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臺灣國家公園


:::

「宛如藝術品般美麗」:在大溪地外海發現罕見的原始珊瑚礁

編譯:國家公園網站編輯小組    潤飾: 許萱琁

文章來源: Global coral cover has fallen by half since 1950s, analysis finds

由於在大溪地沿岸外海發現了巨大珊瑚礁,顯示在未開發的深海洋裡,還有更多的原始生態等著被發現(圖片來源:flickr / Stanley Zimny)
由於在大溪地沿岸外海發現了巨大珊瑚礁,顯示在未開發的深海洋裡,
還有更多的原始生態等著被發現
(圖片來源:flickr / Stanley Zimny)

研究團隊在大溪地沿岸外海發現了巨大珊瑚礁,位置處於太平洋的「灰暗層」 (意即海平面下200至1,000公尺的中水層。被稱作灰暗層,是因為它處於透光的海洋光合作用帶與黑暗的半深海帶之間),這給了人們希望,顯示在未開發的深海洋裡,還有更多的原始生態等著被發現。

這片暗礁沿著海底綿延近3.2公里,上頭覆蓋著玫瑰狀的珊瑚,以海水深度來算的話,已經超過30公尺深 (也就是這裡的陽光照明度要比岸上低得多),這是史上發現最大的珊瑚礁之一。

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領導的法屬玻里尼西亞調查團隊的科學家說明,這片於2021年11月發現的珊瑚礁,似乎並未遭受白化事件的傷害。而此白化事件曾在2019年破壞了鄰近較淺水域的其他珊瑚礁。

在總共200小時的潛水時間中,研究人員目睹了珊瑚產卵的盛況,有些珊瑚甚至噴發精卵長達了2公尺遠。

「能夠親眼目睹巨大而美麗的玫瑰珊瑚真是太神奇了,這片珊瑚礁的面積大到一望無際。」法國水下攝影師 Alexis Rosenfeld 說,他是參與此一發現的國際潛水員團隊成員。「宛如藝術品般美麗。」

研究人員表示,隨著潛水技術的改良,可能會在半深海地帶發現更多珊瑚礁存在,畢竟先前因為潛水技術的不足,一直阻礙團隊進行勘探的行動。

全世界已知的珊瑚礁大多位於不到25公尺深的海水中,隨著海水溫度持續上升,許多珊瑚礁面臨崩壞的風險。

2021年9月,一項研究發現自1950年代以來,由於全球暖化、過度捕撈、污染和棲地破壞,珊瑚礁的覆蓋率下降了一半。這項發現強調了勘測類似的珊瑚礁並繪製地圖的必要性,以確保珊瑚礁在未來能得到更多的保護。

雖然大部分人仍將珊瑚與最淺的熱帶海洋系統連結在一起,但目前卻在半深海地帶,發現前所未聞的巨大珊瑚礁系統。

由於淺水區變暖的速度比深水區更快,我們或許會發現,這些位置更深的珊瑚礁系統是其他珊瑚未來的避難所。研究團隊需要出發前往這些特殊地方探勘並繪製地圖。

雖然大部分人仍將珊瑚與最淺的熱帶海洋系統連結在一起,但目前卻在半深海地帶,發現前所未聞的巨大珊瑚礁系統(圖片來源:MaxPixel)
雖然大部分人仍將珊瑚與最淺的熱帶海洋系統連結在一起,但目前卻在
半深海地帶,發現前所未聞的巨大珊瑚礁系統
(圖片來源:MaxPixel)

目前「沒有證據」顯示這片珊瑚礁已受到上述環境壓力的破壞,而Barbiere博士說,它在不尋常的深度生長,也是它保持「絕佳狀態」的原因之一。

由於生活在珊瑚體內的藻類需要陽光照射,所以通常會在較淺的海水深度區域發現珊瑚礁。這項研究發現對海洋生物多樣性提供了重要見解。

我們知道大約25%的海洋物種可以在珊瑚礁中找到。因此下一個階段,研究團隊要尋找在半深海珊瑚礁周圍生活的物種。團隊認為,位置較深的珊瑚礁或許能避免受到全球暖化的影響,得到更好的保護,而這將對未來的保育工作產生無限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