利完成。
11月16日(星期五)第1天下午,來自全國各地的志工夥伴齊聚於香蕉碼頭,搭乘觀光遊輪遙望高雄市區繁華景況,佇立欣賞海河風光,凝聚對高雄的初步印象。晚間開幕晚會上,內政部次長林慈玲、營建署署長吳欣修、壽山處主任許亞儒共同舉杯祝福本次大會圓滿成功,肯定志工對國家公園業務推動與保存的重要性,並藉由志工們的協助能讓全世界旅客深刻看見臺灣之美。
第2天一早,分組進行4大路線的參訪行程,透過大自然巡禮與拜訪人文史蹟遺址,讓志工夥伴從不同角度探索,勾勒出屬於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獨特之美。
首先,A組「緣起北壽山」依照個人腳程及路線難易度,邀請參與者由登山口出發,分別探尋北壽山著名景點,如龍巖冽泉、龍泉亭(小溪貝塚)、龍谷大峽谷(高位珊瑚礁地質)、百年月橘平臺(壽山名樹)等,實地觸碰大自然造就的地景變化,瞭解馬卡道族在壽山發展的歷史軌跡。
B組「邂逅哈瑪星」則由人車熙攘的哈瑪星捷運站展開冒險,沿途參觀武德殿、打狗英國領事館官邸與山下領事館園區等富有人文色彩的古蹟遺址,感受壽山依山傍海激盪出的景觀之美,聆聽當時貿易人往返歡唱的繁榮歷史之歌。
C組「情定龜山舊城」前往全臺第一座土城及石城,也是保存面積最廣的左營舊城,在堆疊史前文化遺址、明鄭、清領、日治、戰後國民政府等各時期文化遺跡的空間場域中,邁開步伐仔細漫遊,梳理左營舊城先人生活的歷史脈絡。
最後D組「旗津戀習曲」透過騎乘腳踏車,讓高雄旗津的萬種風情盡情展現。途中經由馬雅各紀念自行車道、旗後砲臺、旗津燈塔,在面迎鹹味海風與太陽和煦照拂下,抵達陽明探索館進行導覽及DIY活動。
第3天,壽山處準備了8項環境教育活動,分成10組同時進行,如「獼猴臉書」讓志工夥伴藉由圖卡辨認獼猴表情、透視獼猴情緒,以做為觀察判斷的準則;「獼猴保衛戰」則利用桌遊方式,讓志工夥伴透過桌遊建立正確的人猴相處;欣賞「野性壽山」得獎影片,認識以名為馬凱公猴為首的臺灣獼猴群在壽山上的紀實故事,讓夥伴們能更深刻的瞭解獼猴生態。
當然,行程裡不可或缺的一組安排是,進行今(107)年8月甫開幕的壽山處遊客中心導覽,引領志工夥伴認識榮獲黃金級綠建築標章的建築設計,體驗以壽崗營區舊建物及咕咾石再利用打造而成的建築外觀,再搭配常綠植栽裝飾,營造出建築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優美地貌。
感謝壽山處熱情款待,全國志工夥伴及與會人員愉快充實地度過3天2夜行程。在萬眾矚目及熱絡鼓掌聲中,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微笑接下了第19屆志工聯盟印記,明(108)年6月邀請大家於澎湖南方四島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