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愛戀公園誌

友善列印 轉寄字級:

把金門當成第二個家─栗喉蜂虎生態棲地維護與保育

編  輯:臺灣國家公園編輯小組
資料來源:栗喉蜂虎生態棲地維護與保育(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98 年度委託辦理報告)

栗喉蜂虎
栗喉蜂虎

金門國家公園於2002年開始對夏候鳥栗喉蜂虎(Merops philippinus)進行生殖生態的研究,發現每年約有2,000-3,000隻的個體至金門島進行繁殖。金門島上栗喉蜂虎的營巢棲地包括新開挖或重新整理的池塘邊坡、砂石場的堆砂、軍隊演習挖掘的散兵坑或雨水沖蝕的邊坡石溝等等。而在2002-2004年研究團隊進行金門全島營巢地調查及生殖數量計算,監測栗喉蜂虎在金門島上營巢地變遷及數量變化的情形。結果發現某些營巢坡面的栗喉蜂虎生殖數量逐年減少,可能和營巢坡面上植被生長和舊有巢洞留存導致可營巢空間受限有關。且隨著金門開放觀光,開發的腳步日漸加快,金門地景、地貌變化快速,栗喉蜂虎的營巢棲地可能日漸減少,影響金門島上栗喉蜂虎的分布及生殖生態。此外,隨著尚義機場的興建,對往年最大栗喉蜂虎營巢地的昔果山棲地造成影響。故於2003年6月,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決定,在處於相近於昔果山營巢地直線距離約2公里的乳山地區,施工建造栗喉蜂虎營巢砂堆,欲營造一個大型的人工栗喉蜂虎營巢地。

2003年施工正值栗喉蜂虎的繁殖季,當時栗喉蜂虎沒有在乳山營巢地營巢;2004年開始持續每年播放栗喉蜂虎鳥音,吸引蜂虎前來築巢;2005年於栗喉蜂虎抵達金門之前,進行坡面雜草剷除,並請怪手機械將坡面削得較為陡峭及壓實,並在坡面前種植蜜源植物吸引昆蟲前來,提供蜂虎食物資源;2007年繁殖季時,有15隻個體開始使用乳山人工營巢地。坡面上的巢洞在經歷過6月的梅雨季後坍塌不少,最後僅剩下1對個體使用該坡面並繁殖成功;2008年,監測到42巢蜂虎使用的巢洞,整體繁殖成功率為86%。

由歷年監測栗喉蜂虎使用乳山營巢地坡面的結果,可以推測乳山人工營巢地對栗喉蜂虎前來營巢的吸引力正逐年增加,若是能夠繼續維持該營巢地對栗喉蜂虎繁殖的合適性,配合進一步的監測,將有利於了解栗喉蜂虎在人工營巢棲地的生態,並達到最初保育栗喉蜂虎生殖生態的效果。

2009年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對全島的栗喉蜂虎進行生殖族群普查,並在乳山進行整體性生物及非生物因子的調查,以期對金門栗喉蜂虎營巢的保育和經營策略擬定方針。研究人員利用有活動的巢洞數去推估,並配合金門野鳥學會在夜棲點的調查,來估算金門島栗喉蜂虎的生殖族群數。他們進行生殖個體的捕捉和繫放,並利用外接式針孔攝影機進行生殖監測,運用穿越線法調查乳山營巢地的食物資源,藉由行為觀察瞭解食物來源以及使用方式;之後將乳山的土壤樣本帶回研究室,以吸管法分析此營巢地的土質,並選用口徑為9公分、長度為100公分的PVC管,以人工的方式插入坡面,觀察栗喉蜂虎是否會使用。

研究結果發現,全島栗喉蜂虎生殖族群約為2,000隻,分別位於至少21個營巢地,與往年生殖族群及夜棲地的調查數量比較,顯示了栗喉蜂虎今年在金門的整體族群量有減少的趨勢。繫放資料顯示,在青年農莊及田埔共繫放了84隻成鳥個體,其中包括31隻(36.9%)重複捕捉的個體,顯示了栗喉蜂虎具有高度的領域忠實性。全島栗喉蜂虎的生殖成功平均為30%,較往年為低。乳山營巢地2009年共有14個巢,生殖成功率為29%,共有20隻幼鳥離巢;青年農莊為所監測的營巢地中,生殖成功率最高者,生殖成功率為65%;最低者為田埔果園,僅6%;此外機場滑行道末端土坡因為隔網破損造成土坡外露形成新的營巢地,約有100巢。

乳山營巢地食物來源隨時期不同而有所變動,栗喉蜂虎築巢期為營巢地內尋找食物,育雛期則在營巢地外尋找食物;食物的種類以同翅目、蜻蛉目和鞘翅目為主;根據昆蟲量調查,營巢地前的苗圃以鱗翅目的蝴蝶為主。機場營巢地2009年共繫放了189隻個體,其中成鳥143隻,幼鳥46隻。大量繫放期望能幫助來年追蹤栗喉蜂虎的播遷和營巢地選擇。

未來金門國家公園將持續監測栗喉蜂虎在全島的營巢地分布、生殖族群量、夜棲點及夜棲數量,希望能藉此保育這群把金門當第二個家的夏候鳥─栗喉蜂虎。

2009年乳山營巢坡面完成圖
2009年乳山營巢坡面完成圖
2009年乳山營巢生態池完成圖
2009年乳山營巢生態池完成圖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