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波特曼(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第30屆世界遺產大會7月8-16日於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舉行,會議主要工作是新增世界遺產場址的審議,同時討論現有遺產的維護與保存策略。本屆從37個候選場址中,選出18處新增於現有的世界遺產中,包括中國的 大熊貓(貓熊)棲息地作為自然遺產,安陽殷墟作為文化遺產。直至本屆為止,全球世界遺產達到830個,其中文化遺產644個,自然遺產162個,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24個。列入遺產的場址將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資金挹注,以及維護管理的諮詢。
這些列入世界遺產的場址必須再度接受審查與探訪,要是維護不周或遺產遭到破壞,就改列入「瀕危世界遺產名錄」中,俗稱為「紅色名錄」。這是為了敦促各 國政府與地方政府致力於遺產的正確保存,不會因為登錄遺產成功後大肆發展旅遊,而犧牲了生態與文化古蹟保存。
德勒斯登建橋爭議 改列紅色名錄
本屆大會將德國文化遺產德勒斯登易北河河谷列入「紅色名錄」,並發出警告。這個大動作是為了阻止德勒斯登為了市區交通理由,興建一座橫跨易北河的橋 樑,審議委員認為其將影響德勒斯登巴洛克城市建築的整體景觀。此橋在該市已爭議許久,2005年終於經過市民投票贊同,不料在開工前受到遺產委員會警告而 暫停,儼然是市政爭議被拉至國際層次,會有何種影響尚待觀察。
相反的,德國科隆大教堂列名於紅色名錄兩年以後,於本屆恢復成一般世界遺產地位。科隆大教堂是世界最高的哥德式教堂建築。遺產委員會將科隆教堂列入名錄的動作,促使市政府限縮危及教堂景觀的高樓興建計畫。
與IUCN合作 敦促積極維護遺產
本屆審議委員會尚針對於蘇門達臘雨林區進行討論,但最後並未將其列入紅色名錄。蘇門達臘雨林的威脅在於築路開發與保育爭議,而這樣的案例,在八百多個 世界遺產場址中所在多有。於是乎掌管世界遺產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結合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推動一項名為「改善我們的遺產」(Enhancing our Heritage)計畫,藉由提供第三世界國家遺產場址有效的管理方法與資訊,幫助其維護遺產,避免爭議。
因應氣候變遷對策軟弱 環保團體憤怒
雖然本屆大會上成功通過一項策略,因應氣候變遷對世界遺產場址的威脅,然而環保團體包括地球之友協會、綠色和平組織與「氣候司法計畫聯盟」(Climate Justice Programme)卻對此表達憤怒。在地球之友的新聞稿中表示,這是治標不治本的策略。他們呼籲世界遺產中心能更積極調查,氣候變遷對現有世界遺產可能的損害,並且能要求世界遺產公約簽約國均承諾能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以維護世界遺產。
非洲與歐洲的遺產數量首度平衡
遺產公約締結34年來,今年首次讓非洲能與歐洲有相等數量的遺產新增入世界遺產名單中,各是5個場址。在過去,世界遺產數量一直是以歐洲獨大,不平衡 的狀況一直受到各界微辭。目前全世界以西班牙與義大利的世界遺產數量最多,光是兩國的數量相加,就已經超過全非洲的73個世界遺產數量。
紐西蘭毛利人頭目 成為下屆世界遺產大會主席
下屆世界遺產大會將在紐西蘭舉行,紐西蘭Ngati Tuwharetoa的毛利人頭目Tumu te Heuheu被任命為聯合國世界遺產委員會的主席,任期一年。這是世界遺產委員會首次擁有代表原住民族群的主席。近年來保護區與世界遺產均趨向開放給當地 居民共同參與維護與經營,特別是原住民社區,因此Tumu te Heuheu的任命格外受到關注。
◎ 世界遺產場址全球分布地圖下載(檔案來源:世界遺產委員會) http://whc.unesco.org/pg.cfm?cid=319
世界遺產大會 會議成果精華報導
最近更新:2009-08-24
刊登日期:2007-01-16