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保育新知

友善列印 轉寄字級:

玉山國家公園熊鷹族群生態研究計畫

作者:國家公園網站編輯小組
資料提供: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保育研究課

熊鷹,又稱為赫氏角鷹,是臺灣體型最壯碩的猛禽,主要生活在山區的原始森林中。近年來由於野外棲地減少及獵捕壓力的影響,加上其每次只築一個巢,每次只下一個蛋的生態習性,使得在野外已經越來越不容易見到牠們的蹤影,屬於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

過去國內對於熊鷹的研究主要集中於東南部低海拔山區一帶,但玉山國家公園境內分布於中高海拔的熊鷹族群及生態習性則較少有著墨。因此,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以下簡稱玉管處)委託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孫元勳教授團隊於108到109年間進行研究,除針對轄區內熊鷹的族群生態進行調查外,也透過訪談周邊部落目擊或遭遇熊鷹經驗的方式,以了解他們與熊鷹間的關聯。

調查期間,研究人員於在園區內目視記錄到22隻不同的個體,並且通過捕捉繫放,以衛星追蹤2隻熊鷹個體的活動範圍:其中編號1931的個體為亞成雌熊鷹,活動範圍為424.4平方公里;而編號1930成年雌熊鷹,活動範圍則僅為13平方公里。根據前述的結果推測,亞成雌熊鷹可能因為剛離巢未久,尚未建立領域而仍需探索環境,因此活動範圍比較大;而成年雌熊鷹應已建立領域,故僅在地盤範圍內活動。

而從所記錄到的活動模式可以發現這2隻雌鳥的活動模式相仿,每日的活動高峰為上午10-11時,晴天時每日飛行時間僅有49-52分鐘,是守株待兔型的猛禽。飛行速度平均34公里/小時,俯衝速度可高達88公里/小時。由其活動範圍所對應的植被型態,兩者對於棲地的選擇,主要偏好原始的闊葉林,如樟科或殼斗科樹林,其次則為人工林。

在與人類活動的關聯方面,研究人員訪談高雄市桃源區梅山里及南投縣信義鄉東埔村養雞戶,得知黃鼠狼、蛇類、犬貓為主要的侵擾物種,猛禽類則主要以鳳頭蒼鷹為主,而有被大型日行性猛禽侵擾的經驗者則大多年代久遠,且目前的養雞戶皆有採取相對應的防範措施。此外,研究人員也發現在109年1月13日南橫公路有條件開放通車後,熊鷹的覓食行為會因為遊客活動而受到影響,顯示他們對於人為活動相當敏感。

未來玉管處希望能夠研究及了解熊鷹在玉山國家公園內的生態習性,如繁殖育幼及不同棲地間的行為差異。也期望當研究成果有一定的累積後,能夠集結成冊或以影片紀錄呈現,以作為生態紀錄、保育及環境教育之用。

工作人員為編號1931號亞成雌熊鷹,進行測量形質工作(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工作人員為編號1931號亞成雌熊鷹,進行測量形質工作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繫好發報器後,工作人員將編號1930號成年雌熊鷹野放(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繫好發報器後,工作人員將編號1930號成年雌熊鷹野放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