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愛戀公園誌

友善列印 轉寄字級:

興建在祖居地的日本路-八通關日據越嶺道 走入祖居地(上)

作者:趙聰義
「貫古穿今-八通關越嶺古道重現典禮」徵文比賽一般文章組:甲等得獎作品

在我所居住的地方,有一個地方叫拉庫拉庫溪,現在就位在玉山國家公園裡面。裡面有一條布農語叫dan-lipunh的路,翻成中文就是日本路,也就是文獻所稱的八通關越嶺古道。古道是日治時,由日本雇用平埔族和阿美族的阿勇所建造而成的路。因為表哥的關係,常常有機會進入山中看看。

每次要上山前的前一個晚上,都會去表哥的家整理。記得第一次上山,那時是大學一年級的暑假,表哥問我要不要跟著他一起去山上。我沒有參加過什麼登山活動,沒有什麼登山裝備,而一套登山裝備都是要好幾千元,對我這個學生來說,根本買不起。表哥說沒有關係,可以安排。表哥拿給一個我登山背包的架子,再給我一包馬袋和一條黑色的塑膠繩子。所穿的衣服和吃的東西就放在黃色馬袋裡面,我這一身裝備是族人在山上經常使用的。

從那一次,我開始進入長輩所稱的祖居地(maiasasng)。老人家曾經這樣說,在不知道的年代中,布農族人翻越了中央山脈,開始在拉庫拉庫溪移動。

族人進入中央山脈之後,以阿桑來戛(asang daingan)為中心延伸建立了許多分社,經過與先住民矮黑人(Sadoso)的爭鬥取得其所有的土地後,更以巒大社為中心向北方及東方擴展。

由於尋找耕地與獵場,族人從南投越過中央山脈向東方及南方移動。其中最早開始移動的為丹社群,進出的地點以太平溪(tavila)中游地區。巒社群接著沿著拉庫拉庫溪中游及太平溪上游移入,以此為據點逐漸向下游伸展。郡社是這三群中最晚進入東部的一群,約在十八世紀末。由於母社地利之便,因此郡社的移民多沿著郡大溪上游而進入拉庫拉庫溪。

我的袓先則是從那南投過來後,經過那那托克(nanadok),再到馬西桑(Mashisang)。日治時則被迫遷到現在的地方。所以拉庫拉庫溪這個地方,有我的族群、家族的集體記憶。而我尋找祖先的記憶,增加我對這個地方的情感與認同。

我們每次跟表哥進去,都會在登山口前,表哥嘴中唸唸有詞,向袓先們祈禱說。「imu tu uvaz hai ,muhan ludun sadumu,pisihala inam tu isang(你的小孩要看你們,請平靜我們的心)。」與祖靈對話後,大家也把手邊用紙杯裝的酒,灑一點在地上,表示對山的尊重。

瓦拉米-跟著我一起來

族人在遷移的過,為走過的山、溪、樹、石頭命名。每一個命名,都有屬於這個名字的故事。我尋著祖先所命名的地名,進入山區。首先進入的是南安到瓦拉米的路線,這一段沿「拉庫拉庫溪」南岸,由海拔約600公尺處緩慢盤繞溪谷上升至1068公尺高的瓦拉米。Maravi瓦拉米布農語的意思是「一起來、跟隨」。

往裡面前進去,有山風橋墨綠色的吊橋橫跨溪谷深壑。橋上望下,山壁上長滿了台灣蘆竹如垂簾掛下,迎風搖曳,像布農少女頭上用琉璃珠串成的頭飾,輕柔著飄逸。喀西帕南(Kasivanan)這裡有一座「喀西帕南事件」紀念碑。父親曾說發動抗爭的naqaisulan氏族,有一部份遷移到我們現在的部落。我們的takis vilaizan氏族,因為跟他們的姻親關係,而遷來現在這個部落。那時日本政府因為收繳槍枝,而引發族人的反抗,襲擊駐在所。

接下是則是進入黃麻、魯崙(Ludun)、哈哈比(Hahavi)、(Saigu)-賽珂是曲流,溪流彎曲的意思。在古道中,走到那裡,我都會記著這個地方的名字。這些命名符號,原本只是族人用來指示的地名,沒有特別的象徵意義,卻因為有布農族的祖先在此居住,這些地名對整個族群產生意義的變動。也對我產生意義,使我與這個空間有了聯繫,族群的集體記憶一一顯現在我的腦海中。

大分-水蒸氣

第一次進入大分的時候,是在五年前,還是個大學生。第一次進入上山的行程,就是要橫越dan-lipun。那時的路程是塔塔加-玉山-八通關-南營地-大水窟-大分-南安。

進入到大分,已經是入山後的一星期後了。帶著一個星期沒有洗澡的身體,身心疲備的進入大分。

大分布農語Dahun是水蒸氣的意思。因為在大分的溪底有溫泉露頭冒出大量蒸氣的意思。郡社又稱大分為Mongnavan,意思是平台的意思。我們在大分待了一天,算是休息天。我們趁著什息天,在那裡尋找日本的建築,大分的地形呈現階梯的多層平台構成。我們在以前的駐在所休息。我們往第二層平臺走去,那裡在日本時代曾經有兩間學校,一間是收日本人的小學,這也是拉庫拉庫溪流域中唯一的日本人小學-大分尋常高等小學校。另一間則是收布農族的小學校-大分蕃童教育所。在學校有一座紀念碑,紀念大分事件死難的警備人員。紀念碑旁原本一座地藏王像,現已不見了,以前是日本人官員在此分手的地方。日本藉由新建築的建立,來改變布農族文化所依賴的物質基礎及其面貌,並企圖在這個邊陲的山林,連接到日本。

隨意走走,走到一個角落,表哥說這個地方曾經埋了三十幾個布農族的勇士。我想起了這個可能是拉荷阿雷兄弟領導布農族攻打大分警官駐在所的大分事件。

托馬斯-黑熊

第二次入山,那時原本預定從南安進入拉庫拉庫溪南岸進入,然後在北岸出來。走到大分時,雨連續下了三天,我們就在大分什息三天。

天氣總於好轉,我們開始往托馬斯駐在所前進。Dumas托馬斯在布農語是黑熊的意思。路上總共要過三個很危險的大崩壁。還經過了Dadahun塔達芬、isila意西拉等駐在所。經過第三個崩壁時,有一位同行的人,滑了一下。趴在崩壁上,旁邊的人拉了他一下。而我就在他後面,我也嚇了一跳。我拿起事發的泥土,放在口袋中。並在口中唸著:

「isu is-ang ,katu idi mal-u你的心,不要在此停留。」(待續)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