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臺灣國家公園


:::

班夫國家公園─加拿大洛磯山脈國家公園的最佳主角(上)

撰  文:小虎、林佳宏
攝     影:小虎
編  輯:台灣國家公園編輯小組

班夫國家公園設立於1885年,不僅是加拿大的第一座國家公園,同時也是北美洲成立的第二座國家公園(黃石國家公園於1872年成立)。它的位置坐落於洛磯山脈北段,加拿大亞達伯省西部,面積約6,641平方公里。

「班夫」一名源於加拿大太平洋鐵路車站的名稱,而車站又以蘇格蘭的班夫郡命名;公園成立之時,太平洋鐵路集團建造了班夫溫泉飯店(Banff Springs Hotel)以及露易絲湖山莊別墅(Chateau Lake Louise)來吸引遊客,這兩座酒店及一旁的景點至今仍是班夫國家公園內的旅遊勝地。班夫國家公園處處皆美景,無論是白雪藹藹又壯闊的山頭,或是碧綠、湛藍的湖泊,都令人心神嚮往。

名稱 班夫國家公園
地理位置 加拿大亞達伯省西部
成立年份 1885年
佔地面積 6,641平方公里
補充說明 於1984年列入世界自然遺產

 

露易絲湖(Lake Louise)

在美景如雲的班夫國家公園內,露易絲湖是最著名的景點,堪稱洛磯山脈的綠寶石!露易絲湖所擁有的不僅僅是綠得令人驚奇的湖面,還有遠眺之處的維多利亞冰河(Victoria Glacier)、高聳的維多利亞山(海拔3,460公尺)以及湖畔豪華的露易絲湖山莊別墅(Chateau Lake Louise)。

露易絲湖原名翡翠湖(Emerald Lake),然在1884年時,為了紀念公主而更改名字為露易絲湖。露易絲湖是維多利亞冰河消退時由冰磧石組成的壩體,由冰河的融水存積於此而形成。湖面呈美麗亮眼的淡綠色,這種顏色是由於光線穿透湖水,經由一種漂浮礦物質稱作「石粉」(來自冰河移動時磨出的岩石碎屑)所散射造成。遊客除了在湖邊欣賞湖光四射,也可到不遠處的船塢租獨木舟,享受在露易絲湖面上划船的清幽滋味!這裡的獨木舟是亮眼的紅色,和淡綠色的露易絲湖呈現搶眼的對比!

露易絲湖
露易絲湖
露易絲湖畔
露易絲湖畔

 

夢蓮湖(Moraine Lake)

夢蓮湖
夢蓮湖

 

夢蓮湖海拔1,887公尺,長度1.5公里,寬270公尺,深度僅23公尺,是座較小的湖泊,但是比起名氣更響亮的露易絲湖,夢蓮湖卻有絲毫不遜色的美景!

夢蓮湖距離露易絲湖15公里,位於溫克切姆納山(Wenkchemma Peaks)的山谷之內,湖色與露易絲湖迥然不同,是更為濃郁的藍綠色。夢蓮湖的英文名稱「Moraine」,其實是冰磧石的意思,意指這座湖泊如露易絲湖般,因為河谷淤塞在冰河消退後由冰磧石形成的壩體,而將流水阻擋在此;然而有些地質學家卻有別的看法,他們認為夢蓮湖的形成原因,是由於附近通天塔山(Tower of Babel)的岩石崩落,造成四周的流水被阻擋於此,因此形成湖泊。在夢蓮湖可以沿著湖畔的步道尋幽探險,長度約2.6公里,一邊是美麗的湖景,一邊則是針葉樹林,走到底便可到達夢蓮湖的最末端。

三大生態區

班夫國家公園屬於洛磯山脈的一部份,因此整個生態區域均與山有關。根據植物相、地形以及土壤,班夫國家公園可分成三個生態區域(Ecoregion):低山帶(Montane)、亞高山帶(Subalpine)、高山帶(Alpine)。

低山帶是國家公園境內所佔比例最小的生態區域(3%),在北面的斜坡海拔高度界於1,350公尺到1,500公尺,而南面斜坡則約1,650公尺;低山帶中,乾燥區域的森林主要是由道格拉斯冷杉(Douglas-fir)、山楊(trembling aspen)以及樑木松(Lodgepole Pine)組成,潮濕地區則由白雲杉(White spruce)、白楊樹(balsam poplar)以及矮灌木叢(shrub meadows)組成。

亞高山帶可以分成上亞高山帶及下亞高山帶(以海拔2,000公尺為界),分別佔國家公園26%及27%的面積,而上亞高山帶的林木組成為英格曼雲杉(Englemann spruce)及亞高山冷杉(subalpine fir),下亞高山帶則為樑木松(lodgepole pine)、英格曼雲杉(Englemann spruce)及亞高山冷杉(subalpine fir)。

高山帶涵蓋了班夫國家公園內最大的面積(44%),約有6%的區域是由高山灌欉及高山草原所覆蓋,其他區域則無植物生長,均是冰磧石、碎石堆或是冰雪覆蓋。

哥倫比亞地松鼠
哥倫比亞地松鼠


哥倫比亞地松鼠

在班夫國家公園內,我們發現了一處草坪上有許多坑洞,而一些可愛的小動物正在地洞附近活動,仔細一看,原來是地松鼠。地松鼠與松鼠同屬囓齒目的松鼠科,但地松鼠不同於松鼠,主要生活於地面並挖洞築巢,牠們會在地底開鑿出不只一個開口且四通八達的地道。另外,地松鼠行團體生活,負責警戒的守衛會用兩隻腳站立四處眺望,當人接近時便發出尖銳的叫聲,以警告同伴。

這次看到的地松鼠名為哥倫比亞地松鼠,分布於北美洲西北部,主要棲息在高山的灌欉及乾草原,主要以植物莖葉、種子與昆蟲等為食,牠們會在夏天儲存食物以確保冬眠醒來後食用。

這次遇到的哥倫比亞地松鼠似乎很怕生,每次我們想接近拍攝,牠們便躲進洞中,並從另一個洞口探出頭來,好像在嘲笑我們一般。因此我們一行人決定靜靜地守在洞口,直到牠們探出頭,捕捉瞬間特寫。這招果然奏效,順利拍到了許多不錯的生態照片。

金背地松鼠與紅松鼠

除了哥倫比亞地松鼠,我們也在班夫國家公園遇到另一種常見的地松鼠─金背地松鼠。金背地松鼠分布範圍為北美洲西部,主要棲息在潮濕的針葉林中或是森林線的上方,主要以種子、堅果和水果為食。

另外,我們也在露易絲湖畔聽到一陣急促短暫的叫聲,循著聲音找到了樹上的紅松鼠。紅松鼠主要分布北美洲,牠因毛色為紅褐色而得名。樹棲的紅松鼠與地松鼠因生活環境不同,有著較長的尾巴與較蓬鬆的尾毛,這與在樹上活動的平衡維持有關。

維持生態平衡 禁止餵食野生動物

在景點附近的哥倫比亞地松鼠與金背地松鼠,其實都不怎麼怕人,這是因為遊客長期以來的不當餵食,牠們甚至會向遊客乞討食物。旅途中,我們便遇到楚楚可憐地向我們乞討食物的小動物,不過這時千萬不能因為一時心軟而餵食牠們。因為人為的餵食,不但造成野生動物喪失自行覓食的能力,而且人類過度油膩或是太甜的食物,還會對這些小動物的健康造成影響。班夫國家公園到處都有告示牌,提醒遊客不能餵食野生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