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 輯:蘇瑋佳
圖片提供:蘇瑋佳
|
與世界各國的保護區一樣,紐西蘭的國家公園也面臨著外來種入侵的威脅,例如早年為了便於農場管理而引入作為圍籬之用的荊棘;近年來,由於國際遊客增加與戶外活動盛行,外來種的傳播更為容易,特別是位於食物鏈底層的物種,人們常因其形體微小、無立即性危害而忽略其影響,例如橋彎藻科的藻類Didymo (又稱rock snot,學名為Didymosphenia geminata),在2004年10月首次在紐西蘭南島的河流中被鑑識出來,2005年9月在南島南部Otago地區大量出現。
Didymo是一種淡水藻類,對人體並無危害,其對生態的主要影響在於群聚生長會形成團狀,影響水體中的水生植物,甚至是魚類,其分布由溪流底部到湖泊邊緣等處都有,並隨著水的流動以及附在石頭等表面的移動而散布各處,其影響已蔓延至全國。
國家公園教導民眾認識Didymo的管道目前除了透過網站進行宣導之外(例如農業與森林部-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的生物安全網站),國家公園系統中的遊客中心也發揮了重要的功能,除了提供各式解說品如摺頁、文具、貼紙等,更透過現場的實物展示及遊憩活動諮詢,提供遊客多元管道,俾充分宣導Didymo的危害,以及正確的因應措施。
為了方便遊客熟記預防Didymo散布的因應步驟,農業與森林部不同的潛在傳播媒介擬訂了簡單易記且容易執行的口號:檢查(check)-清潔(clean)-乾燥(dry)。
首先,遊客從事水中的活動如溯溪、戲水或釣魚後,應該「檢查」曾與水直接接觸的各個部位,一旦發現有Didymo附著其上,絕對不可用水沖洗,應即判斷應採用「清潔」或「乾燥」的方式來處理,前者如輪胎、雨鞋等,可用攝氏60度熱水調製適當濃度的洗潔劑或鹽水來洗清,後者如無法用熱水清洗的寵物,應避免在48小時內再次接觸到淡水水體。
|
紐西蘭國家公園藉由全面性的宣傳,除了可以讓民眾認識Didymo,更能藉由教育的宣導,全民一同抵抗外來種的威脅,保護環境減少其受到危害的機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