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 輯:臺灣國家公園編輯小組
資料來源:98年度武陵地區長期生態研究(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辦理報告)
雪霸國家公園中擁有豐富的自然與生物資源,生態保育便成為了雪霸國家公園很重要的課題,其中首要之務就是保育分布於大甲溪上游武陵地區,數量已瀕臨絕種的陸封型臺灣櫻花鈎吻鮭。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規劃了長期的生態監測,希望藉由生態模式,整合分析生態資料等方式,瞭解武陵地區溪流的長期生態現象與過程。計畫設定武陵地區溪流與司界蘭溪為研究地點,繼續依循從2004年度所設立的永久測站,監測的重點項目包括水溫、流量、物理棲地、水質、石附生藻類、水生昆蟲與魚類等時空動態變化,尤其最特別的就是比較七家灣溪一號防砂壩改善前後,以及觀魚台上游果四區高濃度硝酸鹽污染改善前後的變化。
研究共設置9個測試站,採樣時間分別為2、4、6月、颱風干擾後以及10月等5個時段,研究發現各測站的石附生藻類生物量於2及4月達到高峰,6月因梅雨流量升高,除有勝溪外,其他測站均明顯下降。自8月颱風季後生物量更幾乎見底,直至10月仍無明顯的生物量上升。各測試站相比較後以有勝溪最多,司界蘭溪上游最少。石附生藻類生物量的的變化則是由有勝溪的藻類生物量仍高於其他各測站,觀測到颱風季節前的春天與初夏因為梅雨量少,生物量明顯較前兩年多。
在水質監測方面,大部分河段水質良好,惟人為活動較密集區與農耕密集區附近之測站營養鹽濃度、導電度較高。石附生藻類生物量的監測結果顯示武陵農場果四區農業活動所導致之高濃度硝酸鹽污水仍持續進入七家灣溪,應多加注意當地的水溫、總有機碳(TOC)、磷酸鹽、硝酸鹽氨氮等項目,以免造成環境的污染。建議可針對人為活動較密集區之七家灣溪沿岸建構人工濕地,先將含有高濃度營養鹽之山溝水先行導入人工濕地中,利用脫氮菌及除磷菌先將高濃度營養鹽部分去除後,再行排入七家灣溪流中。
在臺灣櫻花鈎吻鮭普查調查中發現,夏季鮭魚族群數量共計有3,382尾,其中一齡幼魚有993尾,二齡中型鮭魚有1,579尾,三齡大型成魚則有810尾。秋季則有為4,545尾,族群量為歷年調查結果的次高。其中一齡幼魚有1,482尾,二齡中型鮭魚有1,942尾,三齡大型成魚則有1,121尾。在族群結構上,無論是夏季或秋季的調查,都以中型鮭魚最多,幼魚次之,大型鮭魚較少,形成圓桶形的族群結構。
目前高山溪中僅有三處殘材壩,高山溪阻隔與殘材壩對鮭魚族群的部分調查,高山溪一號壩至二號壩之間只發現15尾與13尾的數量,顯示這些殘材壩已對魚群產生隔離效應。未來在處理匯流處殘材壩的落差高度時,建議採以輕度人為處理方式,利用鍊鋸或鋸子等較輕型的工具製造缺口或破壞,之後再讓水流或人工將其移除,也不建議利用重型機具搬除,以免對溪谷環境或鮭魚的棲地造成二次破壞與干擾。
本次研究新增之二測站與觀魚台樣站之昆蟲群聚相對組成結構相近,觀魚台樣站自2007年起棲地維持在無損害程度,但此二測站棲地評比為中度損害程度,可能與二測站位於山溝水匯入後之下游流段或與攔沙壩有關,建議提供長期密切監測及注意,才能釐清彼此之因果關係。
雪管處可設立自動水質監測站,定期蒐集水質資料,以評估七家灣溪水質之變化,供管理及決策參考。並應就濱岸土地利用類型對溪流流量的緩衝能力進行進一步相關研究,以作為保育及集水區經營管理參考之用,考慮土地利用類型以能增加水留存量為主,並達減緩暴增流量之效為佳。如此一來可於暴雨過後,減少對水棲昆蟲群集之衝擊,而得以維持櫻花鈎吻鮭的食物來源。
在資料整理方面,建議未來需統一各單位野外監測項目與採樣方法,持續建立濕地生態資料庫,如此一來可幫助資料標準化及一致性,增進長期累積資料,以及時間地點間相互比較的效能,建立資料儲存的機制,可幫助各界在進行櫻花鉤吻鮭保育時,有更系統化的整理與清楚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