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 文:陳玉釧
圖片來源:陳玉釧
世界新七大奇景活動結果將於2011年揭曉,玉山以第28名擠進全球前77大,巧的是新七大奇景標章上的7數字,就貼在玉山山頂附近。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正準備好一切必要的推廣行動,昂首邁向準新七大奇景。
從時間軸而言,位居亞熱帶氣候區的玉山,每年均有雪季,享有北國或極地之光,懸滯山巔的冰斗遺蹟或孑遺生物,證明時間長流的無限延展;從空間軸而言,位居南島語系北緣的台灣玉山,是屬水成岩與火成岩之間的過渡特殊地質區域,毫無植被覆蓋的裸岩,表現出其他終年超高海拔積雪不化的地點所無法顯明的岩層肌理特色,峰頂附近的海相化石或岩壁上的固體波痕,這些特色開啟一扇人與天地對話的明亮視窗,讓人悠遊在『見山是海』的超大格局中。
山是凝固的波浪,玉山在海、陸板塊對撞下矗立高點。玉山的造山運動在地層曲線變化上表現出鮮活的印記,不論從玉山脊頂或步道途中的露頭,都可看出蛛絲馬跡。在玉山南北軸向脊頂上,所見到的岩面波痕構造,顯示從水湄到山巔的垂直運動;隱藏在玉山主峰西南側或東峰西側的伏臥褶皺曲線,說明了側向擠壓的壓力運動;排雲山莊上方步道500公尺處的南側坡向,出現了垂直地層,頂端軸部已有向西傾斜、斷裂與破碎的外貌表現。玉山步道八十號棧橋對岸的岩壁,有拱弧地層曲線;在玉山主峰風口,往北峰下切的碎石坡之右側裸岩地層,以拱弧側隱在碎石堆旁,相鄰錯動的位置,以碎石坡的形式存在,常是危險鬆動之處,脊頂以近乎U型凹槽曲線出現,鳳尾岩稜頂則呈現斜V型。玉山主峰東側的小凸岩─鳳尾岩、玉山東峰及東東峰的低鞍,在看似規則的側傾堆疊下,另外潛藏著不規則的伏臥褶皺曲線,以獨特的造型訴說著板塊運動時,台灣本島由東南向西北的推擠所引發的滄桑變化。從遠處低谷仰望此等尖嶺,宛若鋸齒凹槽,經常可在稜頂發現山羊排遺與蹄印。
填充在山頂岩塊裂縫中的石英,原為深層地體高溫熱力作用下的礦物,卻與波痕構造這種表層水體流動現象,同處一個高程位置,顯然是地體垂直翻攪與抬升的交互作用所形成,這種水、火相容的景象,足以讓人直逼台灣天地創世的天問!
據《台灣山脈》一書作者楊建夫先生所述,玉山北峰與北北峰之間的低鞍處西坡坳地,是一處懸冰河冰斗,一塊來不及滑落的巨岩殘浪,被滯留在冰斗邊緣;玉山主、南脊頂上有一些向東傾斜的飛弧曲線,以及稜頂岩塊表面的擦痕等,散落一地的地質歷史碎片,顯明過去地體運動時的驚濤駭浪與錯綜複雜,恐難完整拼湊真相。
西元2005年,東海大學林善雄教授與日本苔類學者Masanobu Higuchi博士合作研究「西太平洋島弧自然歷史」時,首次在玉山北峰發現冰河孑遺植物的臺灣新紀錄種─高木苔,是現生苔類中最古老的類群,斷續分佈於東方的尼泊爾、西藏、婆羅州、臺灣、日本與西方的加拿大與阿拉斯加等。
台灣是滄海,地球的一粟,玉山鼎立全球最大海、陸板塊衝撞的浪頂,是西太平洋列島上自然演化的時間膠囊,是地球村民開啟自然與文化視窗的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