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 文:亦純
圖片提供:亦純
趁著年假期間晃了一趟聞名已久的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管理處位於安平觀光魚市對面,大門入口旁,豎立了幾面展示看板,介紹台江國家公園境內的自然生態,鳥類、溼地、紅樹林…等,簡單詢問並索取相關資料與交通地圖指引之後,我們就自行驅車、依照地圖上的指標前往鹽田生態文化村。
鹽田生態文化村位於台南鹽田南寮前的安順鹽場,範圍具有豐富且長期調查資料的野生動物保護區、臺灣近代史上重要的鹽業文化遺跡,因此政府計畫將公共資源投注於此,加上當地自然生態及歷史人文資源皆不利於搬遷展示,須以現地博物館的方式呈現,鹽田生態文化村因而成立。
安順鹽場過去是日治時代臺灣第一個瓦盤製鹽工業區,於1919年(大正八年)開始闢建,竣工於1923年。西部為曬鹽用的「瓦盤鹽田」,早期稱為「天日鹽田」,共164甲,東部採滷鹽田,共189甲,專攻曬製鹽滷用。瓦盤鹽田的產鹽,據說可直接食用且品質優良,入口喉韻甜甘,在當時有95%的鹽運往日本北海道,另外的5%則銷至韓國。如今,鹽田生態文化村的開發,使得鹽業文化獲得永續保存,也算是國內寓教於樂,兼具文化教育與觀光特質的景點之一。
距離瓦盤鹽田稍遠的安順鹽場運鹽碼頭,不僅是文化資產的市定古蹟,更是臺灣僅見為「運鹽」所特別開闢的運河,為台江國家公園內重要的古蹟之一。運鹽碼頭闢建於日治時期大正14年(民國14年),以玄武岩為護堤材料,西段堤防除了有玄武岩護堤外,並有以咾咕石為主的土堤,直到今日外貌仍十分完整。加上原有的古航道,沿線可觀賞紅樹林、認識溼地自然生態及賞鳥,是條兼具歷史古蹟文化、生態教育與觀光旅遊的航線。
整個鹽田生態文化園區內,還包含了安順場務所、鹽村落成紀念碑、鹽場辦公室…等。「安順場務所」距今有九十多年歷史,建造於1919年, 使用的建築材料、技術與明治時期略有不同,是難得見到的早期建築,圍牆採自澎湖群島的珊瑚礁所砌成,也就是所謂的咾咕石,是十分珍貴的文化資產。而「鹽村落成紀念碑」則是於民國41年由陳誠所題字,為的是見證政府來台對鹽場社區的建設所立;「鹽場辦公室」同樣也建造於1919年,目前作為台南市野鳥學會解說站。
因應春節來臨,當地鹽田特地用曬乾的粗鹽排成了「春」、「福」兩個大字,還貼心的架設了木棧小道,讓民眾可以近距離觀察瓦盤鹽田。鹽田生態文化村的設立將古早的曬鹽、製鹽過程,重新顯現在我們眼前,並用簡單的文字跟古器具的展示,訴說上個世代的故事,讓民眾有機會體驗先民的文化,成為一個寓教於樂的觀光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