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科廷
回程
同樣的路徑、同樣的時間流動、同樣的擺盪,相反的方向,回程。月光無比的圓潤讓海像鏡子一樣映射,裡頭的結訓開始探討東沙島的可能性,將是結束也是高潮。等待且珍惜將回到高雄的時光。
一樣錯過海上的日出,但卻看到海中的精靈跳躍、翻滾,在海中嬉戲,越過船首轉眼在船尾跟我們告別的海豚,這是安可曲。
前方出現熟悉的高樓在烟霧裡竄伸,海市蜃樓般漂浮在海平面。旗津與中山大學在我們兩側擦身,進入高雄港的懷裡,回到了出發地。
這時真有時差的錯覺了,我的身軀仍在搖晃,一直,像困在船上的靈魂,固築在海洋的思念。
迴響
從東沙島回程之後有種驕傲的感覺,因為我到過別人不一定有機會去成的國土,欣賞異於台灣那已熟悉感覺的環境。每次遇到認識的人都很興奮的提及我在東沙 看到的美。但是,他們卻也對東沙很模糊:在哪啊、多大、沒什麼吧......諸如此類的,讓我感覺有點失望。或許大家對東沙島的印象都是很模糊的,因為她的遙遠脫 離了台灣的生活記憶,但即便是包圍著我們島嶼的海洋,大家對她仍是陌生的,所以有老師(我回來時跟他介紹東沙島時)只看到了東沙陸上植物生態相的單一,而 忽視了海洋的豐富,也忽略了島上的歷史意義。
東沙成立台灣指標性的海洋國家公園後,大家對台灣的概念一下就拉到了南海、拉到了海洋的國度,才發現台灣並不侷限,而是自己讓自己困住的。我們一直是海洋的國度,被海水溫暖擁護的島嶼群。
在島上除了欣賞這難得的風景外,也上了很多老師的課程,從地理、生態到人文歷史,用更多元的角度來"觀光"這座島嶼,體會她深層的美感。島上最豐富的 資源就是軍事的景觀、陸地及海洋生態。島上的軍事建物幾乎都是潔白的,充滿希臘島嶼的風情,卻又是濃厚的軍事色彩,現只嗅到平合的氣息,是南洋的悠閒自 在,如同珊瑚礁內的魚群悠悠擺動絢麗的身軀。也因為是海島的關係,隔離了相鄰陸域的植物生態圈,島上的植物物種較單一化,可反觀水面下的世界則是迥異的不 同,真如同陸上的熱帶雨林,是生物歧異度很高的生態環境。
但東沙島上現在所產生的廢棄物、廢水如何處理?這個暑假參與河川志工的研習課程,發現河川、海洋的清淨最重要的是廢水的處裡,而先進城市的重要指標就 是是否有汙水下水道設施。反觀台灣另一包含海域的墾丁國家公園,就是因為店家林立、旅客蜂擁而至,可大量的汙水卻污染了珍貴的海洋。上島之前有聽今年8月 才上島做植物調查的學長說,島上很多垃圾,尤其是隱藏在草海桐叢中,有廢輪胎、酒瓶、廢炸彈......。在打這篇心得前仔細看過研習手冊,上面寫著我問題的解 答:島上的廢棄物主要運回台灣,剩下焚燒後掩埋或"海拋";污水處理則無下水道系統,有優養化之虞。這令人非常疑慮東沙島的環境破壞仍在持續。因此成立國 家公園的準備,廢棄物、污水的處理是十分先決的。而島上的建築,水電使用有需要更永續的方式,使污染或環境成本降低,節省能源利用。浮潛活動前利用淨灘活 動來暖身就是一個很好的點子,暖身外順道撿拾海灘的垃圾!
在回程的艦上所進行的討論有一組所提出的"working holiday"就是個不錯的永續發展方式,利用假期的方式從事環境志工,除了度假外也對環境獻出一份心,如此一來更能培養出環境倫理、對土地海洋的認 同。東沙國際海洋研究站、東沙環礁國家公園的成立更是種創意的展現,完全沒想到還有保衛南海主權的另層意義,而不採用強硬的軍事守衛,這得確是種前衛的想 法。
四天的行程真有點倉促,沒法仔細觀察島上的細部面貌(生物的生命力),也漏看了島上的遺址(歷史的切片標本),希望以後仍有機會再來這座島嶼,還願。也希望透過大家的努力,讓大家都知道台灣的瑰寶仍在。
東沙島生態研習紀行(下)
最近更新:2009-08-25
刊登日期:2007-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