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國家公園網站編輯小組
資料提供: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
泰雅族由來
大約7千年前,古南島語系民族開始進行橫跨大洋的大遷徙,而臺灣很可能是遷徙的第一站。到了大約於5千至2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期間,高山族在不同年代裡各自從南太平洋飄海過來,而北臺灣的泰雅族與賽夏族可能是最早來臺的族群。
根據學者考證,在雪霸園區周圍的泰雅族人從未定居於雪山山脈的高山,他們只散居於海拔2,000公尺以下、氣候涼爽、適於耕種與狩獵的山麓階與河階地,其中以海拔1,000至1,500公尺最多;泰雅族分布地西麓住有賽夏族,分布高度為海拔500至1,000公尺。
居住於新竹縣五峰鄉的泰雅族與賽夏族、尖石鄉的一部分泰雅族,以及苗栗縣泰安鄉的泰雅族,都奉大霸尖山為祖先發祥之地。族人堅信太古時候,大霸尖山有一個佈滿苔蘚的巨岩,自然裂開而生出一男一女,結為夫妻,成為人類的始袓。因為地方狹小,後來分居於山下各地,繁衍子孫。
紋面文化
過去泰雅族以紋面著名,認為男性必須有出草(獵人頭)的經驗,才能在額頭上紋面,才有結婚的資格。女性則必須為織布的能手,才有資格在面頰到嘴巴間紋面成V字形。
而泰雅族的紋面隨著地區不同、部族不同,紋路也多不同。紋面的工作通常都是由舍內的婦女來施行。紋面工具是用一隻長約15公分的木棒,裝上牙刷狀的金屬針,和一支約25公分的棒狀木槌,而墨汁是由爐火中取得的木炭製成的。
紋面是以單手將金屬針置於要紋面的部位,再以木槌擊之,將流出來的血擦掉,再將木炭塗在臉上。
編織文化
在衣飾方面,泰雅族所編織的布匹紋路線條以及色彩的調配藝術,相當美觀精緻。昔日泰雅族人的衣料以苧麻織成的麻布為主,而從種麻、晒麻、搓纖、紡紗、絡紗 、煮線、整經到以水平背帶機織布的所有工作,都是由女性一手包辦。
狩獵文化
泰雅族的原始遊獵文化,起始於先民居住在臺灣北部險阻之地,生活條件較差,古時維 持狩獵優位的原始生活,後來受漢族移民以及平埔族的影響,採取了狩獵與農耕並重的生產形態。
他們一般在秋冬時候狩獵,此時動物會遷至海拔比較低的地方,而且比較肥碩,又因為氣溫較低,獵物屍體比較不容易腐爛。
泰雅族古老的狩獵傳統及一些年長的獵人具有野生動物永續利用的保育觀念,當發現自己獵區內的動物變少時,會停止放置陷阱,待族群恢復後再從事狩獵。
社會結構
泰雅族人非常重視gaga (祖訓或遺言),gaga是一種社會規範,是泰雅人日常生活、風俗習慣的誡律。而頭目是族人依據民主原則所推出的領袖,平日裡同樣嚴格遵循頭目倫理處事。
此外,泰雅族人相當重視婚姻關係,求婚時要請頭目代為提親,男方必須把自己的族譜歌唱出來,女方也唱一次,族內耆老若發現兩人有親戚關係,就不能成婚,而婚事一旦談成,男方會贈送女方一把刀,代表「我把力量加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