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臺灣國家公園


:::

卡卡杜國家公園防止流浪貓進入的實驗

 

文章來源:澳洲國家公園署(Parks Australia) 、臺灣國家公園電子報編輯小組編譯

 

2013年12月5日來自澳洲國家公園、北領地政府及查理斯達爾文大學聚集而成的團隊,率領當地地主、學生與志工,將一大群野生動物驅趕至卡卡杜國家公園(Kakadu National Park) 內裡流浪貓無法進入的區域,並將閘門關閉。

 

如此作法是想更加了解流浪貓於澳洲北領地裡,對野生小型哺乳類動物數量減少所扮演的角色。這是在卡杜杜國家公園內第2個防止流浪貓進入的區域,2個圈地建立於鄰近卡帕嘎(Kapalga)的區域,皆超過50個足球場體積的大小。裡面設有絕妙裝置,可防止流浪貓進入區域,但同時可讓當地野生動物自由順暢進出。

 

禁止流浪貓進入的圈地,並非是能長期解決小型哺乳類動物在澳洲北領地數量減少的有效設計,但此計畫將幫助我們了解當獵食者不在身邊時,生物族群會如何自我恢復的狀況。「我們知道流浪貓是厲害的獵人,並且能捕食相當多樣化的小型動物,包含昆蟲、爬蟲類、鳥類及哺乳類動物。經由胃容量分析,得知一隻流浪貓一晚上可補食30種動物以上」計畫執行者葛蘭米吉蘭斯比博士(Dr Graeme Gillespie)說道。 這些圈地將會由最先進的動作感應偵測攝影機監測,這些監測裝置已在先前研究計畫當中證明相當有用。

 

許多在卡卡杜國家公園所做的研究,已證實小型野生動物數量明顯減少。國家公園本身積極透過一些研究,包括此為期2年的防止流浪貓進入的實驗,想找出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及該如此阻止小型野生動物數量減少的方法。葛蘭米吉蘭斯比博士說,「藉由結紮降低流浪貓的數量,以避免牠們對當地小型動物造成衝擊的方法太過艱困且昂貴,所以我們勢必需要同時發展將貓隔絕在外的技術」。此研究計畫由澳洲政府的國家實驗研究計畫( Australian Government’s National Environmental Research Program)贊助。

 

在哺乳類監測中發現的環尾袋貂幼體  (澳洲特有種)
在哺乳類監測中發現的環尾袋貂幼體 (澳洲特有種)
防止流浪貓進入的圈地於2013年12月5日啟用
防止流浪貓進入的圈地於2013年12月5日啟用



 

《資料來源》Kakadu’s feral cat experi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