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臺灣國家公園


:::

國家公園的綠色種子:搭起大自然橋樑的靈魂人物

作者:朱惟君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這棵是太魯閣櫟,是這裡相當具代表性的植物,因生性喜愛生長在石灰岩環境而限制了它的分布,除太魯閣峽谷外,其他地區僅有零星散布,屬於台灣特有而珍稀的物種。它與青剛櫟的差別,可以明顯地從果實上辨別,青剛櫟的殼斗是環狀,太魯閣櫟則呈點狀。」

在太魯閣國家公園的綠水步道旁,解說員林茂耀細細敘說關於太魯閣櫟的種種,這樣的解說很自然就從物種介紹,導引到物種與環境間的息息相關。

為了比對兩種植物的果實,我們努力在地上搜尋,秋天的陽光溫暖又多采,落葉斑斕美麗,同時見到松鼠吃剩散落一地的現場,林茂耀說,也正因為松鼠這般的吃食習性,讓漏網之魚的種子有機會繁衍下一代。這又進一步帶領民眾理解植物與動物間相互依存的生態意義層面。

綠水步道除了有相當特殊的生態景觀,同時也是合歡古道的一部份,舊時太魯閣族的部落也曾落腳此地,這是大家在遊覽國家公園時較容易忽略的歷史與人文面向。

這樣的現場真是既鮮明又有趣!難怪書上對於解說員的註解,總說:「解說員是解說的靈魂人物,再好的解說牌或解說媒體都不如解說員能直接引領遊客進入大自然知性與感性的洗禮。」

剛剛尋找果實的過程,則是解說員不著痕跡、親身示範的環境教育,林茂耀說,如果解說員從樹上摘取,其他人就會跟進,反之亦然。所以無論要觀察植物的葉片或種子,都當從地上拾取;即使有時需要揉搓樹葉以體驗或分辨其特有的氣味,最好也盡量尋找老葉,這樣對植物的傷害最小,是體現對自然當有的尊重。有時場景氛圍恰當時,林茂耀也會適時與遊客分享相關的環境議題與觀點。


太魯閣國家公園綠水合流步道(照片來源:太魯閣國家公園)解說員不愧是大自然與遊客間最最稱職的橋樑,除了在「知性、感性與態度」上,適度引導民眾「以最和諧的方式親近國家公園」,必要時還會不厭其煩提醒大家安全的重要性。

「當你遇到約5、6隻虎頭蜂在附近環繞飛行時,最好立即循原路回去,因為你很可能已侵入牠們的領域範圍了。此時切記絕對不可有揮趕的動作,因為就虎頭蜂的語言,這正意味著『宣戰』,你很快就將面臨大軍壓境的恐怖場景。」太魯閣國家公園志工解說員陳敏彥在另一場解說行程中,則為大家上了安全與生態兼具的一堂課。

一位資深而優秀的解說員,常常讓人經歷相當不同的體驗,或為你開啟視野遼闊的另一扇窗;這其實奠基於背後源源深厚的基礎──也就是下集即將為你介紹的「一位資深解說員的養成」過程。

附註:國家公園提供有免費的團體導覽解說服務,大家可以善加運用。以太魯閣國家公園為例,團體導覽人數是15人以上,二週前預約;各國家公園規定會稍有出入,請自行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