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臺灣國家公園


:::

日本國立公園之高山醫療服務設施之探討

 

資料來源:吳和融,2004,赴日本考察「國立公園生態工法建設、高山公廁建築及高山醫療設施」出國報告,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編  輯:台灣國家公園編輯小組 
攝影圖片: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觀光遊憩課 吳和融課長
 
     日本之登山活動或旅遊甚為普及,登山前皆會詳為計畫,其山莊或避難山屋之設置也極為普遍,尤其在有人管理之山莊大都有衛星電話(卡式及投幣式)之設置,方便對外聯繫,遇有緊急須醫療救護之情況,亦可透過遠距醫療視訊與予即時處理,間接避免許多山難事件的發生。
 
遠距醫療之演進
 

     遠距醫療的觀念由來甚早,1970年後美國太空人身上就貼了心電圖電極等裝置,將太空人的生理狀況即時傳回地球,可說是遠距醫療的濫觴,此後航太總署和國防部就成了遠距醫療科技的先驅。越戰時後方醫官已常用無線電指導前線士兵動手術。波斯灣戰爭之後,美軍醫療系統就徹底電子化。美軍於1993年在喬治亞州的哥騰堡陸軍基地,展示了遠距醫療應用在戰傷急救的成果:每個士兵手腕上配掛著人員狀態監視器(Personal Status Monitor),是個腕上電腦,內有全球定位系統GPS、敵我識別器、士兵個人病歷、和生命訊號的感測器,可測量血壓、脈博、心率和血氧飽和度。指揮官在電腦螢幕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士兵的位置和傷重程度,來決定如何急救。
 
     日本從事遠距醫療之研究活動已有30年歷史,最早的研發活動係1971年於Wakayama進行,當時用迴路電視及電話線做為載具。日本保健福利部(The 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 MHW)定義「遠距醫療」為「進行包括從遠距傳輸影像等有關病人的資訊之相關活動及診斷」。1997年MHW即以網路連結醫院與病患家中設備推廣遠距醫療。最近醫療臨床法的修正條文更允許醫療診所對病患的醫療行為可以透過遠距醫療的方式為之。只要醫生可以自網路上獲得充份的資訊據以正確的診斷即可。2000年修正的國家健保相關法規,亦將電信醫療納入給付項目,如此一來更促使遠距醫療服務商機大漲。日本媒體及電信部(The Ministr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 MPT)已展開醫療與網路連結佈局。藉由網路的連結,遠距醫療所需的軟硬體設備需求大為增加。整合服務數位網路(Integsated Service Digital Networh, ISDN)可傳輸大量的病患訊息,對遠距醫療技術上的突破貢獻良多。
 
     雖然早在1970年代日本的醫療體系已經開始推動利用通訊科技的研究計畫,然而受限於科技、法規、醫事人員的觀念與使用者的接受度等因素,至今日本醫院與診所使用遠距醫療的比例仍然偏低。日本的衛生福利部(MHW)長期以來對於遠距醫療都抱持著懷疑的態度,然而面對日本社會的高齡化趨勢與內閣發展資訊產業政策的壓力下,衛生福利部在近年已逐漸將遠距醫療定位為一種輔助性質的醫療服務。
 
國內遠距醫療之法源及概況
 
     目前遠距醫療所引用之法源依據有二:

  1. 依據衛生署民國八十八年八月,『加強山地離島及原住民醫療服務計畫』,除配合「國家資訊通訊基本建設(NII)」建置遠距醫療會診系統外,另公告實施通訊醫療之145個站點,及使用藥品計55種。
     
  2. 依據中華民國九十一年一月十六日修正公布之『醫師法』中第十一條:醫師非親自診察,不得施行治療、開給方劑或交付診斷書。但於山地、離島、偏僻地區或有特殊、急迫情形,為應醫療需要,得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指定之醫師,以通訊方式詢問病情,為之診察,開給方劑,並囑由衛生醫療機構護理人員、助產人員執行治療。

     前項但書所定之通訊診察、治療,其醫療項目、醫師之指定及通訊方式等,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遠距醫療(Tele-medicine)也就是可以藉著資訊及電信技術來交換相隔兩地的病患的醫療臨床資料及專家的意見,以克服空間甚至時間上的障礙。廣義的解釋是指在一定的距離以外相隔兩地的諮詢、照會、診察等醫療行為。更廣義的定義,遠距醫療是代表遠距的健康照顧( telehealth care ),包括臨床上的各種醫療應用以及醫學衛生教育。目前除偏遠、離島地區可合法使用「通訊醫療」(線上處方),一般地區則使用遠距會診方式來彌補專科不足的窘境。
 
日本山區緊急醫療設施服務
 
     以中部山岳國立公園為例,考察行程深入位於攀登日本槍岳(海拔3180M)之中途住宿點槍澤山莊(海拔1820M),其功能類似攀登玉山之中途站排雲山莊。槍澤山莊距車輛可及處橫尾山莊尚有四公里,十月中旬之當地氣溫最低溫已在零度以下,山莊之通訊聯繫除設有插卡式衛星電話供住宿登山客使用外,另為因應內部通訊及沿途登山者緊急求救,於定點處並有拉線架設傳統手搖式電話,供山莊工作人員中途使用或遊客緊急使用。山莊內並設置電視隨時傳播氣象資訊,以利登山者隨時掌握判斷及參考。
 
