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臺灣國家公園


:::

陽明山國家公園動物廊道

作者:國家公園網站編輯小組
資料提供: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陽明山國家公園區內道路系統密度高,容易發生動物慘死輪下的路殺情形(roadkill)。四通八達的道路雖為人類帶來便利的交通,卻造成生態系統的重大衝擊,如生物的死亡、棲地破碎化、阻礙生物的播遷、基因隔離與族群的孤立等,嚴重影響生態系統的平衡及多樣性。

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於民國84年起,即針對較常發生車輛撞擊動物致死的路段進行調查,並於93年於車撞熱點,包括101甲縣道入口至觀景平台路段、陽金公路遊客中心下方路段,興建5處可提供動物穿越的地下道路涵洞,併同搭配誘導網、防爬板等設計,而在每條涵洞的一方出口架設紅外線感應照相機及錄影監視系統,監測動物利用的情形,並持續進行路殺動物之調查。

生態廊道入口(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生態廊道入口
(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生態廊道入口旁的誘導網(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生態廊道入口旁的誘導網
(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生態廊道設立後監測迄今(2004年至2020年12月)共計有34種3萬8,739隻次野生動物利用生態廊道通過被道路分隔的棲地。物種包括山羌、穿山甲、白鼻心、麝香貓、鼬獾、刺鼠、鼩鼱、鼴鼠、小黃腹鼠、赤腹松鼠、蝙蝠、臺灣竹雞、臺灣藍鵲、大彎嘴畫眉、頭烏線、臺灣紫嘯鶇、過山刀、中華眼鏡蛇、黑眉錦蛇、臭青公、茶斑蛇、紅斑蛇、雨傘節、龜殼花、赤尾青竹絲、環紋赤蛇、紅竹蛇、赤背松柏根、壁虎、印度蜓蜥、拉都希氏赤蛙、盤古蟾蜍、貓、狗等;利用生態廊道的物種中不乏保育類野生動物穿山甲、麝香貓、臺灣藍鵲、環紋赤蛇、黑眉錦蛇等。(詳情可觀看影片--陽明山會使用生態廊道的動物們)

生態廊道之紅外線感應照相機及錄影監視系統(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生態廊道之紅外線感應照相機及錄影監視系統
(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廊道影像擷取照片-白鼻心(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廊道影像擷取照片-白鼻心
(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在生態廊道之涵洞完工後,於各路殺熱點的車撞數量減少約35%,顯見這項國內首創的生態廊道系統,對於動物生存環境的提升有極大的影響,其監測累積的影像資料,也可運用於環境教育宣導,此計畫的成效,更可作為道路工程單位在執行新建或修繕道路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