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臺灣國家公園


:::

《雲端上的白鷹》影片

作者:國家公園網站編輯小組
資料提供:內政部國家公園署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創作背景

熊鷹是臺灣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目前除了國家公園或保護(留)區有較穩定的族群之外,低海拔地區族群正面臨棲息地喪失及過度獵捕的威脅。本次生態影片為國內首次發表瀕危物種熊鷹生活史影片,是內政部國家公園署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鴻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攝製,透過梁皆得導演3年的拍攝,結合專業的攝影技術,完整記錄玉山國家公園南部園區南橫地區熊鷹家庭的繁殖育幼的生活史過程。

一開始為調查過程中記錄到臺灣第1隻繫掛衛星發報器的熊鷹幼鳥「Uli」,從幼時白絨絨的模樣 ,在親鳥的照料下逐漸成長的珍貴畫面,藉由22分鐘的影片揭開其神秘面紗。希望透過對國家公園內珍貴生態資源的探索旅程,能夠引起更多人對於生態保育的關注,與我們一起愛護臺灣珍稀的自然資源。

《雲端上的白鷹》影片封面
《雲端上的白鷹》影片封面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內容介紹

在臺灣的中央地帶,玉山國家公園守護了許多野生動物。20世紀末,這裡是臺灣陸地上最壯碩的動物-臺灣黑熊的研究起家厝,現在則是臺灣天空中最壯碩的猛禽-熊鷹的重要研究據點。

熊鷹是白天的流星,身影總是一閃而逝,牠是臺灣天空最不容易遇見的日行性猛禽,讓賞鳥人空等一整天,是經常有的事。只有12月是最佳的機會,這時節熊鷹準備繁殖,天氣好的日子,運氣爆表時,或許看得到牠們追逐、打架、求偶對爪,甚至交配的行為。

熊鷹是白天的流星,身影總是一閃而逝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熊鷹是白天的流星,身影總是一閃而逝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越年輕的熊鷹,羽毛顏色越淡,尤其未成年前,出現時特別耀眼,因此有些原住民就叫牠「白老鷹」。春末,一隻白絨絨的小傢伙出現在樹頂上,牠出生一個多月,將是臺灣第一隻裝設衛星發報器的熊鷹幼鳥。

孫元勳老師是研究猛禽和鳥類的專家,他主持的研究室暱稱為「鳥店」,作風很接地氣。大約20年前,孫老師開始在臺東、屏東的低海拔山區進行熊鷹的調查,這幾年他將觸角延伸至中高海拔,選定地勢陡峭的南橫山區,探索熊鷹的秘密生活。

其實早在2月時,孫老師就透過衛星定位資料,研判繫放過的一隻熊鷹母鳥,應該正在孵蛋。雖然很著急,但是擔心干擾會造成敏感的熊鷹棄巢。因此一直等到雛鳥孵出幾週後,才出發尋找巢樹。根據定位資料,熊鷹的育兒房分明就在公路附近的山坡,卻無法直線抵達,研究團隊只能乖乖繞路,背負重裝跋山涉水。

為找尋熊鷹的巢樹,研究團隊只能乖乖繞路,背負重裝跋山涉水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為找尋熊鷹的巢樹,研究團隊只能乖乖繞路,背負重裝跋山涉水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布農族的Ibi,漢名叫杜順發,他曾經在玉山國家公園擔任巡山員,走在驚險的陡坡上,就跟野山羊一樣靈活,由熟悉家鄉的他帶路,就是最可靠的保險。Ibi本來不大認識熊鷹,因為在布農族的傳統知識裡,鷹類以體型區分,只分為大小兩種。布農族也沒有利用鷹類的習慣,和一個女孩變成老鷹的傳說有很大的關係。

