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臺灣國家公園


:::

[國家公園新年展望]太魯閣國家公園 黃文卿處長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整理

太魯閣國家公園黃文卿處長 談及太魯閣國家公園發展願景,黃文卿處長首先表示,在國土保安與生態保育的前題下,將主動協助具有保護區之緩衝區功能與入口遊憩服務機能之國家公園鄰近城鄉區域,進行環境規劃與遊憩設施整建,並進而結合地方觀光產業,共同促進東部區域發展。

黃處長進一步說明,以太魯閣國家公園每年約150萬人次遊客造訪來說,如以每人消費2,000元計,每年對於花蓮地區約有30億的貢獻;因而當亟思將太魯閣的壯麗景緻與自然人文內涵與東部地區整體觀光發展相扣合,同時加強與地方的協調機制。

保育的精神不變,但現在更強調永續發展及生物多樣性的精神與做法,黃處長以最近剛生效的「京都議定書」為例說明,她認為太管處可配合扮演環境監測者的角色,例如觀察紀錄合歡山區動植物對溫度變化的敏感性與反應,作為溫室效應及氣候變遷的研究基礎等。

另外,在土地與水資源保育上,太管處著手清查資料,將協調林政單位對中橫沿線的開墾土地積極進行復育措施與生態造林;必要時辦理土地撥用與清償事宜。

針對目前國家公園內土地權屬多元的事實,黃處長重申與其他部門共同合作的重要性,她表示,目前太管處已成立中橫公路景觀改善協調聯繫會報,以及天祥地區首長聯繫會報的機制,期望即時達於良性的互動與協調。值此組織改造之際,黃處長強調,未來無論國家公園歸依行政院何部會,管理處都應積極取得土地轄屬權,並實質擔起保育責任。

另外,與原住民的良性互動,不論在新的國際保護區發展趨勢或生態旅遊的發展上都是關鍵。黃處長說:管理處將主動輔導原住民發展獨特、具優勢的相關產業,如意識產業(語言、生態智慧等)、傳統技藝產業(織布、圖騰、建築等)、自然資源(環境、文化、解說等)與文化產業(舞蹈、歌謠、服飾等)等。同時,適時辦理原住民傳統織布、舞蹈與口簧琴製作與吹奏等分齡訓練,以及民俗植物的利用等研習課程,除保存其傳統文化,也積極使之融入國家公園所規劃的相關活動中。為實質促進傳統文化的保存,黃處長認為,仍應適度修正國家公園法及相關管制事項,讓原住民得以有尊嚴的從事傳統狩獵與傳統植物採集等。

除了與原住民的夥伴關係,黃處長表示,還可推動民間共管或認養國家公園相關設施。她進一步說明,園區內的遊憩設施、健行步道及高山登山道路等都可以「擇定民間認養機構並簽定認養合約和回饋措施」的方式加以規劃,供民間保育團體、登山團體或企業機構認養維護。

在全球思考的願景上,黃處長表示,希望未來可以依循締結國際姊妹國家公園的模式,加強全球峽谷型或海崖型國家公園保護區的經驗交流。同時計劃成立國際峽谷地質地形研究中心,提昇經營管理的視野更具國際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