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 輯:臺灣國家公園編輯小組
資料來源:譯自世界自然資源保育聯盟(IUCN)網站(Protected Areas for Development)
|
在過去,有些保護區的建立並沒有針對當地社區的需求做適當的考量,所以在某些實例中,人們對於自然保育產生許多負面的觀感;當地居民被迫離開,無法再使用他們原本打獵或捕魚的場域、失去烹飪及建築的素材,有時甚至無法使用他們原本祭祀的地方。但現代保護區管理工作必須遵守「生物多樣性公約」的「保護區工作計畫」規定,由於新實施的保護區運作模式,在規劃及管理上,都將當地社區及原住民的參與列入考量,所以上述的情況已有顯著的改變。
保護區通常在偏遠地帶,而住在保護區附近的居民是最窮困、也最無法享受到發展或福利的一群人;所謂的福利除了經濟上的提昇之外,亦延伸到享受公民自由、免於犯罪威脅的自由,享受一個乾淨的環境、個人及生理都健康的狀態。
經濟上的福利
由於當地居民參與了自然保育活動,使得他們能從替代的經濟方案中受惠,例如獵人可以轉行當導遊、當地婦女為遊客製作手工藝品等,旅遊業確實提供許多就業的可能性。
世界保育聯盟(IUCN)在越南吉仙公園(Cat Tien Park) 進行一個計畫,確保百分之一的入園稅收會用在發展方案中。最初幾年,這些稅收主要被用來改善附近村落的環境衛生,之後也用來建造學校;位於菲律賓的小型海洋保護區,由於魚群量龐大,讓約600名居民從最初12,000元美金的收入,到後來增加了兩倍;在厄瓜多爾的保護區,因為提供首都基多所有人口乾淨的用水,當地的經濟狀況也因為隨後基多所支付的水費而有所改善。
享受公民自由
當地社區居民在保護區的管理中成為關係人,居民將與非政府機構、政府官員、保護區管理者等單位合作,因此有了為他們自身權力發聲的機會。
有數以百計的宗教神聖自然遺址都位於保護區內,這些遺址通常處於原始的狀態,因為傳統上原住民及當地居民都是那些遺址的守衛;遺址園區的管理者與當地居民合作,以確保保護區的精神價值都被認可及保存。因此,那些社區與保護區有了精神上的連結,同時居民也因為能延續他們的信仰而感到驕傲。
享受一個乾淨的環境
|
藉由保護河水流域以確保乾淨及正常的水流,亦保護森林避免土地被侵蝕以及土石流,培育魚群以保障保護區永續的漁業,如此一來,可為生物種類及生態系統提供一個適應氣候變遷的自然解決之道。
個人心靈和生理健康的狀態
保護區也對健康有所影響,在亞洲許多地區,魚類是人們唯一的蛋白質來源;海洋保護區中,尤其是禁捕區及淡水保護區,漁業捕捉的規範不僅可填補魚群的數量,更讓魚群數量及體積加倍成長,這不僅讓當地漁民可多賣些魚以增加收入,以健康的觀點來說,漁民們也因為蛋白質攝取增加而受惠。
傳統醫藥通常萃取自植物,而現代醫藥亦大多為植物化合製品。而今保護區外的物種變得越來越少,保護區將來有可能成為地球健康實驗室最後的避難所。
由世界保育聯盟成員─澳洲的維多利亞公園所提出的「健康的公園,健康的人民」精神,重新聚集了公園管理者及健康專家,共同提倡及呈現公園對於健康的重要性。無論是用體育運動來減重或減少心臟病的發生、藉由接觸大自然來減少憂鬱症等心理疾病,此計畫已展現接觸大自然可改善病人在生理及心理上的健康,並減少昂貴的醫藥及治療需求。
基於上述的理由,保護區的確對永續發展及人類的福祉有所貢獻,但是,要達成這個貢獻,授權立法需要被用在對的地方,並支持公平的成本及利益分配,這樣才能允許經濟上的收益能夠被使用在當地的發展計畫中,並確保當地社區能全面地參與保護區的規劃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