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整理
由於鄰近住民的生活圈,以及與都市生計間的高度重疊,墾丁國家公園一直面臨極大的生態壓力,李養盛處長表示,其中又以違建問題最為嚴重,甚至有大面積侵占國有地的情形,民代關說固然是一大壓力自是難免,但事涉違法。目前都將依法逕行告發、拆除、移送法辦,例如現下就有一起某民代涉足其間的官司正進行中,因為「今天不做,明天就會後悔。」
李處長重申維護生態環境的決心表示,相關違建、濫墾、毒魚等違法行為都會加強巡查及取締。他進一步分析居民心態認為,他們永遠覺得還缺一間房,少蓋一層樓,殊不知,多蓋一層樓,就干擾了優美的天際線;多搭一間鐵皮小屋,把自己與鄰居的居住美觀,都給破壞了,而且,濫建濫墾卻未妥善處理的泥沙還會隨水流入海,危及珊瑚礁的生態環境。因此除了加強執法外,還需宣導民眾,讓他們知其所以然。
在海域部分,除了每月例行巡查外,對於散落海底的漁網,也會定期加以清除,以免危及生態環境及潛水人員。至於近日裡大家多所矚目的阿瑪斯號殘破遺骸問題,李處長說,管理處去年已先委託學者進行定位研究,看看是否有「位移」的疑慮,再來評估後續處理事宜。
墾丁一年四季裡都是遊客暢遊的好時節,服務遊客眾多,佔全國旅遊人口的7%,說到底,就是承載了極大的遊憩壓力。對此,李處長說,「我們將管理重心放在生態保護區,實施總量管制,例如南仁山每日限制400人,龍坑每日限制200人,採事先上網或電話申請方式辦理。」李處長也特別建議大家,可以多多錯開旅遊旺季,除了可獲得較佳的遊憩品質,也為生態環境多盡一份心。
發展生態旅遊是國家公園與當地良性互動的極佳方式,李處長表示,管理處去年開始訓練當地青年導覽解說的能力,社區相關活動也盡量配合參與,積極尋求提昇當地服務能力及就業機會的可能。
文化、生態旅遊的未來潛力,李處長說,例如光緒年間所建的鵝鸞鼻燈塔、「牡丹社事件」的發生地龜山、恆春古城、南仁山的原住民石板屋等都極具歷史人文特色,可與當地政府及居民一同規劃願景。談及合作,李處長表示,像龍鸞潭就位於水源地,所以包括國家公園內或鄰近區域的相關單位,如核三廠、林試所、牧試所、水利單位、氣象單位、軍方單位等,也都當採以合作的夥伴關係而非彼此對立矛盾。
在國際交流部分,李處長說,國家公園學會與日本的國立公園協會每年互訪,進行相關資訊、管理協調、調查研究等交流。從中,李處長觀察到,日本的官方組織編制小的多,「這是因為他們的國民較守法,不需耗費太多人力在違法取締上,而能將工作重點放在補助、協調及研究方面。」確實值得我們深思。另外是透過IUCN─WCPA與大陸相關的生態保育組織進行交流;李處長說,大陸在保育執法上較強勢,執法較徹底,也較無關說問題,這都是足堪借鏡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