布農族神話裡,有一個女孩抗拒後母的虐待, 追求自由繼而變成老鷹的故事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布農族神話裡,有一個女孩抗拒後母的虐待,
追求自由繼而變成老鷹的故事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熊鷹又稱為赫式角鷹,分布在日本、中國東南、臺灣、中南半島、印度西南,最新的分類只有兩個亞種,棲息在臺灣的屬於指名亞種。在臺灣,熊鷹名列瀕臨絕種一級保育類野生動物,非法獵捕和棲地破壞,是最主要的威脅。

臺灣究竟有多少隻熊鷹? 專家們努力評估,少的估計有3、4百隻,多的則有1千隻。因為研究起步晚,熊鷹的現況依舊是個謎團,想要擬定妥善的保育策略,必須充實熊鷹的基礎生態資料。臺灣的熊鷹研究比日本晚了20年,調查過程中,孫老師經常請教日本熊鷹專家-井上岡彥先生。找到巢樹之後,孫老師和內政部國家公園署玉山國家公園處緊急決定加設監控攝影機。

架設監控攝影機後,可以24小時監控熊鷹巢位動態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架設監控攝影機後,可以24小時監控熊鷹巢位動態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小白鷹伸長脖子,動作跟平常有點不一樣,牠吐出一顆食繭,裡頭都是牠無法消化的東西,比如骨頭、皮毛。如果沒有攝影機24小時記錄,這顆食繭將是提供研究熊鷹菜單的重要依據。架在巢邊的自動相機,總共收集了一個多月的資料,記錄到的食物非常多樣,包括攀木蜥蜴、紫嘯鶇、白耳畫眉、藍腹鷴、山羌等。

在親鳥合力照顧下,50幾天的小白鷹長得很壯碩,最近張開翅膀,跳躍的次數越來越多,這意味著裝設發報器的時候到了。在陡峭的山坡上,研究人員找好立足點,分工合作,一裝設好衛星發報器,速速讓Ibi 送小白鷹回家。

工作人員為小白鷹裝設衛星發報器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工作人員為小白鷹裝設衛星發報器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出生滿60天,小白鷹面臨一場大雨考驗,從白天站到晚上,淋了6個多小時的雨。終於等到雨停,可以趴下來休息,身體卻一直發抖,然而這場雨只是生存考驗的序幕而已。

血液的鑑定結果出爐了,小白鷹是母鳥,Ibi 幫牠取名叫「Uli」,希望牠像自己的孫女一樣平安長大。接下來炎熱的夏天,Uli的生存大考登場,暴雨、颱風相繼來襲,溪水暴漲沖毀了陸橋,狂風暴雨讓部落變成孤島,同時也徹底阻斷小白鷹一家的訊號。

出生滿60天,小白鷹面臨一場大雨考驗,淋了6個多小時的雨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出生滿60天,小白鷹面臨一場大雨考驗,淋了6個多小時的雨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幸好到8月底,收到一連串的衛星訊號,小白鷹Uli不僅活蹦亂跳,而且早已跨出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步。牠在6月飛離巢樹,接下來2個月Uli的定位點離不開巢位500公尺。9月開始,一群一群的赤腹鷹和灰面鷲陸續出現在塔塔加上空,牠們在天空中聚集盤旋,排列成柱子的景象。

鷹群盛況過後,小白鷹Uli面臨生命新階段,牠沒有同伴,必須獨自展開漸進式漂泊。年輕熊鷹在建立自己的地盤之前,必須四處探尋漂泊,甚至競爭打鬥,如果找不到安身立命的天然林,就只能繼續漂泊,或者委身在條件較差的棲地。即使在玉山國家公園保護大傘下,一隻猛禽的出生和成長,依舊面臨很多考驗,如果存活下來,就繼續生生不息的節奏。

年輕熊鷹在建立自己的地盤之前,必須四處探尋漂泊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年輕熊鷹在建立自己的地盤之前,必須四處探尋漂泊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冬天過去,Uli的父母順利誕下另一隻小白鷹,而Uli則繼續漂泊。目前為止,這是一個美好的進行式,希望將來Uli和牠的同伴,都能夠擁有理想的森林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