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 輯:臺灣國家公園編輯小組
資料來源:雪見地區大型真菌相調查(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辦理報告)
雪霸國家公園雪見地區海拔高度介於800公尺至2,100多公尺之間,包含闊葉天然林、混淆林、人工林,具有高度歧異度的植物相。一般而言,真菌資源的多樣性與植物資源的多樣性有密切的正相關,因此雪見地區可能也蘊藏豐富的大型真菌,大型真菌在森林主要扮演分解者的角色,推動森林生態系之演替。
真菌是一群生物的總稱,目前已命名的約有五萬多種,可能占現存種類百分之五還不到。它們的種類繁多、體型也各不相同,身材小的僅有幾微米,如酵母菌;大型菇體直徑可長達數公尺。我們常聽到的黴菌、酵母菌、木耳和香菇等等,都是真菌家族的成員。所謂大型真菌是指其子實體(菌體,菇體)較大且容易以肉眼觀察,不是真菌分類上的一個自然類群。在分類上大型真菌多屬於子囊菌和擔子菌。真菌過去一向被認為屬於植物界的一個分支。但近來有學者認為它不應屬植物界,而應另外成立一個類群 ― 真菌界。因為它們沒有葉綠素,而且含有幾丁質。且它們無法製造養分,必須自外在環境吸收養分。
真菌分類系統現獨立成真菌界,真菌界包括5門、18綱和68目,其分別為壺菌門、接合菌門、不完全菌門、子囊菌門和擔子菌門,後兩者菌類由於構造比較複雜、往往能形成明顯大型子實體(Fruit body),一般稱為大型真菌或菇類(Mushroom)。尤其是擔子菌類更占大多數;子囊菌與擔子菌的菌絲皆有隔膜,子囊菌有性生殖(子實體)具子囊和8個子囊孢子,擔子菌則具有擔子和4個孢子(大多數)及菌絲具有扣子體構造。擔子菌又根據子實體的有無及開裂與否,分為冬孢菌綱、層菌綱 (Hymenomycetes)及腹菌綱(Gasteromycetes),20個目,而後兩綱更是構成菇類主體。層菌綱真菌包括許多食用菇類及藥用菇類,子實體相當發達,典型的裸果或半被果式,擔子排列成層,分為2亞綱、9目、675屬、約5千種。
大型真菌主要在生物界扮演分解者角色,也可說是地球的清道夫及生生不息的幕後功臣。有時,我們認為平凡無奇的自然現象,卻是菌類(包括真菌與細菌)默默耕耘的成果。例如動植物死亡後,如果沒有菌類的作用使屍體腐敗,地球表面將會堆滿動植物的屍體,我們人類就沒有生存的空間了,聚集在死亡動植物體內的養分也無法再回歸自然被利用,地球也將呈現死寂的狀態。大型真菌一般分為腐生型、寄生型及共生型,是推動森林生態系之演替不可或缺的一環,例與殼斗科、松科植物共生之大型真菌中,含劇毒的有鵝膏屬,珍貴美味有松口磨、塊菇、雞油菌、牛肝菌等等;腐生型其中不乏知名食、藥用菇類,如靈芝、樟芝、猴頭菇、舞茸、香菇、木耳之類;寄生型不只是植物,許多昆蟲亦會被寄生,如著名冬蟲夏草;大型真菌不單與植物有密切關係,與動物也息息相關,常為動物重要食物來源。由於臺灣氣候特殊,豐富植物相,也孕育許多大型真菌,可惜的是對於大型真菌,一般人尚是很陌生,只停留在有毒或無毒性、可吃不可吃的階段,其實近年來生物科技對於大型真菌愈來愈重視,因為有些菇類容易累積重金屬或其它污染物,所以也可以部分大型真菌作為環境指標。
本計畫共發現雪見地區大型真菌有126種,105種鑑定至種,其中包括有26種為臺灣新紀錄種;以生態習性來區分,其中屬共生型有33種,大多屬於紅菇科、牛肝菌科、鵝膏屬、絲膜菌屬及蠟蘑屬;腐生型有72種(包括3種寄生型)。大多屬於子囊菌類、無褶菌類及傘菌類。從調查發現木棲性腐生型的淡黃木層孔菌(Phellinus gilvus)可當作環境生態指標,因許多殼斗科植物如長尾栲(Castanopsis carlesii),常會感染此菌而引起根腐病,因此容易受風倒或折斷,也因此加速森林之演替;另外土棲性共生型(外生菌根菌)量愈多,表示森林生態系健全,不僅可促進林木的活力,其菌絲發達,亦可減少土壤之流失。
以可食性來區分,則食用菌有34種,如側耳、毛頭鬼傘、金錢菇屬、小奧德蘑屬,乳菇屬、綠紅菇等等。藥用菌類有11種,如靈芝、雲芝、木層孔II菌(桑黃)、網紋馬勃等等。毒菇有13種,如毒紅菇、球莖蘑菇、簇生沿絲傘、鵝膏屬等等。除此之外,未鑑定種有21種,其中不乏新種或新記錄種。臺灣因氣候與地型條件的變異很大,因此菇類資源豐富,尤其森林中蘊育著種類眾多的菇類,臺灣目前紀錄的野生菇類種數已高達1千多種。不僅如此,每次在野外採集發現的菇類,每100種之中就有20~40種尚未發現的新種或新記錄種,對於菇類初入門者來說,臺灣可說是賞菇的絕佳地點呢!
另外多種菇類具有抗癌物質如巴西蘑菇,而菌根菌可應用於造林方面。當然,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菇類含有劇毒,人畜誤食後,引起中毒現象,甚至死亡,故人們從小就被教導著顏色鮮豔,或有菌環及菌托等特徵的菇類就有毒;有毒菇類汁液或煮湯後會使銀器變黑,甚至用些神話來增添它們神秘的色彩。但其實到目前為止,尚無一種好方法來辨認毒菇(Toadstool)。因此根據菌類學家的忠告是:不要輕易嚐食不明菇類,除非你有豐富的菌類知識,能根據形態特徵分類鑑定種類,再參考書籍,否則絕難保證萬無一失。
根據本研究針對大型真菌的調查發現雪見遊客中心,大眾常走的木棧道、步道旁,常有許多菇類發現,但各種菇類發生時期不一,一般春末(即梅雨季)及秋天常大量發生,則可提醒遊客注意觀察,如有解說牌、圖片或小冊等供參考,更可加深對菇類了解,及其在生態系扮演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