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愛戀公園誌

友善列印 轉寄字級:

破墳而出 金門的觀光鳥-戴勝

編  輯︰臺灣國家公園編輯小組
資料來源︰金門地區戴勝(Upupa epops)的繁殖生態研究(國家公園學報第20卷第3期)

戴勝與人類的生活圈重疊(攝影:梁皆得)
戴勝與人類的生活圈重疊(攝影:梁皆得)

金門地區鳥類資源豐富,許多種類如栗喉蜂虎(Merops philippinus)、斑翡翠(Ceryle rudis)、蒼翡翠(Hylcyon smyrnensis)及戴勝(Upupa epops)等,在金門地區普遍易見,在臺灣本島則數量稀少。這類鳥類或因羽色亮麗且型態奇特,或因數量眾多、生活習性特殊、與人類生活空間重疊等因素,使得牠們成為金門地區最吸引人的自然景觀。

其中戴勝與人類關係最為密切,牠繁殖巢位多集中在金門的舊古厝中,而活動範圍則多在村莊附近的農耕地上,而這些環境正面臨著開發的威脅。隨著金門駐軍數量大量減少,許多軍事用地已歸還民間使用,而各界極力推動的各項開發工程,讓社區及農耕地都愈來愈水泥化,使得戴勝這種極適合作為生態旅遊解說題材的鳥種,很可能會失去大部分棲地。

本研究因此以金門地區戴勝的繁殖生態為調查重點,探討其巢位在金門的分布及可能影響巢位選擇的因子,同時記錄其產卵、孵蛋、親代育雛行為、餵食頻率和食物種類等繁殖行為,另外也採集幼鳥的組織樣本,分析幼鳥的性別比例等,以累積金門戴勝的基礎繁殖生物學資料。

巢位分布調查與使用狀況

研究人員分別於2006年及2007年連續2年,觀察戴勝巢位分布、使用狀況和期間變化,藉由觀察有標記的戴勝個體發現,有5對戴勝1年中重複利用相同巢洞繁殖2次,有7個巢洞1年中先後被不同對鳥所使用,另有5個巢洞同1年內被使用2次,但不能確定使用者是不是同1對鳥;至於2個被使用3次的巢洞,有1個巢洞前2次是同一對利用,第3次則換另1對鳥使用;另1個巢洞則第1次使用的鳥和第2、3次不同對,但不確定第2和第3次使用的鳥是不是同1對。2年的調查中並沒有發現在同1繁殖季中有更換配偶繁殖的現象。

2007年所發現22個巢洞中,有13個為2006年已有戴勝繁殖的巢洞,9個是新發現的巢洞;2007年的繁殖成鳥中,有7隻為2006年繫放的個體(3雌4雄),其中有3隻2006年有繁殖記錄(2雌1雄)。這3隻戴勝的配偶都與去年不同,其中只有1隻母鳥連續2年都使用同1個巢位繁殖。並沒有發現配對關係持續2年的紀錄。

在民宅牆上享受食物的戴 勝 (攝影:梁皆得)
在民宅牆上享受食物的戴勝 (攝影:梁皆得)
繁殖與育雛行為觀察

研究期間共記錄到17次交配行為。交配前通常2隻鳥沒有特殊的展示或求偶行為,只有1次交配前雄鳥曾餵食物給雌鳥。交配似乎是由雌鳥發起,此時雌鳥會出現蹲伏的動作,雄鳥見狀後才走到雌鳥旁邊,再跳到雌鳥背上進行交配。每次交配持續10-15秒。此外,觀察人員也曾在1個巢洞口見到母鳥在17分鐘內分別和2隻公鳥交配。

雌鳥每隔2天產1顆蛋,孵蛋工作全由雌鳥進行。雌鳥在產下第一顆蛋後就開始孵蛋,因此同窩中每隻幼鳥孵化的時間都不一致,也造成同巢內幼鳥的體型大小有所差異。整體而言。戴勝的窩卵數自4至10枚不等,平均每窩的蛋數為6顆左右,平均每窩的幼鳥數約為3隻,離巢前每窩的幼鳥數平均降至2隻。

幼鳥剛孵化時,雄鳥同時兼顧雌鳥與幼鳥的食物需求,等到幼鳥至少1週齡大時,雌鳥才會加入尋找食物的行列。雄鳥通常會將帶回的食物交給雌鳥後就立刻飛走,雌鳥接過食物後會自己吃掉或餵給幼鳥。若雄鳥帶食物回來時雌鳥不在巢內,雄鳥會在巢附近鳴叫,若雌鳥仍沒出現,有時雄鳥會自己進巢餵食,有時則會帶著食物飛走,或自己把食物吃掉。

工作人員捕捉成鳥進行繫放時,有5隻被捕獲的成鳥喙中帶著食物,包括1隻即將羽化的蟬、2隻甲蟲幼蟲、1隻蟲蛹和1隻螻蛄。這些獵物被發現時頭部都已經被破壞,顯示成鳥在找到食物時會先行處理後再帶回巢中。

戴勝幼鳥的性別鑑定

各年的幼鳥性別比例有很大不同,2006年的幼鳥雌雄性別比是1.8:1(雌鳥32隻、雄鳥18隻),明顯偏離1:1的性別比例;然而2007年的幼鳥雌雄性別比是1.2:1(雌鳥16隻、雄鳥13隻),統計上性別比例沒有偏離,整體來說,2年共採集了79隻幼鳥中,有31隻是雄鳥,48隻是雌鳥。

影響戴勝巢位空間分布的因子

將樣區地圖網格化後,發現戴勝的巢僅分布在樣區內的網格中,大部分的網格中都沒有戴勝的巢。從「沒有戴勝巢」的網格中扣除戴勝無法使用的區域後(如慈湖水面),隨機挑選出58個網格來分析影響戴勝巢位的空間因子,發現在有戴勝巢的網格中,建築區和道路所占比例顯著較高,林地所占比例顯著較少;戴勝巢位之分布與房舍面積及道路面積有顯著的正相關,和林地面積則有顯著的負相關。顯示房舍面積越大,或是道路面積越廣的地方,戴勝分布越多;而林地面積越廣的地點,戴勝則分布越少,此結果反映出戴勝的巢位多分布於聚落區。

在金門,戴勝的生活範圍已經和人類的活動範圍越來越接近了,過去因為戴勝常於墓穴中繁殖,因此被稱為「不祥的鳥」,隨著金門能夠形成傳統墓穴的洞穴逐漸減少,戴勝也選擇道路及建築區為其主要繁殖的地點,也讓戴勝與當地民眾逐漸和平共存,並成為觀光客到金門旅遊,首要觀察的代表性鳥類之一。

金門地區戴 勝分布圖
金門地區戴勝分布圖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