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介紹:百年古道--錐麓古道
文章來源: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林茂耀
照片提供:林茂耀
高懸在斷崖上,站在僅約1公尺寬的羊腸小徑上俯瞰,壯麗的太魯閣峽谷就在腳下,垂直落差約有500公尺,驚險又壯觀,這便是太魯閣國家公園的「錐麓古道」。
錐麓古道高懸在燕子口到慈母橋間的錐麓斷崖上,全長約10.3公里,是日治時期大正3年(1914)太魯閣戰役後所修建,主要目的是為了治理立霧溪流域的太魯閣族人。1914年9月起著手開鑿從新城至塔比多(天祥)的道路,於翌年3月完工,這段道路被稱為「內太魯閣道路」,完工迄今正好滿100年。其中工程最艱鉅的是穿過錐麓斷崖的路段,當時稱為「斷崖道路」,即是今日的錐麓古道,想要在錐麓斷崖險峻的地形開出一條道路,其工程難度可想而知,據說當時這段路是徵調太魯閣族勇士從山上垂降而下,在崖壁上鑿出可立足之地後,再修建完成的。
古道沿線有東、西兩段斷崖,這是最驚險的路段,而途中的石雕佛像及日警持館代五郎紀念碑等,更是重要的歷史遺跡。此外,東斷崖下的巴達岡部落不僅是太魯閣族的傳統部落,也是日治時期通過斷崖最重要的據點,曾設有警察駐在所、俱樂部、學校(番童教育所)、宿舍等設施,目前仍可見到當年駐在所門柱及建築遺跡。
無論從燕子口或慈母橋進入步道,一路多是茂密的低海拔闊葉林,而斷崖路段盡是陡峻的大理岩壁,土壤不易堆積,能在此生存的植物,都有過人的適應能力,它們通常能耐得住乾旱、貧瘠的環境。除了可看到黃連木、白雞油、臺灣雀梅藤、臺灣糯米條、雙花金絲桃、小葉鼠李、臺灣蘆竹、桔梗蘭等岩生植物外,以太魯閣為名的太魯閣櫟、太魯閣薔薇、太魯閣木藍、太魯閣艾、太魯閣豬殃殃、太魯閣當歸、太魯閣小蘗等都在此現蹤。而由於地形陡峻,日夜溫差大,也出現高山植物下降的現象,臺灣刺柏、玉山佛甲草等生長於三千多公尺高山上的植物,在海拔750公尺的斷崖上也都可以觀察到。至於動物,雖然不易直接親眼目睹大型哺乳動物,但從步道上偶然出現的長鬃山羊、臺灣獼猴、臺灣野豬排遺,可以得知這裡是牠們活動的領域。
錐麓古道是太魯閣國家公園的史蹟保存區,屬登山型步道。由於路程較長,斷崖路段步道狹窄,且地形陡峻,體能不佳或有懼高症、心臟病者請勿嘗試。同時,錐麓古道實施承載量管制,平常日每日限制96人,假日每日限制156人進入,行前請辦妥入園及入山申請方可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