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勛宜(雪霸國家公園一期義解)
提供: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
國中國文有一課課文是取材朱自清先生所寫的〈春〉,文章裡有一段是這麼寫著「⋯鳥兒將窠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 ⋯」 其中「窠巢」兩字,課本解釋是鳥窩在洞裡的叫窠、在樹上的叫巢。《形音義大字典》上記載著:「樹上曰巢,穴中曰窠。窠字本義原作『鳥巢』解,乃指鳥為巢其 形似穴而言,故從穴。又以『果』本做『木實』解,外型常圓,中藏其核,發芽再生者;窠亦圓形,鳥入其中,藉以生息,故從果聲。」,巢:「乃雀鳥在樹上結以 棲息之處。上面三劃像鳥形,田像鳥所營之巢形,木則為高架樹上。」
讀到這裡,或許要問,鳥兒在繁殖期,不都是利用樹上的枝椏間或在灌木草叢堆裡共築愛的小窩嗎?怎會築在洞裡呢?不錯!千萬別懷疑,就像某些哺乳動物一 樣,有不少鳥族就愛在「窠」裡育雛。而這些不同類型的鳥窩還真的是形形色色,無奇不有耶! 有些鳥類會利用樹木枯朽後所形成的凹陷洞穴做為傳宗接代的處所,如俗稱貓頭鷹的鴟鴞科鳥類。有的會利用岩壁或橋樑樑柱下的隙縫做為棲身之所,例如常見的 (雨)燕科鳥類。也有些溪澗鳥類會在水邊堤岸旁掘洞為「窠」,如俗稱魚狗的翠鳥。
另外有利用天然樹洞來營巢的,如大家都耳熟能詳的鴛鴦。更有的靠「鳥」工一爪一喙辛苦打造家園的,如吃睡都在樹林裡的啄木鳥。但也有少數山雀科的鳥類 會利用接近地面附近的洞穴築巢,為了避免天敵覬覦,往往會選擇有樹藪掩蔽的隱密環境,以增加巢穴的安全性。 為讓進一步明瞭鳥類築「窠」的習性,試以大家熟悉的啄木鳥為例。在野外看到牠,總是忙碌的攀爬於樹椏之間,覓食時,以堅硬的嘴喙快速的敲打樹幹(奇怪!為 什麼牠不會腦震盪?),再啄食樹皮或樹幹裡的蟲子,贏得賞鳥人士封給「綠林神醫」的雅號。每年晚春初夏的求偶季節裡,慣以尾羽抵住樹幹以嘴喙在樹幹上鑿洞 築巢,到了夜裡也多會棲宿於其中。一旦棲所遭受天敵驚擾侵犯或認為老舊不堪使用時,就會棄巢另起爐灶。大致說來,牠們的巢洞入口距地面都有十數公尺高,其 洞口內徑也僅能容納親鳥進出,洞深長約二、三十公分,這都是預防天敵時發展出來的本能經驗。啄木鳥從出生之後,舉凡食宿休憩皆仰賴樹林裡的資源提供,森林 可說是牠們的衣食父母。
近年來,人類對山林的開發,已危害到依賴林木生活的物種,哪天如果森林從地球消失了,間接的也會影響到許多物種的存續。 天地間,萬物為了繁衍後代,必須想出千奇百怪的方式來取得存活的優勢,這便是天擇,也是自然的法則。下次拜訪大自然時,透過觀察與細心的賞玩,當不經意地邂逅角落裡的小生命時,那才真的叫別有「洞」天哩! 知道了「窠」與「巢」的區別,往後就不能指鹿為馬把「窠」誤唸作「巢」了。從這裡也可看出,經常保持求知慾將是一件美好的生活經驗,不但可以獲取新知,與時俱進,更可豐富生活內涵,在言談與下筆時不致落於「窠臼」中。 註:窠臼,亦作臼窠;係指格式相似的窠巢和舂臼。比喻老套,陳舊之格調(陳言老套)。
轉載自《雪霸國家公園簡訊》秋季號第43期
築「窠」小精靈
最近更新:2010-10-06
刊登日期:2007-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