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國家公園網站編輯小組
資料提供: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保育研究課
草叢中突然冒出一截土黃色的身影,站起來雙手定格的姿態萌住了遊客視線,如果正處玉山塔塔加地區,恭喜您,剛才應是親眼目睹了黃喉貂現身喔。
黃喉貂(Martes flavigula chrysospila)依臺灣野生動物保育等級目前為第Ⅲ級其他應予保育類動物,為臺灣特有亞種,主要分布於海拔300至3900公尺的原始森林,以中海拔最為常見。
然而臺灣比較少有關於黃喉貂的生態研究報告,玉山國家公園塔塔加地區是目前最容易目擊且具有交通便利性的地點。近期民眾目擊黃喉貂的頻率增加,可能是牠們受到廚餘垃圾吸引,抑或是族群數量增加,然而因其不怕人的習性,同時又是受狂犬病與犬瘟熱威脅的物種,使得後續在研究黃喉貂與遊客及遊客攜帶的寵物之間的互動影響及可能引發的衝突,將有待觀察釐清。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以下簡稱玉管處)於民國108年開始,委託野聲環境生態顧問有限公司進行研究調查,工作項目主要為: (1)黃喉貂繫放追蹤及病原檢測 (2)設置目擊黃喉貂記錄回報平臺 (3)彙整研究成果及影像素材,作為環境教育解說與保育推廣素材。
民國108年至110年期間一共捕捉繫放了21隻個體,包含14隻雄貂及7隻雌貂,性別比例懸殊。然而透過配戴頸圈式的追蹤器,發現雄貂的平均活動範圍為31.56平方公里,其中一隻更達到118.7平方公里,甚至比一個嘉義市範圍還大!
雌貂的活動範圍則比雄貂略小,平均為 6.87平方公里,最大可達12.4 平方公里。初步研判可能因為食物資源差異而影響個體活動的範圍,然而塔塔加地區的黃喉貂活動範圍已經比其他國家研究團隊所記錄的黃喉貂的活動範圍大,且雄貂的活動範圍重疊性也高於雌貂。經捕捉繫放追蹤發現,已知性別的黃喉貂組成的群體多數全由雄性組成,被繫放的雌貂大多為單獨行動,顯示黃喉貂的社會結構與行為或許與一般貂科動物有所不同。
捕捉繫放黃喉貂疾病檢測的過程中,發現所有個體皆有感染肝簇蟲,且有將近3分之1的個體有感染腺病毒。目前在塔塔加地區的黃喉貂所感染的肝簇蟲已證實為非犬貓來源的肝簇蟲種類,很可能為新品種或是黃喉貂特有的肝簇蟲種類,因此未來需進一步釐清是否可能有造成牠們肌肉或心肌受損的可能性。
由於近年來國內旅遊的風氣興盛,前往塔塔加遊憩區及玉山主群峰的遊客也有所增加。黃喉貂屬於機會主義的廣食性物種,其覓食習慣可能會促使遊客餵食或主動取食廚餘。這些棄置的廚餘和民眾攜入山間的寵物,可能會提高疾病交流的可能性,而寵物與野生動物接觸容易產生人與野生動物之間的衝突問題。
因此為了保護自身安全及維護野生動物及環境生態,請大家不要餵食野生動物,並將廚餘垃圾帶下山。倘若攜帶寵物至塔塔加地區健行,請在上山前確認寵物有定時施打預防針,並請將寵物繫上牽繩。
另外,黃喉貂社群組成的研究仍需仰賴長期的觀察紀錄,以便瞭解個體間的互動、群體組成,以及這樣的組成是否有季節的差異。因此玉管處希望借助前來塔塔加地區遊憩民眾的雪亮雙眼,共同協助累積更完整的黃喉貂目擊資訊。
如果您在塔塔加健行時巧遇繫掛項圈的黃喉貂,未來可利用線上目擊紀錄回報問卷或是Line官方頻道進行回報,幫助我們對黃喉貂這種美麗又有野性的物種掌握更多的資訊,而玉管處也會將這些研究資訊彙整成解說材料,讓更多人認識及瞭解黃喉貂的生態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