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臺灣國家公園


:::

保護區發展觀光旅遊妥善規劃大加分


保護區研究匯集旅遊業助益最大

 

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的最新報告指出,只要透過完善的管理系統,保護區旅遊可望成為有效的保育策略。

 

2014年11月澳洲雪梨舉行了一場世界公園大會(World Parks Congress),會中發表一份標題為〈保護區旅遊與遊客管理的永續指南〉的報告,指出增加公園的遊客數量,有助達成保育和社區發展的目標。

 

從馬丘比丘到納米比亞,這份報告彙整了專家學者在各地保護區的研究經驗。報告主編梁宇暉是國際自然保育聯盟世界保護區委員會(WCPA)的旅遊與保護區專家小組成員,他表示:「不像其他工業和人為活動對環境帶來的衝擊,發展保護區旅遊是強而有力的正面力量,其中衍生的養護意識與觀光收入,對於重要保護區的長期保護相當關鍵。」

 

遊客多贊助多完善規劃是前提

 

該報告以非洲的生態旅遊公司「荒野旅行」(Wilderness Safari)為例,該公司2014年籌辦的旅遊團共有440萬美元收入,這些都可能用來強化保護區的保育工作。各國政府、保護區管理機構、旅遊業者、零售商以及當地社區成員,亦都能從中獲益。

 

研究人員還發現,要是保護區的遊客流量很低,該保護區獲得的政治支持和資金也會較少。報告提到,國際旅遊擁有數兆美元商機,佔全球GDP達9%。對遊客來說,要探索自然景點和觀賞世界各地的野生動物,保護區(包括國家公園和世界遺產)不可避免的成為首選地點。

 

不過,該報告也呼籲,旅遊業的成本和衝擊必須妥善分析。若毫無節制的發展旅遊將給環境帶來巨大壓力,也容易污染土地與水源,更會威脅瀕危物種,同時提高森林火災的發生機率。

 

目前保護區的管理人員正面臨多重挑戰,像是氣候變遷、野生動物非法貿易、基礎設施不足以及自然資源的爭奪戰。增加遊客可以帶來救急的收入,包括門票、導覽行程、住宿和營業權利金,當然,前提是整個系統要能完善管理。

 

資料來源:
International Business Times(2014年11月14日),World Parks Congress Endorses Tourism in Protected Areas and Calls for Increased Tourist Footfall

 

非洲坦尚尼亞的荒野旅行
圖說:非洲坦尚尼亞的荒野旅行。攝影:thierrytete。
圖片來源網址:flic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