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臺灣國家公園


:::

行腳台江,與黑琵相遇

作者:國家公園電子報編輯小組

資料提供: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

特別感謝: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王徵吉老師

北韓的黑面琵鷺繁殖區,讓王徵吉留下深刻的印象。(王徵吉攝)
黑琵緊緊相依的巢位,黑琵先生戲稱為養殖場 (王徵吉攝)

為了拍珍貴黑琵相片,您願意花多少時間來等待呢?

有些遊客或許1小時內就將這些相片觀覽完畢,但成就於這「1小時」的背後,其實付出的是將近20幾年的準備、以及3年的規劃與製作時間。台江國家公園遊客中心正展示王徵吉老師20餘年拍攝黑面琵鷺的珍貴照片,ㄧ幅幅照片生動展示於攝影展現場。

珍愛黑琵 終不悔

候鳥,每年總是如期赴約,豐富了台江廣袤的濕地,展現了冬季的生命力。其中,全球瀕危鳥種─黑面琵鷺為國際保育物種,其分布國家如韓國、俄國斯、中國大陸、日本、臺灣、香港及越南等,莫不致力於建立保護區及棲地管理等保育工作。臺灣位處黑面琵鷺重要度冬區域,每年近6成黑面琵鷺陸陸續續飛抵度冬,停留台江地區長達半年,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以下簡稱台管處)於98年成立以來,積極推動濕地及遷徙性鳥種等各項保育工作,就是希望可透過淺顯易懂的方式推廣國家公園保育理念。

為了讓更多民眾領略黑面琵鷺之美,台管處委請黑琵先生王徵吉,以及長期致力於生態領域工作的許晉榮先生,耗時3年走訪黑面琵鷺各繁殖地與度冬地,用專業且充滿感情的鏡頭與文字記錄,出版《黑琵行腳》生態攝影、文字紀實專輯,並特別規劃辦理攝影展。

王徵吉與許晉榮於1993年至七股拍攝黑面琵鷺時就已認識,至今已將近有20幾年交情。在這3年的製作期間,兩人每天起得比日出更早,收工得比夕陽更晚,就是希望能趕在環境改變之前,記錄黑面琵鷺在不同時空下的多樣性樣貌。

「南韓的黑面琵鷺繁殖區,是我們花費最多的拍攝地點,一趟的來回船費竟然就將近要花3萬!」王徵吉憶道:「當時下船後我邊走邊碎念著這令人心疼的費用,但當我登上拍攝地點時,一看到面前的景象,完全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150多對、超過300隻的黑面琵鷺群出現於王徵吉眼前,相較過去在其他繁殖地一次只能看到50多隻的場景,此壯觀的景象著實讓王徵吉心中相當震撼。「此外,一個巢裡面有4顆蛋的情景,也是我過去23年來沒看過的。」

於是,儘管一趟的旅費如此昂貴,但為了紀錄珍貴的繁殖過程,王徵吉與許晉榮依然在3年內就去了6趟,兩人對黑面琵鷺的癡愛,可說是「衣帶漸寬終不悔」。

巢裡面的4顆蛋,是王徵吉拍攝黑面琵鷺23年來很難得看到的景況。(王徵吉攝)
山之巔水之畔,密密巢卵,窩窩相連 (王徵吉攝)

行腳紀錄 永不歇

除了經費,「人脈」也是紀錄過程中很重要的條件。當到一個陌生地方,要找到熟悉、且願意指引的人不簡單,還要能了解當地生態環境的人更是難上加難。「為了一隻鳥,拍攝23年拍不完,甚至還傾家蕩產。但為了黑面琵鷺,我還是會一直這樣紀錄下去。而如今能走這麼遠的路,依靠的就是一群同樣為了黑面琵鷺生存而努力的朋友,沒有他們,也無法順利完成。」王徵吉感性說著。

在台管處所舉辦的「黑琵行腳」攝影展及講座,除有精彩動人的攝影照片與導覽,亦跨界安排多場講座,分享有關黑面琵鷺族群生態、數量調查、棲地環境、經營管理與繫放等研究,以及藝術家潘家欣小姐分享攝影展策展的詩文創作過程…...等精彩內容,引領觀賞者透過物種之美,進一步探討生物與人、土地的關係,深入瞭解及關心保育議題。

本系列講座基於推廣國家公園自然保育理念,活動免費,歡迎對鳥類生態及跨界合作有興趣之各界人士蒞臨參與。「黑琵行腳」攝影展覽時間自1月14日起至6月17日(週一休館)。更多活動訊息歡迎至台江國家公園入口網站(www.tjnp.gov.tw)。

《黑琵行腳》生態攝影、文字紀實專輯新書發表。(台管處提供)
《黑琵行腳》新書發表會。
(台管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