     日本國內登山健行風氣近幾年亦是蓬勃成長,如山莊擴建、山區公廁之防污染改善亦逐年進行中,為因應登山者在偏遠山區可能產生的緊急救援或醫療需求,山莊之工作服務人員往往須能背負相當重量體格健壯人員,以備因直升機無法到達時之緊急背負受傷或需就醫人員下山。山莊亦設有手提電腦可連接上網際網路(因線路關係時或不通),進行遠距諮詢及醫療,山莊亦備有某些常用藥品,供不時之需。基於山區緊急醫療救難之需求,就該山莊通訊設施而言,已具備有線與無線之通訊聯繫,直升機運送下山(或人員背負下山)緊急就醫是救援的主要途徑,另輔之以遠距醫療來構建山區之救援體系。
 

槍澤山莊內插卡式衛星電話及投幣式飲料機
 槍澤山莊內插卡式衛星電話及投幣式飲料機
遠距醫療以網際網路連結
 遠距醫療以網際網路連結
山莊內常備緊急醫療藥品
 山莊內常備緊急醫療藥品


 
遠距醫療之展望
 
     目前我國也正大力推動NII計畫並建置遠距醫療會診系統,NII(國家資訊基礎建設,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這項構想,期望能提供給國民一個完善的資訊環境,初期以提高上網人數為目標。展望未來,隨著資訊基礎建設的落實,在網路上除了可瀏覽到更豐富更生動的醫療資訊之外,真實的醫療行為也將在網路上發生。從目前所發展中的各項醫療資訊技術與應用,我們可以預測出未來遠距醫療在網際網路上可能產生的應用,在此概略地將其分成以下幾種類型:

 

  1. 影像判讀:由專業放射科醫師組成的判讀中心,可經由網路連線方式,接受來自各地醫療機構所傳送過來的醫學影像資料,如X光、電腦斷層、核磁共振、超音波等,進行判讀,並將判讀結果透過網路傳回。
     
  2. 遠距會診:隸屬不同醫療機構或居於不同位置的醫療專業人員之間可經由網路連線作業,以同步的方式,共同對病患進行會診,彼此之間交換病歷資料,提供診斷諮詢意見、治療建議等,完全不受地理空間的限制。
     
  3. 遠地手術:遠地手術(Tele-surgery)是運用電腦科技,讓外科醫師可為遠地患者進行手術,不受空間限制。
     
  4. 居家照護:慢性病患者可經由網路與醫院連線,將其床邊醫療儀器所接收到之生醫訊號,直接傳送至醫院。醫院醫護人員可隨時監控病患生理狀況,如遇緊急狀況發生,可及時予以處理。一般病患也可經由網路與醫院連線,於家中就診。
     
  5. 緊急醫療:緊急病患在送至醫院過程中,可經由無線電方式連上網路,將救護車上急救的狀況及連同病患的身份及生理狀況,回報醫院。醫院接收到這些資訊,可預先為病患作治療準備措施(如調閱病歷及排定手術房等)。


     已往許多緊急病患由於在第一現場或救護車上缺乏即時及正確的醫護措施,延誤救治的時效,因而導致難於挽回的遺憾。經由這樣的應用,第一現場救護人員或救護車上醫護人員可透過網路,隨時與醫院專業人員保持連繫,並得到及時且最佳的處置建議,緊急病患的生命也可得到更深一層的保障。


 
     未來醫療在網際網路上的應用,將會有突破性發展,單純的資訊傳播僅是網際網路最基本的機制,架於其上的各種臨床應用,包括遠距會診、遠地手術、影像判讀、居家照護、緊急醫療等,才是真正網際網路能發揮其巨大影響力之處。數千年來,人類所採行的直接面對面醫療模式,也將隨著電腦與網路科技的進步而發生根本地變化。
 
結語
 
     目前台灣正大力推動NII計畫並建置遠距醫療會診系統,但仍以大醫院與地區醫院資訊連結傳遞及遠距醫療會診為主,受限於醫師法、緊急醫療救護法等規定,偏遠地區之遠距醫療仍僅限於醫生對有醫護人員在場之醫療行為,且相關健保醫療給付尚未明確規定,台灣許多山區若發生需緊急醫療情況,無醫護人員在場是常態,縱有遠距醫療通訊設施,救護人員(非醫護人員)欲對傷患施行救護,恐有違相關法令之規定之嫌。針對某些特別地區且常有緊急救護情況,執行上使用「遠距醫療指導」專用術語,或可避免牴觸醫師法相關之規範,達到第一時間救援之目的。
 
     對於台灣高山地區從事各項登山等活動,所發生之如高山症或意外性需緊急醫療救援情況,未來配合NII及無線通訊網路的架設,除可作為緊急通訊聯繫外,與地區醫院或大型醫院專門醫師做網路連線,進行遠距指導病患或救護人員妥適處置,可於第一時間在現場進行基本照護,將可減少許多不必要之人員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