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愛戀公園誌

友善列印 轉寄字級:

從東沙國家公園設立談國際海洋保護責任

作者:吳祥堅
(東沙國家公園籌備小組、國際自然保育聯盟物種保育委員會專家)

東沙群島位於台灣西南方海域,由3個珊瑚環礁所組成,最大面積的東沙島,位於東沙環礁上,環礁近圓形,直徑約20公里,是歷經百萬年才長出來了,屬於世界級的自然遺產,其孕育的生物資源極為豐富,是漁類重要棲地和天然(非人工)魚礁,可惜國人和少部份外國漁船,在此以破壞式的捕漁方法,讓東沙海域的珊瑚和生物資源喪失了90%以上,這讓以「海洋立國」的台灣島,蒙上極大的羞辱。

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和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等國際組織,對海洋資源保護非常重視,2003年5月在墨西哥召開「向海洋的末日挑戰」(Defying Ocean's End)的國際會議,來自二十多個工業國家和多國代表及專家學者,為日益升高的海洋和資源問題,尋求解決之道,希望能讓惡化的世界海洋,起死回升。最近國際自然保育聯盟將海洋物種和棲地改善列為重點計畫目標,以「海洋物種不會消失-粉碎不正確的觀念」(Marine species can't go extinct-shattering the myth),為主題,將過去大家認為海洋資源極為豐富,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觀念,加以導正,呼籲各國重視海洋資源保育工作。

目前全世界110個國家的珊瑚礁重要地區,約有30%已經喪生,另外的30%,將在未來的20-40年間,嚴重枯竭,珊瑚礁是海洋生態系資源最豐富的地方,IUCN為了挽救珊瑚危機,現正協助印尼進行珊瑚礁棲地復育和經營管理計畫,也聯合12個國家,五十多位科學家,在印度洋進行珊瑚白化、死亡的調查和復育評估工作,並協助巴西進行海洋?染控制的試驗工作。這些保護海洋的工作,已經是世界各國責無旁貸的共同目標,台灣當然不能置身事外。

世界重要的漁場,有70%是處於嚴重捕撈狀況,每年7000-7500萬噸的魚獲來自海洋,比過去10年成長了34%,這種過度捕撈,已影響資源的再生能力,台灣沿海資源,長期以來,被兩岸人民過度捕撈,甚至用電魚、毒魚、炸魚方式,枯竭海洋資源,破壞珊瑚礁魚類棲地,漁民漁獲量愈來愈少,已經損及後代子孫使用資源的權力,急需兩岸政府共同來解決。

東沙環礁設置國家公園,除了達到資源保育、復育目標,還可規劃為國際海洋研究站,參與國際海洋保護的行列,豐富的海底資源:三百多種的珊瑚,六百多種的熱帶魚類,數以萬計的海星、貝、螺、海膽、蝦、蟹等無脊椎動物,都是海洋環境教育和海洋生態旅遊的重要資產。另外東沙海域海底可能孕育許多非生物資源,為各國必爭之地,設立東沙國家公園,進行海洋保護工作,透過國際合作,將可解決不必要的紛爭,並能增進台灣在國際保育的角色。東沙海洋國家公園是我政府進行海洋立國的一大步,海洋國家公園與陸地上的國家公園在發展重點上是不太一樣的,但對資源保育都是同等重要,立法院2005年1月,將推動東沙國家公園的預算全數刪除,國內關心海洋的專家學者和民間團體,無不震驚!聽說刪除的理由是:財政困難。其實自然資源的保護,很難讓民眾感受到其經濟效益,海洋中有世界最長的山脈(屋脊),最長的瀑布,最深的山谷,海洋中的黃金藏量,可以讓每人分到4公斤,海洋食品提供了20%人類所需蛋白質,海洋科學的發展、海洋溫差發電、海洋牧場、海洋能源的開發等,勢必影響人類未來的生活,政府有需要加強和民眾的宣導,教科書上多一點海洋資源的介紹,相信民眾了解海洋資源重要性之後,一定會促成海洋的保護工作。

若東沙海洋國家公園能夠設立,我們將更有機會參加國際海洋保護的相關計畫和會議,用積極參與世界組織之各項活動,善盡國際海洋保護責任,讓世界各國認同我們的努力,請立法院支持我們海洋國家公園的設立。(本文同步刊載於中國時報2005-02-08)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